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高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2024八下·高州期中) “祖国,伟大的祖国呵,在你忍受灾难的怀抱里,我所分得的微小的屈辱和微小的悲痛,也是永世难忘的,但终于到了今天,今天,为了你的新生,我奉上这欢喜的泪,为了你的母爱,我奉上这感激的泪......”这首《时间开始了》创作的背景应该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新中国成立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一五”计划实施
  • 2. (2024八下·高州期中) 1950年在北京同时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让“在解放我们祖国、解放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功劳最大的战斗英雄们,在恢复与发展新中国的生产上最积极、最有贡献的劳动模范们”,接受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敬意和无上荣誉。全国英模首次大会师旨在( )
    A . 配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激发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C . 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的目标 D . 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 3. (2024八下·高州期中) 1951年,战斗英雄邱少云写道:“我在朝鲜要多打美国佬,你们在家里要把分的地种好,多打些粮食,多交些公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这样才对得起共产党,对得起毛主席!我决心杀敌立功,戴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这反映了( )
    A . 朝鲜人民英勇作战 B . 中华民族开始觉醒 C . 朝鲜国际地位提高 D . 中国人民保家卫国
  • 4. (2024八下·高州期中)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集中体现的精神是(    )
    A .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 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D . 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 5. (2024八下·高州期中) 新中国成立前3年,人民政府投入农林水利建设的资金占3年整个基本建设投资的13.14%其中大部分用于水利建设。据不完全统计,1950-1952年间,因开展水利建设工程完成的土方量相当于挖掘10条巴拿马运河。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 )
    A . 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封锁 B . 彰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 6. (2024八下·霞山期末) 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农民见面时的问候语由“老乡,吃了吗?”变为“同志,翻身了吗?”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开展 B .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C .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7. (2024八下·高州期中) 如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12.5

    A .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C .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D .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 8. (2024八下·高州期中) “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大力进行全国技术革新运动,农民用努力增加生产、积极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大批高校毕业生奔赴祖国各地工业建设最前线。这表明“一五”计划的实施( )
    A . 营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B . 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 C . 激发了民众的劳动热情 D .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 9. (2024八下·高州期中)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 中共八大的召开
  • 10. (2024八下·高州期中)  近代中国在经历了种种思潮和运动的激烈碰撞以后,中国人民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开始了新的现代化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 11. (2024八下·高州期中) 如图是“公私合营”上海冠生园食品厂“双燕牌奶糖”的包装纸。“公私合营”最早应该出现在( ) 

    A . 抗战时期 B . 过渡时期 C . 社会主义初级阶级 D . 改革开放新时期
  • 12. (2024八下·高州期中) 他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他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毛泽东曾题词向他学习。他是( )
    A . 雷锋  B . 焦裕禄 C . 王进喜 D . 孔繁森
  • 13. (2024八下·高州期中) 1954年2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发扬工人王崇伦的工作精神,提前完成国家计划。与此同时,广大农民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努力大显身手;大批高等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自觉服从国家分配。材料反映了( )
    A . “一五”计划目标超额完成 B . 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 . 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 人民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 14. (2024八下·高州期中) 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要解决该记者疑问的根本途径是( )
    A . 要防止“右”,但更要防止“左”倾错误 B . 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 C . 创办经济特区,与国际接轨 D .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 15. (2024八下·高州期中) 以下近现代社会历史现象表述可信的是( )
    A . 194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农民积极参军,支援解放战争 B . 1908年,刘老爷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C . 1967年,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到处张贴着“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标语 D . 1992年,人们买衣服需要凭布票
  • 16. (2024八下·高州期中) 人民币的发展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缩影,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观察下列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我们无法捕捉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

    各族人民大团结(1956) 人大代表步出人民大会堂(1965)

    A . 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 17. (2024八下·高州期中) 下图所反映的会议于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 )

    A . 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 决定撤销过去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C .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 . 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 18. (2024八下·高州期中)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 )
    A . 汲取了“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建设的教训 B . 完全解决现阶段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各类问题 C . 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D . 建立和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各级机构
  • 19. (2024八下·高州期中)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入20世80年代,城市国企改革全面展开,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贵任制。这两次改革都( )
    A . 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B . 使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 . 以平均分配为主要分配方式 D . 贯彻了“南方谈话”的精神
  • 20. (2024八下·高州期中) 如图所示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

    1949- 2022年我叫粮食产量(单位:亿吨)

    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②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③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扶植 ④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渐深入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1. (2024八下·高州期中)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下面材料反映出建国后在农村进行政策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

    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
    每年只收350千克谷,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1950年后,
    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
    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县。1978年,

    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

    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

    生活有了改善,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心

    里乐开了花。

    A . 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 . 都改变了农产品分配方式 C . 都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D . 都消灭了地主阶级
  • 22. (2024八下·高州期中) “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绚丽多姿的黄浦江畔,令人百感交集,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其中的“先行先试”应该是( )
    A .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B .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 23. (2024八下·南雄期中)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领域颁布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共2300余部,地方性法规达19万件之巨。这一做法( )
    A . 促进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B . 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 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D . 适应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 24. (2024八下·高州期中)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 设立经济特区 B .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 . 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 25. (2024八下·高州期中)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经济空前活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才流动也空前活跃,仅1992年7月,《人民日报》等十多家报纸刊登重金招聘人才的广告就有185个。这反映出( )
    A . 中国急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向导 C . 现代报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D . 经济特区的设立呼之欲出
  • 26. (2024八下·高州期中) 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

    A .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 . 改革开放的推进与深化 C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 27. (2024八下·高州期中)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执行的方针、政策不同,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面临的发展任务不同,使得不同时期的流行词汇发生变化,下列流行语中符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十八大以来)”时期发展的是( )
    A . “雷锋精神”-“红卫兵”-“大包干”-“乡村振兴” B . “铁人精神”-“武汉长江大桥”-“大包干”-“西部大开发” C . “中共八大”-“经济特区”-“中国梦”-“全面小康” D . “超英赶美”-“人民公社”-“阶级斗争”-“乡村振兴”
  • 28. (2024八下·清苑期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A .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B . 学习借鉴中体西用 C . 推陈出新独辟蹊径 D . 兼容并包多元发展
  • 29. (2024八下·高州期中)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22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22年的是( )
    A .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 . 中国梦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C . 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
  • 30. (2024八下·高州期中)  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年代尺,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年代尺上对应的序号为( )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0分,共40分)
  • 31. (2024八下·高州期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旗象征】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互要红旗,

    共象征意又是:红色象征竿命,填上的。

    五颗五角蓝及其相关关系象征共产党领

    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回结。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拓展”

    【政权巩固】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翻身分地】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翻身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

    【建设之路】

    材料四: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五星红旗被确定为国旗的会议名称。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政权,人民政府对内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中农民“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4. (4) 材料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 32. (2024八下·高州期中)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需勇气】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改革遇问题】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改革显智慧】

    材料三:小平同志听说广东要“先走一步”,划了那么块地方老定不下个名来,就说:就叫特区嘛!有了这么个名就好办了。

    【改革谱新篇】

    材料四: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展望未来篇】

    材料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十九大报告

    1. (1) 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 (2)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不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调节经济的手段主要有哪些?后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广东“先走一步”是什么含义?列举出一处“划了那么块地方”的城市名称。
    4. (4)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5. (5) 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 33. (2024八下·高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4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5年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两个历史事件的内容,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例如:历史事件:1、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历史事件。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观点: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能抄例子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