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

更新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 1. (2022高一下·凌源月考)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苏美尔,称“埃杜巴”,即“泥板书屋”。迄今为止,考古学家所发掘的学校遗址大致有三类:一是王宫附近的学校,可能由王宫设立;二是靠近神庙的学校,可能由神庙设立;三是临近书吏居住区的学校。据此可知,“泥板书屋”办学的主要目的是( )
    A . 传承两河流域的文明 B . 适应商业贸易活动的需要 C . 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 D . 彰显苏美尔统治者的高贵
  • 2. (2023高一下·东莞期末)  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发行了以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的钱币。此后,很多希腊城市以及希腊化王国均发行这一风格的钱币,只是货币上的肖像和铭文有所差别。亚历山大去世后,这类钱币持续流通,成为希腊化世界的通用货币。此类货币的传播(  )
    A . 体现了对亚历山大的效忠 B . 实现了希腊化世界货币的统一 C . 破坏了各国独立的铸币权 D . 增强了希腊化世界的文化认同
  • 3. 下表腓尼基字母(下表中第一列)及对应的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等符号表。据此推断(    )

    A . 希腊字母是现代欧洲文化的源头 B . 文明在交流与融合中得以发展 C . 腓尼基在文化上被古希腊所征服 D . 战争是腓尼基字母外传的途径
  • 4. 国王入城仪式是中世纪后期西欧重要的皇家仪式。国王在视察城镇时,城市会精心做好欢迎准备,竭力营造出喜气洋洋的壮观场景,以表达对国王的尊重和对其统治合法性的承认。尽管迎接国王花销很大,但国王的到来可以给城市带来有价值的回报。由此看出当时的西欧( )
    A . 王权和城市互利互惠 B . 王权开始兴起 C . 城市开始兴起 D . 民族国家形成
  • 5. “承久之乱(1221年)后,幕府废立天皇、流放三上皇的处置,是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此后,即使是天皇即位也需要得到幕府的认可”,这表明( )
    A . 日本社会自此陷入混乱中 B . 天皇为首的朝廷没有任何地位 C . 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D . 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 6. (2024高一下·金华期中) 从15世纪80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而事实上西欧人对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人民的生活了解很少。西欧人对土耳其的敌意是由于(   )
    A . 社会制度的对立 B . 人文精神的发展 C . 海外扩张的需要 D . 宗教改革的推动
  • 7. 中世纪的地理观认为世界由一系列“海洋群岛”所环绕,而当时人们所知的只有十余座。未知的岛屿和流传的海岛神话结合在一起对有冒险欲望的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失落之岛、“金岛”、“银岛”等一直刺激着欧洲航海人,连哥伦布在航海时也曾试图寻找“失落之岛”。据此可知(  )
    A . 《马可·波罗行记》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探险 B . 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推动欧洲大航海时代到来 C . 欧洲独特的文化氛围影响了早期海上探险活动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欧洲人寻求新的海外市场
  • 8. “哥伦布大交换”是生态史学的一种观点,是一场东西半球之间生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下列有关表述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 黑奴成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劳动力来源 B . 中国的丝绸瓷器开始传入欧洲大陆 C . 美洲的玉米、马铃薯丰富了世界的餐桌 D . 天主教由美洲传入欧洲和亚洲
  • 9. (2023高三下·福田月考)  从14世纪初起,法国各大学文学系中已普遍开设有关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哲学、伦理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以及包括阿拉伯哲学和科学在内的课程;神学系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等纳入学习范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人文主义传播的影响 B . 摆脱神权束缚的要求 C . 巩固城市自治的需要 D . 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
  • 10. (2019高二下·金山期中) 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回应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这表明(   )
    A . 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 B . 宗教改革阻碍科学革命的推进 C .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背道而驰 D . 新教与旧教教义主张基本一致
  • 11. (2024高一下·泰州期中)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 扩大了欧亚非三角贸易 B . 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C . 导致了美洲人流向欧洲 D . 促成了中国移民流向非洲
  • 12. 下表为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下列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表: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1400

    1500

    1600

    1700

    1750

    欧洲

    45

    69

    89

    115

    140

    亚洲

    224

    254

    292

    402

    508

    非洲

    74

    82

    90

    90

    90

    美洲

    30

    41

    15

    9

    10

    世界总计

    373

    446

    486

    671

    749

    A . 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B . 美洲作物传入促进亚洲人口大幅增长 C . 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人口的稳步增长 D . 各大洲的人口数量都在急剧增加
  • 13. 1792年后,法国革命逐步把爱国主义带到欧洲各地,尽管引发了拿破仑征服下的一些国家不满,但欧洲全境更加重视起公民意识的培养,后拓展到拉丁美洲。这反映出,法国革命(   )
    A . 引发了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 B . 催生的民族精神影响着美国独立战争 C .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D . 推动了近代欧洲民族民主意识的形成
  • 14. 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资产阶级代议制核心是(  )
    A . 坚持广泛民主性的原则 B . 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民意 C . 废除或限制君主的权力 D .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
  • 15. 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中,普遍抱有“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的思想。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    )
    A . 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 B . 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 C .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D . 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 16. 下列表格中,史实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英国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英国君主立宪制就此形成

    B

    美国发表《独立宣言》

    美国已经获得了完全独立

    C

    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D

    俄国农奴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俄国进行了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如果没有牛顿力学和那时其他科学家创立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发生18世纪的产业革命;如果没有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电气化时代在19世纪就不可能出现;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能关系式和薛定谔的波动方程,那么,电子和原子时代的到来就不可能在20世纪变为现实。这表明( )
    A . 科技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进步 B . 科学理论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C . 科技发展具有阶段性且无止境 D . 没有科技发展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 18. 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织布厂工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
    A .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 瓦特改良蒸汽机 C . 汽车的出现 D . 内燃机的发明
  • 19. “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在工厂里经常闻到许多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机油、棉尘及夜晚蜡烛等发出的恶浊气味……-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疾病……——从哪里得来的寒热病?回答都是:棉织工厂的工人。”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气候环境变迁影响人类生活 B . 化学工业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C .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缓慢 D . 工业化使城市环境遭到破坏
  • 20.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勃朗曾调查了法国19世纪40年代的犯罪率,从区域来看,工业区犯罪人数比农业区犯罪人数多。他认为这是竞争不断制造社会对立的结果,因此主张成立公有制的公社体系,使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者。这反映出勃朗(  )
    A . 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B . 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构想 C . 致力于对工人运动的指导 D . 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考察
  • 21.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这部发表于1848年的杰出著作的主要价值在于(   )
    A . 宣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破产 B . 促成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C .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D . 指明了无产阶级的斗争方向
  • 22. 下面是某位同学的部分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表现: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下…影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孕育着更大的冲突…( )
    A .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形成 B . 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C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 . 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尖锐
  • 23. (2019高一下·天长月考) 近代以来,非洲岛国赤道几内亚首都的名称发生多次变更。1827年,英国人将其命名为“克拉伦斯城”;1843年,西班牙人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的名字命名该地;1968年,赤道几内亚以民族英雄马拉博的名字重新命名该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英国与西班牙在地名问题上存在分歧 B . 地名的变更常与殖民侵略和民族意识有关 C . 欧洲国家惯于通过奴化手段对外扩张 D . 不严谨的人为因素往往造成地名变化无常
  • 24. (2023高一下·扬州期末)  “波兰走廊”指的是一战后波兰从德国得到的西普鲁士以及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确立了列强在西亚的新秩序 B . 有利于缓和两国之间矛盾 C . 激起了德国的民族复仇心理 D . 彻底解决了两国领土纷争
  • 25. (2020高二上·台州月考) “这个简单的文件的重要性是双重的。自美国拒绝国联盟约之后,该条约第一次把美国拉进了一个与其他大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的有限体系,并且它为现在已经是多余的英日同盟的终结提供了一个相当体面的借口。”这是在评价 (    )
    A . 《五国条约》 B . 《四国条约》 C . 《九国公约》 D . 《联合国家宣言》
  • 26. 1924~1928年,私人企业在苏联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材料表明当时的(  )

    A . 解决了工业结构失衡问题 B .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 . 形成了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D . 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 27. 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提拉克说:“我们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不比别人差,放弃过去的光荣传统,使我们领导的人民丧失精神力量”。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章太炎很赞同这种观点,选译这类文章还加按语说,“以国学振民心,谋光复者无能出此定例”。这些做法表明(    )
    A . 中印争取民族独立中相互支持和联合 B . 中印通过提高民族自信来谋求民族独立 C . 帝国主义对中印侵略程度在不断加深 D . 文化侵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手段
  • 28. (2023·吉林模拟)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白宫于翌年元旦就向中国驻美大使胡适说:“可告知蒋先生,我们欢迎中国为‘四强’之一。”其时中国依旧山河破碎,大半国土为日本人所占领。突然而成“四强”,即令胡适亦不大相信,他在当日的日记中记述此事,特意在“四强”上加了引号。美国此举(   )
    A . 是中国英勇抗战的必然结果 B . 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推动 D . 是美国积极参与二战的表现
  • 2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变化”。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反外国资本家的罢工;1932年,萨尔瓦多很多地方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1934-1935年,巴西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总人数高达150万人。据此可知,拉美“新变化”(  )
    A . 以争取实现民族独立为目标 B . 开始走上探索本国现代化的道路 C . 深受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D . 致力于反抗美国殖民者的军事侵略
  • 30. 国际组织诸如联合国表决机制中的一票否决权能使不同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组织内部存在着悬殊的地位。该表决机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际组织成员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B . 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C . 国际组织对表决效率要求的提高 D . 适应了国际组织权责一致的要求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31. 14—19世纪,欧美世界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吸引彼特拉克的不是什么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而是这里的世俗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古典作品为彼特拉克打开了哲学和文艺的新天地,他开始模仿维吉尔、西塞罗和塞尼加等人的思想写作,从事古典诗歌研究。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在信仰中直接与上帝发生联系,这样就使得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事情、内心的事情,从而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恪守天职、勤奋节俭的新教伦理则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精神前提;宗教宽容精神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背景,这种新时代背景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理性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最终汇聚成启蒙运动的澎湃洪流。

    ——摘编自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材料二: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年)曾经若有所思地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在1815年以前约30年期间,发生了两次“革命”。一次与法国有关,主要是政治性的,涉及政府组织、公共权力和权威、公共财政、税收、行政机关、法律、个人权利以及社会各阶级的法律地位等。另一次“革命”则带有更多的比喻含义,主要是经济性的,涉及财富生产、制造技术、自然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进展、资本的形成,以及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等。后者之所以首先在英国发生,是由于英国社会具有某些政治特点,由于英国依赖早期商业和航海上的成就,也由于英国式生活鼓励个人冒险和革新精神。

    ——据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上)》改编

    1. (1) 依据材料一,归纳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在歌德看来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两次“革命”的名称;并结合所学,概括另一次“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 32.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第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第五十一条:“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

    1. (1) 根据材料,归纳国际社会在限制战争权方面的阶段性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联合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