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中学教联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4-07-08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八下·茅箭期中)  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一文,文中记载了记者对在现场观看典礼市民的采访,受访的市民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是指中国人民(  )
    A . 推翻了封建帝制 B . 实现了民族独立 C . 实现了全境解放 D . 完成了统一大业
  • 2. (2024八下·茅箭期中) 如表为1951年6月至1952年底全国捐献战斗机统计情况。这一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   )

    群体或个人

    捐献战斗机(架)

    甘肃玉门石油职工群体

    1

    四川简阳县农民群体

    2

    豫剧演员常香玉

    1

    著名工商业者荣毅仁

    7.5

    ......

    ......

    全国总计3710

    A . 土地革命 B . 抗美援朝战争 C . 三大改造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3. (2024八下·茅箭期中) “一五”计划期间动工的694个大型项目中,472个在中西部, 占68%, 222个在东部, 占32%,该布局 (   )
    A . 有利于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B . 推动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促进了区域之间经济平衡发展 D . 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
  • 4. (2024八下·茅箭期中) 为迎接建国十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人民大会堂等十项大型建筑工程(部分建筑如图),在机械制造技术非常有限,完全不依靠任何国外专家的设计和施工力量等艰难条件下,1959年9月十项大型建筑工程顺利竣工。这十项大型建筑工程的建设 (   )

    A . 标志着新中国建筑技术已经世界领先 B . 推动着政治制度向社会主义快速转换 C . 体现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力量 D . 展现了科技与文化事业发展的完美结合
  • 5. (2024八下·茅箭期中) 如图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成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 . 所有经济成分所占比例均有增长 B . 合作社经济主要体现在工业领域 C . 经济成分变化的实质是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D . 通过建立合作社方式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消失
  • 6. (2024八下·茅箭期中) 如图为武汉市江岸区签发的一份女性选民证。这张选民证直接见证了(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 . 妇女成为民主建设的主力
  • 7. (2024八下·茅箭期中) 美国人说“雷锋属于世界”,巴西人说“雷锋应是精神领袖”,日本人说“要向雷锋那样生活。”这表明雷锋精神 (   )
    A . 成为西方主流精神 B . 消除了东西方文化差距 C .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 . 解放了东西方民众思想
  • 8. (2024八下·茅箭期中)  某企业家曾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得要变了!”此“变”意在说明(  )
    A .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展开
    C .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向到经济建设 D . 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地向纵深推进
  • 9. (2024八下·茅箭期中)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活跃着一批由国营工厂技术人员组成的“周末工程师”,利用周六日到周边乡镇企业兼职,带来了知识、技术的流动,一批乡镇金业由此成长起来。这反映出 (    )
    A . 乡镇企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B .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得到实现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外溢
  • 10. (2024八下·茅箭期中)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再次出现了“下海经商”浪潮,人们不再回避“钱”字,见面道一句“恭喜发财”成了口头禅。这反映了 (   )
    A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完成 B . 群众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 C . 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活力
  • 11. (2024八下·茅箭期中) 2023年3月26日,中国同洪都拉斯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洪都拉斯成为中国第182个建交国家。自2016年以来,已陆续有9个国家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外交关系”,台所谓“邦交国”也仅剩13个。这表明 (   )
    A . 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了“一国两制” B . 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C .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 . 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 12. (2024八下·茅箭期中) 下面是我国不同时期国庆阅兵中士兵手持枪械的情况,由此可知我国(   )

    ·开国大典—战场缴获的“万国牌“

    ·新中国成立5周年--苏联引进或国产仿制

    ·新中国成立 50周年--自行研制

    ·新中国成立60周年--自主研发

    A . 军种改革取得成效 B . 军费开支大大增加 C . 国防科技水平提高 D . 军事实力领先世界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36分)
  • 13. (2024八下·茅箭期中) 【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一

    材料二 将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是学习苏联的结果,另一方面,以重工业为重点又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规定了要使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从而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摘编自赵凌云等《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

    材料三2001 年以来,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中国智造”  “中国创造”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

    1. (1) 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关于擦亮“品牌大国”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 14. (2024八下·茅箭期中) 农业、农村、农民关系着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材料二 中共中央没有采取有些人提出的“和平土改”,即不要发动群众斗争,只要政府自上而下地发布命令把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意见。坚持依靠农民,发动和组织农民自己打倒地主阶级取得土地的群众路线。为了发动群众,每年派出约30万人的土改工作队,并建立了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这样就保证了土地改革的彻底胜利。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材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管的优越性,只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四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群体。据统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 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6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他们成为我国诸多严业的王力军,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农村人口纳入城镇,还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表1、表2、表3反映的共同现象。从中任选一张图表,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现象。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后我国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民工”出现的积极作用。
  • 15. (2024八下·茅箭期中)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成效。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1982年)

    材料二 区位优势是什么?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材料三 深圳特区冲破旧的计划经济的体制,探索新的能够保障特区建设需要的体制机制,从而使深圳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深圳社会组织发育、2基层民主机制形成,政府自身改革转型,公民参政议政热情高涨,舆论监督的力度深入。相比于内地.深圳做了许多先行探索。

    ——摘编自张思平《深圳奇迹:深圳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国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与哪次会议有关?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1988、年我国又设立了哪一经济特区?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起到的作用。
  • 16. (2024八下·茅箭期中) 根据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民族区域自治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955年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

    1979年

    停止炮击金门,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20 世纪80年代初

    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1992年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7年7月 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0世纪末

    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1999年12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一

    2008年

    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2015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

    2022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布

    从以上大事年表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自拟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