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

更新时间:2024-07-15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 上古农耕时代人们观察日月之象,昼夜、阴晴、寒暑变化,发现大量相反相对现象,又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向阳者丰收、背阴者减产等现象;殷、周时期,人们总结出“相其阴阳”的生产经验。后来,突破原始意义而开始具有哲学意义的“阴阳”概念出现在《国语》《左传》中。由此可见(   )

    ①传统农业为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进步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④哲学总体上探讨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式主义从“办公桌”走向“指尖”,变味的“工作群”“政务APP”给基层干部增加了负担。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下列古语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在本质上相对立的是(   )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④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以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本特征,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下列有关新质生产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③“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人类的思维是产生新质生产力的源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24年5月29日,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最后一节钢桁梁——合龙段钢桁梁顺利吊装到位,标志着主桥合龙进入“倒计时”。 这一项世界级工程,创下了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和最大连续长度钢桁梁的世界纪录。作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项目,常泰长江大桥对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   )

    ①人们可以根据主观愿望创造新的具体联系 

    ②事物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认识和改造世界要重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假如生活抛给你一个柠檬,你可以把它榨成汁,然后再加点糖。有些既定事实已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调整心态。毕竟生活的味道是酸还是甜,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里。这段话蕴含的道理是(   )
    A . 矛盾时时有,但它又总能自行解决 B . 生活不简单,遭受厄运的人是宿命的 C . 发挥能动性,可以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D . 人有意志力,能够改变任何主客观条件
  • 6. (2024高二上·北京市月考)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辩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
    A . 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 . 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C . 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 . 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
  • 7.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着陆成功后,嫦娥六号也将进入此次探月任务最重要的月背采样环节。这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嫦娥六号任务科学目标包括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月球背面样品的分析与研究,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通过采样数据而获得的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②这些数据是关于月球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

    ③嫦娥六号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嫦娥六号在主客观交汇点上,验证了天体理论的真理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怎样进火车站刷票,怎样在机器上挂号等,是一些人可能遇到的“生活挑战”。一位博主切中这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广泛存在的生活需求,制作了系列短视频,收获大量关注与点赞,带来一股正能量。该博主( )
    A . 创作的短视频帮助他人实现了人生价值 B . 创作的短视频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独特性 C . 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己的物质追求 D . 既满足他人、社会需要,也得到社会对其价值的承认
  • 9. 自1953年出版以来,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已走过七十多年。一部《新华字典》,陪伴了新中国几代读者开蒙识字,记录着一个国家前行的脚步,浓缩着几代人的记忆,为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识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华字典(   )
    A . 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 B . 提升人们文明素养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 . 有助于减少文化交流障碍,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D . 创新了文化传播规律,增强了中华文化软实力
  • 10. 生僻字是传统文化的旧镜像,也构成了网络时代的新景观。“龙行龘龘”中的“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形容龙腾飞的样子。人们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将其挑选出来,用以表达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龘”字火出圈(   )
    A . 体现了融通古今是文字创新的源泉 B . 表明文化基因可在交流融合中传承 C . 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D . 彰显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11.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春华秋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惠及更多国家更多民众,这需要我们(   )

    ①履行大国责任,引领沿线国家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

    ③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文化共生共荣

    ④积极推动沿线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3年12月9日,2023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开幕,本届红博会以“红色旅游‘新长征 再出发’”为主题,设置了开幕式、主题展、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对话三大主体活动,及“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等配套活动。引导社会各界追寻红色足迹、聆听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举办红博会旨在(   )
    A . 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市场繁荣 B . 推动发展革命文化,为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C .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民众爱国热情 D . 以文化人,引领社会主流舆论新格局的重塑
  • 13. 为探寻“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上下求索。用毛泽东的三个诗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人间正道是沧桑”就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逻辑进程。这体现了(   )

    ①近代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②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当时有多种矛盾

    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网格是组织体系架构中的“神经末梢”,却是关乎百姓幸福指数高低的前哨。近年来,某市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提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效能,注重向末端发力,抓住网格这个“牛鼻子”,推动组织、人员、服务、资源“沉下去”,推动网格党建“实起来”“强起来”“活起来”,聚力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提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有利于(   )
    A . 锻炼基层政府队伍,提升其基层自治能力 B . 扩大党员队伍规模,增加基层党组织数量 C . 激励基层党组织牢记使命,确立党的执政地位 D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党群关系发展
  • 1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

    ①发扬了敢于斗争的精神,实现了党的执政使命

    ②彰显了党的为民情怀,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

    ③拓宽了治国理政的渠道,满足了人民的各种需求

    ④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題:共5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物一剧甚至一种食物,都能带火一座城市。从进“淄”赶“烤”,到“滨”至如归,到天水“热辣滚烫”, 到福州的游神民俗……近年来,淄博、哈尔滨、天水、福州等地轮番“火出圈”, 再到如今《我的阿勒泰》出圈,成为旅游爆款“网红”城市,接连掀起“现象级”消费,挖掘出一座座城市的内在潜力,展现了城市蓬勃生命力。这背后离不开城市特色,政策引领、文旅发力,民众热情,还有互联网平台的赋能。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旅行的期待,不仅仅是城市的轮廓,更是其中流动的生命力。一座城市只有真正塑造城市品牌,才能不断吸引人气、积聚各类资源,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让“流量”变“留量”,让“网红”变“长红”。网红城市绝不能满足于走红期间的“高光时刻”,而应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从更高层面、更长周期规划城市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分析网红城市应如何让“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近,ChatGPT在全球爆火,这项人工智能应用引发的冲击波“震撼”了多个行业,首当其冲的就有教育界。因其具备快速查阅文献、生成答案的能力,许多大学生用它来充当“枪手”写作业、交论文,多国高校被迫明确“禁用”ChatGPT。这一幕很新鲜,又很熟悉。当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风靡、搜索引擎诞生的时候,也曾产生过类似的慌张。先进技术的横空出世,让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而教育作为传授知识的行业,则一次次受到挑战。这一次,当AI发展到可以自动梳理资料的时候,其提交的论文作业已经与真人文章相差无几,传统的批量传授知识的模式受到彻底挑战。在AI面前,照本宣科的知识传递毫无胜算,它可以在1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做出条分缕析的罗列与分析。在AI面前,似是而非的观点同样不可胜数,它可以提供很多个思考角度,并堂而皇之地用不曾发生的事情佐证。

    面对ChatGPT的挑战,被动封杀显然并非上策。其实,人工智能在挑战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为教育者提供了强大的辅助工具。

    “面对ChatGPT的挑战,被动封杀显然并非上策。”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已走入千家万户,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 ,其中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

    如何避免网上违法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网络欺凌事件发生?……在庞大的网民体系、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背后,是这些亟待通过立法加以制度性解决的问题。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重点就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此前,《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中央网信办、国家新闻出版署、文旅部等部门,也发布过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业性强、涉及面广,且随着形势变化不断产生新问题,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这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秉承了科学立法、开门立法的原则,开展专项调研,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提炼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多年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共识,并在关键制度上紧密关注技术前沿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锐意创新,为营造风清气朗的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更好地营造未成年人网络空间?

  • 19. 数字人与传统文化融合演绎,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

    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虚拟数字人“天好”以收集壁画碎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在海内外吸粉无数。

    3月18日,在一场盛大的古风大秀中,2024北京时装周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时装周引入国风形象AI数字人“锦”作为非遗时尚数字引领官,借助数字技术和国风国潮文化底蕴,以全新视角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发展。

    随着新模式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博物馆注重结合数字人提高活动的新鲜感、体验感、互动性,数字文博的新型消费模式,逐渐以虚拟推荐官、数字人宣传片、AI文物讲解员、数字人3D虚实互动和数字人IP周边联名等形式,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博服务,促进文旅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数字人何以能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

  • 20. 2024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本次修订《条例》是坚持问题导向、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的现实需要,是总结从严管党治党经验、实现与时俱进的实践要求。针对近年来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条例》对相应纪律处分规定进行明确,做到执纪执法贯通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行为处分规定的针对性……

    该《条例》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三次修订,与上次修订相比,修订后的《条例》共158条,新增16条,修改76条。此次修订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充实违纪情形,细化处分规定,使管党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严密有效。修订中,中央纪委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和省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集体讨论、逐条研究、认真论证。最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条例》。

    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集中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1)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修订《条例》的理由。
    2. (2) 结合材料,运用坚持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阐述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