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9-09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4八下·高要期中)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曾亲自写信给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由此可见,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 )
    A . 邀请参加开国典礼 B . 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C .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D .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2.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对于75年前的那天,有幸见证的老一辈们每逢谈起都激动万分: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这情景反映了( )
    A . 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 开国大典盛况 D . 北平和平解放
  • 3. (2024八下·高要期中) 历史老师带领学生选读黄炎培先生《永远纪念着的一九四九年》时,被文章中的一段话吸引:“一九四九年是每一个人抬头的第一年,是群众抬头的第一年,今后我们做人,不可以不认识人,不可以不认识群众。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 . 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 .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基本实现 C .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D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 4.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在新中国初期,促进了祖国大陆完成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
    A . 开国大典 B . 抗美援朝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土地改革
  • 5. (2024八下·高要期中) 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其中有句台词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这说明抗美援朝是为了( )
    A . 实现独立自主 B . 提高国际地位 C . 取得革命胜利 D . 捍卫国家安全
  • 6. (2024八下·高要期中)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名录中,有一位年仅21岁的英雄,他的名字早已和上甘岭战役一起传遍中朝大地。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疯狂扫射的枪眼,为部队铺平冲锋道路而壮烈牺牲。材料提到的“他”是指( )
    A . 黄继光 B . 邱少云 C . 毛岸英 D . 杨根思
  • 7. (2024八下·高要期中)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就如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所言: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材料意在强调抗美援朝战争( )
    A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外交环境
  • 8. (2024八下·高要期中)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解放区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材料中农民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
    A .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9. (2024八下·高要期中)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已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我们不能忘记新中国走过的每一步,不能忘记在怎样的“家底”下迈出艰难的第一步。据此判断,“迈出艰难的第一步”是指(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D . 改革开放政策
  • 10. (2024八下·高要期中) 有数据显示,在一五计划实施投资方面,施工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项目921个,到1957年年底,全部投入生产的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109个。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这表明我国( )
    A . 各个部门投资比例均衡 B . 农业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 已经成为工业化强国 D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 11.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里记载:(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与材料提及的会议相关的内容是( )
    A .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制定出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12. (2024八下·高要期中) 1954年的《人民日报》报道:“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1266名代表带着六亿中国人民的嘱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其中妇女代表147人,少数民族代表177人…”该新闻报道体现了( )
    A . 妇女首次获得政治权利 B .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 C . 法律保证人民的权利 D . 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 13.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了三次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这判断反映的实质是( )
    A .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B . 土地关系的变革 C .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 D . 国家政权的巩固
  • 14. (2024八下·高要期中) 史料实证是学生养成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分,主要有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右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发给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书”。这件文物属于研究三大改造的( )

    A . 文献 史料 B . 口述 史料 C . 音像 史料 D . 实物 史料
  • 15. (2024八下·高要期中) “小马拉大车”比喻的是想要完成一件事,却把目标吊得过高,不切实际,拉不动。按照这思维,在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存在“小马拉大车”错误的有(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6.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期间,谈到“开荒牛”,指的是不仅能负重,更要有奉献精神,就如鲁迅先生所讲: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就涌现出来了一批批的“开荒牛”,其中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 王进喜 B . 袁隆平 C . 焦裕禄 D . 雷锋
  • 17.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东风不语英雄泪,笑看稻香万里浪。他的“饥饿药方”不仅造福中国,也正在造福着全人类、全世界。他不忘初心,深耕田垄,积极解决吃饭问题,保证粮食安全。下列有关“他”的贡献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 .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B .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 . 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D .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 18. (2024八下·高要期中) 如右图展示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由此可见,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D . 中共中央实施国民经济的调整
  • 19. (2024八下·高要期中) 凭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般变革和开放精神,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回首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哪次会议上再次继承发扬了勇于变革的伟大精神,引领中国人以更好的姿态融入世界。(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十五大
  • 20. (2024八下·高要期中) 邓小平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断论。他总结近代史落后的教训,指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改革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家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这材料说明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是( )
    A . 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B . 跟随世界的发展潮流 C . 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D . 成为世界强国的需要
  • 21. (2024八下·高要期中) 《复兴之路》里提到: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由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 )
    A . 土地改革 B . 对外开放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 三大改造
  • 22.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中共中央在1984年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纪要》的通知里提到:“实行对外开放,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有其优势的条件,势必要先行一步•••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放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材料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是( )
    A .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 . 覆盖全、层次多、行业广 C . 全方位、多领域、行业广 D . 梯队深、覆盖全、宽领域
  • 23. (2024八下·高要期中) 在20世纪80年代,报纸上有文章称:“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保守观念限制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 B . 经济发展必须要有阶级斗争的护航 C . 包产到户得到主流媒体的肯定和倡导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反右倾斗争的结果
  • 24.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却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的迫害,这标着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吸取教训,中国要避免“文革”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
    A . 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B .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C .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 . 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思想
  • 25.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中国经济发展史》写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材料中“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指的是( )
    A . 建立经济特区 B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 26. (2024八下·高要期中) 邓小平在一次视察后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还是姓“资”还是姓“社”问题,说到底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也争论不休,正处于迷茫时期。最终为人民拨开了迷雾的是( )
    A . 邓小平南方谈话 B . 中共十二大 C .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 . 中共十五大
  • 27.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列有关中国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 B . 基本内涵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 . 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D . 中共周年庆典时,必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28. (2024八下·高要期中) 继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先后形成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上理论反映的共同点在( )
    A . 皆是当局领导人的个人成果 B . 都提到实现中国梦 C . 都探讨了如何建立社会主义 D .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9. (2024八下·高要期中) 2021年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习近平主席庄重宣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感谢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槌响。“那一声槌响”指的是( )
    A . 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南方谈话的发表 D . 设立经济特区
  • 30. (2024八下·高要期中) 八年级某班举行历史专题演讲,陈立同学搜集了一下资料,由此可见,下列主题最为合理的是( )

    •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郑重宣布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关键第一步。

    •“中国的海南、亚洲的博鳌、世界的三亚”,已经成为今天海南影响力的重要标识。

    A . 说明我国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B . 说明海南也成为中国第一 C . 说明我国综合国力超越美国 D . 说明我国扩大开放掌握世界
二、材料题(共3小题。其中31、32题15分,33题10分,共40分)
  • 31. (2024八下·高要期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推进乡村全面发展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52年底,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占农村人口92.1%的贫农、中农,占有全部耕地的91.4%;原来占农村人口7.9%地主、富农,只占有全部耕地的8.6%.无地少地的农民还获得了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计有耕畜296万头、农具3944万件、房屋3795间、粮食100亿斤。

    ——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之路》

    材料二:

    图一: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图二:1955年年画《拖拉机到咱社代耕了》

    材料三: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实质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实质变化的重要意义。
    2. (2) 分别指出与材料二图1、图2的相关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村居民收入的总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农村改革的启示。
  • 32. (2024八下·高要期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制造迅速发展,逐步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那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

    ——摘编自【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

    1956-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情况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国内主要工业品供应短缺,加上工业发展模式是半封闭型的,仅有少量的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也多以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完备产业基础和综合成本优势,我国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1978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仅为168亿元人民币,2018年已达到16.4万亿元,增长979倍。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

    ——摘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统计局网》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材料一开启“成绩斐然的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并列举两项这时代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
    2. (2) 指出材料二1960年前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 (3) 归纳材料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样特点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在工业化建设的经验认识。
  • 33. (2024八下·高要期中) 习近平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

    图1 邱少云                                                图2 王进喜

    材料二: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简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1. (1) 分别指出材料一图1、图2模范人物反映的时代精神。
    2. (2) 概括材料二“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和当今的时代背景谈谈“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