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5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 1. (2024七下·江华期末)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约(qì)   累(zhuì)   修(róng)   人不倦(huì) B . 对 (xiào)   俯(gǎn)   吞(shì)   气冲牛 (dǒu) C . (yè)  问(jié)   愧(zuò)   忍俊不(jīn) D . (sǒng)   污(shuì)   友(zhì)   忧心忡(zhǒng)
  • 2. (2024八下·古浪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吩咐  烦锁  赢弱  耀武扬威   可歌可泣 B . 矜持  幼稚  闲暇  鞠躬尽瘁   语无伦次 C . 疲备  稠密  钦佩  血气方刚   不耻下问 D . 严谨  概率  模拟  历尽心血   如释重负
  • 3. (2024七下·江华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B . 诈骗分子推陈出新 , 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C . 同学之间要团结,不要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就闹纠纷,这样不好。 D . 《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 4. (2024七下·江华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城乡公共汽车的开通,为江华县“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B . 能否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 . 在“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的主题班会上,李林首先第一个发言。 D .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 5. (2024七下·江华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中作者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叶圣陶的“待人厚,律己严”的精神品德。 B . 《老山界》叙述了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 《陋室铭》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刘禹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 . “孤、卑职、寒舍、见谅、犬子、在下、拙作”,这些都是古文常见的谦辞。
  • 6. (2024七下·江华期末)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习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 . ④①⑤②③ B . ⑤②③④① C . ④①②⑤③ D . ②③④⑤①
  • 7. (2024七下·江华期末)  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就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七年级(3)班正组织开展以“天下国家·爱我中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 (1) 【策划主题活动】老师让张林同学策划这次活动的形式,他已经想出了两个,请你帮他补充两个活动形式

      形式一:举行爱国诗词朗诵会    形式二:举行爱国人物故事会

      形式三:       形式四:

    2. (2) 【诵读爱国诗词】你一定积累了许多爱国诗词,把你最喜爱的两句诗词默写在下面与大家共勉吧!
    3. (3) 【分享人物故事】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如邓稼先、花木兰、闻一多……请选择本学期所学课文中的你最喜欢的一个爱国名人,并概括出他们身上的爱国情怀。
  • 8. (2024七下·江华期末)  名著阅读,回答问题

    A.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 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1. (1) 这两段话出自(作家)的《》(作品)。
    2. (2) 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
    3. (3) 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又是什么?
  • 9. (2024七下·江华期末)  将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2) 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3. (3)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 (4)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5. (5) 《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诗句是:
    6. (6) 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蕴含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困境中就会出现希望和转机的诗句是:
二、阅读与理解(52分)
  • 10. (2024七下·江华期末)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小题。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1)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2.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11. (2024七下·江华期末)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各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治经博士邪       为:成,当。 B . 当涉猎             但:只。 C . 始就学          乃:于是,就。 D . 往事耳            见:看见
    2. (2) 下列四句与例句“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蒙辞军中多务。

      A . 为大有所益。 B . 手拂之。 C . 我酌油知之。 D . 公亦此自矜。
    3. (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 蒙/乃始就学。 C . 自以/为大有所益。 D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5. (5)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2. (2024七下·江华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老王(节选)

    杨绛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 , 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 (1)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主要写了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的事。 B . 老王临死前送我们香油和鸡蛋,表现了老王心地善良、知恩图报。 C . 作者担心老王半楼梯摔倒是因为老王没来得及吃早餐,身体没有动力。 D . 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是因为他们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2. (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老王病得非常严重,样子可怕,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B . 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是因为这些鸡蛋凝聚了老王对“我们”的真诚谢意,体现了老王的善良仁厚。 C . 老王说了“我不是要钱”而“我”却执意给老王钱,说明“我”很善良。 D . 第④自然段中的“强笑”一词表明我不乐意老王送我鸡蛋和香油。
  • 13. (2024七下·江华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书香作伴

    丁立梅

    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一个村庄,在安睡。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人、书、风,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

    1. (1) 从开始租书到后来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作者主要回忆了书香与我作伴的几件往事?请概括回答。
    2. (2) 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4. (4) 作者在第11自然段中说“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读书的感觉是非常美妙的,请结合上下文,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读了这句话的感悟。
  • 14. (2024七下·江华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回家的敲门声

    何伟良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③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④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

    ⑤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

    ⑦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用来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⑨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

    ⑩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

    ⑪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1. (1) 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

      父母争着为“我”开门→父亲一人为“我”开门→→父亲坐等为“我”开门。

    2. (2) 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3) 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
三、作文(60分)
  • 15. (2024七下·江华期末)  本学期我们读了不少“小人物”的故事,有心地善良的老王;有吃苦耐劳的父亲;有乐于助人的阿长;有为路人提供方便的梨花姑娘……这些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他们身上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小人物”,请你以“    ▲    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