(1)小明用卷尺测出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圈后到达如题图乙所示的位置(从0刻度线开始),其周长是cm;
(2)他推着自行车从校门路口A点出发,到路口B点停止,自行车恰好转动了60圈;
(3)当汽车的车头经过A点时,站在A点的同学马上举手示意,站在B点的小明开始计时,当(选填“车头”或“车尾”)到达B点时,停止计时,所用时长如题图丙所示,则tAB=;
(4)计算可知:这辆车经过AB段时(选填“已”或“未”)超速;
(5)为了行人安全,请你提出一条可以促使车辆减速的建议。
(1)她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完全相同”的目的是;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一侧观察玻璃板。洋洋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中,她用略小于玻璃板的不透光挡板紧贴玻璃板放在蜡烛B的一侧,蜡烛A(选填“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若她将该挡板紧贴玻璃板放在蜡烛A的一侧,那么蜡烛A(选填“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1)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如图甲是洋洋测量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移动蜡烛、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口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蜡烛(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4)移动蜡烛、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填像的性质);
(5)另外一个实验小组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的“F”字样的发光体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写出一点即可)。
(1)图—1、图—2中,同时由静止释放A、B两球,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任一时刻速度大小与小球的无关;
(2)小明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按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恰好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本实验中通过比较反映小球撞击木块C前的动能大小;
(3)图—2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3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实验中小明观察到图—3中木块C被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用该方法加热的好处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梁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像,由此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梁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像;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像;通过以上实验可知,请说明结冰的路面撒盐的原因:。
(1)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块缓慢下降,在物块从接触水面到刚好浸没在水中的过程中,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三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由实验中的数据可知,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排开水的重力是N;根据实验中所测的物理量可列等式(用图中字母表示),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3)如果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实验测得的(选填“浮力”或“排开水的重力”)将会偏小。
(4)洋洋同学用酒精代替水继续实验,他发现此时的F3变大,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有关;用酒精继续实验的目的是(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1)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路符号用“ ”表示)、开关、蒸馏水、玻璃棒、氯化钠晶体(电解质溶液电路符号可用“ ”表示)、烧杯、导线若干,还需填加(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
(2)写出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1)洋洋为了准确地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该让防滑垫运动;
(2)洋洋将防滑垫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按正确的方法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摩擦力过大,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经过讨论,他俩决定借助木块来比较两个防滑垫的防滑效果。如图乙,将垫子的防滑面向上,拉动木块,如果拉动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选填“改变”或“不变”);
(3)齐齐经过思考改进了洋洋的实验,让弹簧测力计和木块保持静止,拉动防滑垫进行测量(如图丙所示),这样做的好处是,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4)换用另一品牌的防滑垫,仍用同一木块重复图丙实验过程,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并比较。实验中比较“防滑效果”实际上是比较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中的哪一个?答:;
使用同一木块的主要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