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

更新时间:2024-07-10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21分)
  • 1.  中国地yù( )之大,各地有自己的特色。打卡一个地方,就好似得到一张碎片,拼出千里江山图的那天,它便留在了你心间。
    1. (1)
      (一)

      桂林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尽得其妙。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中有洞,洞幽景奇;洞有怪石,琳琅满目;石隙流泉,潺如玉。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走进桂林,就像是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书画,也造就了桂林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①阅读上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地 yù (       )(           )潺如玉

      ② 以上这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3个。

    2. (2)
      (二)

      霞浦

      你喜欢光吗?如果喜欢,那就一定要来福建省宁德市的霞浦感受瞬息万变的光影!这里,是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这里,被誉为“世界最美的滩涂”的美称。据《霞浦县志》记载,“县境西南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它的美,使人叹为观止 , 用语言说不清,是去一次就会把色彩印在心里的地方。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瞬息万变:

      叹为观止:

    3. (3)
      (三)

      西安

      诗人笔下,长安曾是理想之都,是云端之梦。这里曾有李白的浪漫张狂,也有杜甫的黯然神伤;有白居易的年少得志,也有王维的诗韵画香。这里是纸醉金迷的天堂,也是月光高悬的青砖古墙;是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是壮志未酬伤心地。长安啊长安,你是帝王嬴政挥剑统山河,也是巍巍长城千里独傲立。长相思,在长安,梦回大唐,心驰神往。长相思,在长安,诗酒年华,热情坦荡。

      根据对联的要求及上面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适合做西安宣传语的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墙头奏响驼铃曲 ②世外桃源景色新 ③侧耳能闻大唐诗

      ④村中楼阁风姿美 ⑤梦里融通异域风 ⑥抬头可见秦时月

      上联:

      下联:

    4. (4) 下面是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打卡一个地方,就好似得到一张碎片,拼出千里江山图的那天,它便留在了你心间。 B . 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 C . 这里,是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这里,被誉为“世界最美的滩涂”的美称。 D . 长安啊长安,你是帝王嬴政挥剑统山河,也是巍巍长城千里独傲立。
  • 2.  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自然

    美景

    陶弘景盛赞山川美景,“,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是人间仙境。江南早春,野花初放,芳草新生,我们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浅草才能没马蹄”来描写这番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家国

    情怀

    心系山河,杜甫借一个细微的动作来表达心中的愁绪:“。”(《春望》)李贺借一个典故,道出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雁门太守行》)

    独特

    心态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意相近,都有一种开阔的胸襟与乐观的情怀;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托物言志,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手法相同,以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二、阅读(38分)
  • 3. 现代文阅读Ⅰ

    时间的脚印

    ①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②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③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阳光烘烤着它,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各种酸类腐蚀着它。水和空气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开山炸石,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④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在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以有分子间的引力。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⑤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⑥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⑦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⑧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便是化石。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认识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另外,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⑨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作者:陶世龙,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删改)

    1. (1)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泥沙就会胶结得更紧密。 B . 粗糙的砾岩里面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C . 石头颜色常表明地球上的变化,红色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寒冷,灰黑色常表示炎热。 D . 想了解生物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认识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可以研究化石。
    2. (2)  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开篇自问自答,点明在大自然中保存有时间的记录,从而引出地质学上的“时间”。 B . 第⑤段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岩石形成缓慢,岩层顺序往往会被打乱。 C . 第⑦段加点词“很可能”是对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表示猜测,体现用词准确、严谨。 D .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运用逻辑顺序,详尽解析了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脉络清晰。
    3. (3)  人类用二十四节气、岩石、铜壶滴漏、钟表、日历等观察记录时间踪迹,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的方法,请写出一个,说说人们是如何用它来观察记录时间的。
  • 4. 现代文阅读Ⅱ

    大漠古城

    赵丽宏

    ①吐鲁番盛夏的太阳光,是真正的火焰。在热辣辣的阳光烤灼下,所有一切都仿佛在冒烟,在喷火。汽车在大戈壁中飞一般奔驰,公路边那些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大小小的卵石,像一些惊诧的眼睛,呆呆地瞪着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

    ②当高昌古城突然在前方出现时,轮到我惊诧了。这真是奇迹,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居然会有一座被遗弃的城市,一座真正的古城!远远看去,它像一群风化的土山,走近细看,才能从千奇百怪的形状中辨认出房屋、街道、围墙的轮廓和残垣。

    ③无一人。只有那些高低起伏的、方的、圆的、不规则的残墟断垣,连带着它们在阳光下的浓浓的阴影,一座座一片片迎面而来,像一群沉默的幽灵……据说,历史学家能在这迷宫般的黄土堆中分辨出一千多年前的王宫、寺院、商场、监狱,甚至还能找到唐玄奘当年讲经说法的地方……然而我却无从分辨。在炽烈的阳光下,我流着汗,和残墟断垣们默默对峙。哦,你们,能告诉我什么呢?你们曾经像璀璨的宝石一般,镶嵌在荒凉的戈壁大漠中,闪耀在漫长曲折的丝绸之路上;你们曾经是人类的骄傲,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灿烂缤纷的标志。而现在,一切早已荡然无存,这里没有人烟,没有声音,连一星半点生命运动的迹象也无法找到,连一棵小小的绿草也没有……听一位久居吐鲁番的汉族同志告诉我,冬天的时候,这里常常狂风大作,狂风挟裹着滚滚黄尘,在高低起伏的城堡和残垣之间、在迂回曲折的街巷之中穿行,发出令人心悸的呼啸。也许,这是古城在以自己的方式回忆着它的黄金时代,回忆着丢失了一千余年的繁华和喧闹……

    ④一千年,十个世纪的岁月流水,可以把许多历史的遗迹磨得一干二净,而它,这座没有任何人照看的都市,却顽强地、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了,尽管失去了缤纷的色彩。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有些惊奇,也有些纳闷。

    ⑤视野突然开阔起来。我发现,自己已走到了一块宽阔坦荡的平台上,平台的尽头,是一幢还保留着圆顶的高大的古建筑。我正仰头看着,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轻轻的笑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三个维吾尔族小男孩,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并排站着。真不可思议,他们不知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⑥这些孩子,看来对这里非常熟悉。他们并不怕生,我便走过去和他们攀谈起来。

    ⑦“你们怎么在这里?”我微笑着问。

    ⑧“我们来玩,我们的家离这儿不远。”胖男孩歪着脑袋回答我。他的回答使我吃惊:这古城附近,居然还有人家!

    ⑨“你们知道,这座古城有多少年历史了?”

    ⑩“一千年前,这里住人。”这是那个胖男孩回答我。

    ⑪“一千年不住人,这些房屋为什么还在呢?”这问题刚吐出口,我就有些后悔了——连我自己也无法弄明白的问题,怎么问这些小男孩呢!

    胖男孩抬起头,对着强烈的阳光眨巴着一对深棕色的大眼睛,突然得意地笑了:“因为它,太阳。这里不下雨。”

    ⑬回答得有道理。假如像江南一样年年下几场倾盆大雨,这座用泥土垒起的古城恐怕早就从大漠中消失了。

    ⑭三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走了,我的四周,又是死一般的寂静。他们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 一千年前的高昌人,为什么要遗弃这座繁华的都城?是遭受了突然降临的灾祸?还是不堪忍受那如火的炎阳?也许,这又是一个谜,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来解答……

    ⑮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古城的边缘。举目远眺,我不禁眼睛发亮了——从残缺的城墙缝隙里,涌进来一片清凉的绿色!那是白杨林,是玉米田,是葡萄园。

    ⑯在茫茫大戈壁中,有许多新的城市正在崛起。从高昌古城出发,我将去寻找它们!

    (选自《赵丽宏文集:异乡的天籁》,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的情节和作者的内心变化过程。

      情节内容

      作者的内心变化过程

      惊诧。

      这座没有任何人照看的都市,却顽强地、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了。

      吃惊。

      从残缺的城墙缝隙里,涌进来一片清凉的绿色。

    2. (2)  选文第②段中作者把古城比作“风化的土山”,第③段中又把古城比作“璀璨的宝石”,这样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3. (3)  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胖男孩抬起头,对着强烈的阳光眨巴着一对深棕色的大眼睛,突然得意地笑了……(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从残缺的城墙缝隙里,进来一片清凉的绿色!(赏析加点词语)

    4. (4) 眼前的古城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但结尾作者为什么又说要重新出发去寻找新的城市呢?试理解结尾段的深刻含义。 
  • 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 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2. (2)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与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都写到了“菊”,说说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乱,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关羽传(节选)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改动)

    【注释】①贯:贯穿。②炙:烤肉。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龀,跳往助之 一反焉 B . 河曲智叟以应 身所寄 C . 相许 后此患乃除耳 D . 渤海之尾 时羽适请将饮食相对
    2. (2)  下列对甲、乙两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 . 甲文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 . 甲文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D . 乙文是史传文章,记叙了三国时期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作者主要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了关羽超凡的、坚强勇毅的高大形象。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4. (4)  甲文中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行为提出了相似的问题,愚公却做出了不同的回应,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二人不同的态度的。
    5. (5) 有人说,内心强大的人无往而不胜。以《饮酒》(其五)、《愚公移山》《关羽传》(节选)三篇诗文为例,论述此观点,8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内心强大的人无往而不胜。

三、综合(11分)
  • 7.  为增强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我国每年都会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其实爱地球不止一小时,爱地球的行动更在一小时之外。绿城中学学生会联合朝华广播站,决定开展为期一周的“低碳生活”校园宣传活动。
    1. (1) 【我倡议】朝华广播站计划在周一(4月15日)向全校师生宣读关于校园低碳生活的倡议书,倡议书内容由学生会成员讨论后撰写。小宁作为记录员,记录了以下发言。

      小民:我发现有的班级中午放学后经常不关电灯、也不关闭电脑屏幕。

      小兰:我发现有的同学在饭堂吃饭挺浪费,倒掉一半的饭菜。

      小启:我发现同学们倒垃圾时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小新:我发现有的同学在洗手池大开水龙头玩水。

      针对上述现象,学生会写了一封校园低碳生活倡议书。请你补充3点建议。

      倡议书

      绿城中学全体师生:

      为了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创建绿色校园,我们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离开教室时关闭电灯和电脑电源,节约用电。

      二①

      三②

      四③

      让我们从校园里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倡议人:绿城中学学生会

      4月15日

    2. (2) 【我评论】朝华广播站站长小岭每周都会在网络平台上向同学们征集观点,用于周二的《校园大家谈》栏目。本期讨论的话题如下:

      有同学认为提倡“低碳生活”就是过苦日子,你如何看待“低碳生活”?请你围绕本期话题发表观点。

      供稿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超过80字(含标点符号)。

    3. (3) 【我推荐】一些同学不喜欢阅读《经典常谈》。校学生会主席小凤找小岭商量,决定在朝华广播站周三的《好书分享》栏目制作一期推荐《经典常谈》的节目,重点介绍书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朴素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书目。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

      经典常谈,常谈常新。① 先生编写的《经典常谈》,通俗易懂,像一艘小船,载着大家航到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海洋里遨游。古代农业社会,农业生产与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朴素表现在书中介绍的文化经典中保留下来。比如②《》中记录的八卦,象征整个大自然和人世间,象辞里的“天”,并非有人格的上帝,只当作自然的道。③《》中记录了古代君主诸侯祭社稷、祭山川的仪式,源于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可见,走进《经典常谈》,了解④经典发展的脉络,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打开通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四、写作(50分)
  • 8.  请以《回忆里的    ▲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借鉴《秋天的怀念》《背影》的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的态度、情感变化等。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安排好文章的线索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