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2024年中考语文第四次模拟检测卷

更新时间:2024-07-25 浏览次数: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 1. (2024·贵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70多年来,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意志从未改变且历久弥坚。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hàng①____议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到积极建设fù_gài②____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再到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始终秉持以和为贵理念,与国际社会共谋和平、共护和平,成为保护世界和平的中流dǐ③____柱。一批又一批中国“蓝盔”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前仆后继 , 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1. (1) 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上面横线处的词语。
    2.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历久弥坚 B . 秉持 C . 保护 D . 前仆后继
  • 2. (2024·贵州模拟)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③兔从狗窦入,。(《十五从军征》)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⑤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何首乌有拥肿的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⑦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两句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⑧春色飘零,时光易逝。但时光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正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所说的“”。 

  • 3. (2024·贵州模拟)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 范进参加了乡试,在当时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中的人称为“举人”。 C .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 . 朱自清,字佩弦,著名散文家、学者,《背影》是他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小说。
二、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 4. (2024·贵州模拟) 整本书阅读
    1. (1) 下面名著片段中的“我”是( )

      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A . 《骆驼祥子》中的虎妞 B . 《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 C .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 D . 《简·爱》中的简·爱
    2. (2) 有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产生了疑问,既然书中少数降妖除魔的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可以跳读,那作者为何要在师徒四人西行路上设置九九八十一难呢?请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匠心所在。
  • 5. (2024·贵州模拟) 现代文阅读

    缅怀恩师陈振江

    喻大华

    先师陈振江先生于上月驾鹤西去,我曾忝列师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听闻噩耗,泪为之下。连日来思绪万千,往事历历在目,不能自已。

    20世纪80年代,陈振江先生在中国史坛风头正劲,连续在一流刊物上发表了有影响力的论文,出版了《简明中国近代史》等广受欢迎的教材、专著。其主编的《南开史学》更是在学术界风靡一时。1986年1月,作为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我,在北京王府井书店看到了先生的大作《义和团文献辑注与研究》,立即被其独特的视角和罕见的材料吸引,随即买下,至今仍放在我书架的醒目处。

    我于1995年报考其招收的博士研究生,次年春前往南开大学考试,本来想能在面试时见到先生,但不料先生出国讲学,考试、录取之事由张洪祥、张国刚、李喜所等教授主持,结果幸运得中。就在即将入学之际,我收到了先生的亲笔信,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先生在信中说南开条件不好,他本人水平有限云云。众所周知,南开大学是中国著名高校,陈先生是史学大家,所以,捧读至此,尚未见面,就感受到先生谦虚的美德。

    1996年9月,我来到南开,开始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业,从此,与先生的接触多了起来。

    先生身高中等,身材匀称,面目清癯,虽年近六旬,但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活力,骑着一辆自行车,一路风风火火,说起话来语速极快,可见思维敏捷,虽口音较重,但不费解。

    那时不像现在高校中博导比比皆是,先生的博导身份据说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所以,他堪称是“大教授”。可陈先生并没有架子,常常骑着自行车来到我们居住的宿舍,与博士生交流。这在南开教授中是罕见的,所以,陈先生每次到来,都被左邻右舍的同学传为佳话。

    先生倡导师生平等,对学生私下里直呼其名,但在公开场合则称先生。每当学术交流,先生向别人介绍我时,往往加上“先生”头衔,弄得三十出头的我窘迫不已,但时间一长,也就安于“先生”名号了。

    陈先生平时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还有不少社会活动,往往忙得不可开交。记得1997年恰逢其花甲寿,众门生自然要张罗一番,但先生实难分身应酬,生日逾期了半年多,直到9月下旬才在校园东北角的一个小饭店庆贺了一番,场面并不奢华。陈先生自嘲地说,纪念孙中山纪念了一年,所以,不必非赶在生日的那一天不可。

    1999年,我博士研究生修业期满,由于陈先生要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答辩安排在3月中旬举行。答辩完后,先生就出国了。7月初,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典礼结束后,不少毕业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围绕在导师身旁拍照留念。我的导师远在大洋彼岸,不可能参与盛典,想想多少有些遗憾。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毕业典礼的第二天,陈先生突然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我们宿舍,立即穿上红色的导师服,跟我们拍了很多照片。后来得知,先生特意提前回国,为的是不让我们留遗憾。

    毕业以后,我在辽宁师范大学工作,与陈先生的交流大多通过电话进行。曾见过三次面,最后一次是2012年8月先生赴大连。先生来大连,居然给我买了两大兜水果。其间,我驾车带着先生和师母游览了滨城的山山水水,还召集在大连的陈先生的学生前来相聚。当时先生年逾七旬,感觉活力已不如从前,话也不多。最后送先生、师母去机场,我们挥手告别。先生转身走向安检口的身影依然如在目前,思之倍觉凄怆。

    先生论古今入木三分,臧否人物不避锋芒,多有惊人之语。一生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弟子门生中成长为史坛名家者不乏其人。大华不才,只是这棵大树上的一颗小果子而已。古人云:“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先生享寿86岁,性情洒脱,成果斐然,桃李芬芳,泉下有知,当无憾矣!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回忆了“我”与恩师陈振江先生的一些往事,勾勒出一个尊重学生、思维敏捷、待人真诚热情的先生形象。 B . 选文写恩师陈振江先生虽年近七旬,仍充满活力,常常骑自行车到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深得学生喜爱。 C . 文末“大华不才,只是这棵大树上的一颗小果子而已”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恩师一生教书育人的巨大成绩及“我”的谦虚。 D . 全文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角度,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使文章更具真实性,也便于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2)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文中叙述的相关情节补写完整。

      “我”入学读博士时收到先生的亲笔信—①—陈先生向别人介绍“我”时加“先生”头衔—②—陈先生特意提前回国和“我们”拍照留念—③

    3. (3)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先生来大连,居然给我买了两大兜水果。

    4. (4) 文章末尾引用汉代五言诗《驱车上东门》中的“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有什么作用?
  • 6. (2024·贵州模拟) 现代文阅读

    人体数理化

    陈新山

    ①人体由人的大脑所支配,而人的大脑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说到精密的机器,人们一般会想到光刻机(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一台光刻机需要的零件达10万个,但这与人体这台“机器”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②人的大脑有100多亿个神经元,这100多亿个神经元控制着人的感觉、运动、联络,就像电脑的中央处理器一样,具有超强的“算力”。人体神经的信息传输速度也非常快,大约为每秒100米,大脑发出的指令能在1%秒内传到身体的任何一个角落。

    ③目前世界上最精密的2纳米芯片上面可以容纳200亿个晶体管,而我们人体有40万亿到60万亿个细胞,其数量远超晶体管;这些细胞最小的只有5微米,最大的(卵细胞)也仅200微米;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可更新再生的,人体每隔6~7年就会把可再生的细胞代谢、更新一遍。

    ④如果说人的大脑充满智慧,那么眼睛就是凝聚智慧的“相机”。如果把眼睛比作相机,那这部“相机”工作的物理原理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被眼球捕捉,眼角膜和晶状体像一个能够变换焦距的凸透镜头,“拍摄”光线交给视网膜处理,而视网膜就像胶卷一样,接收物体信息,最后由大脑处理,形成图像。

    ⑤眼睛这个“相机”所到之处皆捕捉风景,而能触摸到的美景会令人更欣喜。那么手臂会成为我们不费力的“费力杠杆”,人的手臂结构是一个完美的“费力杠杆”。以手肘为支点,骨骼相当于杠杆中的支撑物,肩胛骨、肱骨与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和斜方肌共同组成“动力”,小臂则为“阻力”。根据费力杠杆原理,人的手臂在承重、受力的时候,相对来说都是最为省力的。

    ⑥人在用力的时候,心跳速度会加快,心脏的地位至关重要。人的心脏是一台功能强大的“发动机”,从我们出生之前就开始一刻不停地跳动。正常成年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次,如果按平均每分钟75次心跳计算,一个人每天心脏跳动超过10万次。心脏每跳动收缩一次,就会把大约70毫升的血液“泵”进血管,这样平均下来,一分钟就有5250毫升,相当于10瓶500毫升的矿泉水那么多。因此人们也将心脏比作抽水的“泵”。

    ⑦有时人们因为紧张、害怕,心脏会不舒服,呼吸会变得急促。人类的呼吸系统是持续工作的“造氧机”,肺脏主导人的呼吸,不间断地给人体提供氧气,通过胸廓的扩张和收缩,完成呼吸的过程。吸气时,胸廓扩张,肺内的肺泡也随之扩张,肺的容积变大,空气压强降低,当肺内压强低于体外大气压强时,新鲜空气就会通过鼻腔、气管被压进肺里;呼气时,胸廓收缩,肺泡随之收缩,肺的容积变小,空气压强增高,直到高于大气压强,肺内那些对身体无用的气体就会通过呼吸管道排出体外。

    ⑧人类离不开合理的饮食,消化系统是一座完美的“化学工厂”。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胃肠消化转化为营养,会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⑨人体的消化系统有5种消化腺,以满足消化各种食物的需求。口腔内的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把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液,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肝分泌胆汁,这些胆汁平时储藏在胆囊里,随时准备把摄入的脂肪“切碎”,分解成小分子脂肪;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像个“自由人”,糖、脂肪、蛋白质它都能消化。

    ⑩与生物学角度不同,从数理化的角度看人体,能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也能更科学地对待我们的身体。解答好这套数理化的综合“考卷”,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多做对身体有益的事,避免那些会给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养成健康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为我们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11月,有删改)

    1. (1) 下列有关“人体”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人体由人脑控制,而人脑有100多亿个能控制人的感觉、运动、联络的神经元。 B . 人体内有40万亿到60万亿个细胞,大小不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可更新再生的细胞。 C . 主导人体呼吸的是肺脏,人们呼气时,肺的容积变小,对身体无用的气体会排出体外。 D . 人体有5种消化腺,其中口腔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能把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2. (2)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书摘卡。

      书摘卡(一)

      第①②段小标题

      人脑:精密的“机器”

      书摘卡(二)

      第⑤段小标题

      书摘卡(三)

      第⑥段小标题

    3. (3)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试简要分析。
    4. (4) 班级开展“养成良好习惯,快乐健康成长”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分享三条有助于健康成长的合理化建议。
  • 7. (2024·贵州模拟) 古代诗文阅读。

    昔者仓颉作书,容成造历,胡曹为衣,后稷耕稼,仪狄作酒,奚仲为车。此六人者,皆有神明之道,圣智之迹,故人作一事而遗后世,非能一人而独兼有之。今使六子者易事,而明弗能见者何?万物至众,而知不足以奄之。周室以后,无六子之贤而皆修其业;当世之人,无一人之才而知其六贤之道者何?教顺施续而知能流通。由此观之,学不可已,明矣。

    (选自《淮南子》,有删改)

    【注释】①“仓颉”“容成”“胡曹”“后稷”“仪狄”“奚仲”均为人名。②奄:覆盖。③教顺施续:顺,同“训”,训练;施,施行,推行;续,传递。

    1. (1) 下面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 仓颉、容成、胡曹等人,虽各有本领,但也只有一项创造发明流传后世。 B . 由于统治者摧残人才,周王朝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六位古人那样的贤才。 C . 让六位贤才互换职业则其才能就平平,说明一个人的智力是有限的。 D . 六位古贤人的技艺方法得以传播开来,在于人们不停地教导训练且代代传递。
    2. (2) 作者采用了论证方法,阐述了这一观点。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万物众/礼愈 B . 而知其六贤之者何/不足为外人 C . 今使六子者事/寒暑节,始一反焉 D . 故人作一事而后世/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 8. (2024·贵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 花

    [宋]杨万里

    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

    莫学江梅作疏影,家风各自一般般。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1. (1) 上面两首诗中都出现的情景是( )
      A . 落英缤纷 B . 繁花似锦 C . 硕果累累 D . 人花相映
    2. (2) 两诗均为写花,其实都是借花喻人,托物寓意,请你分别指出两首诗歌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三、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 9. (2024·贵州模拟) 学校开展“赓续红色传统”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 (1) 下面是班长参加“关于学生赓续红色传统座谈会”时对校长讲话的会议记录。序号①~⑨的内容中有两处表述不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作为中国的未来,我们应时刻坚持对祖国的热爱与敬意。②初中生在传承红色传统和弘扬爱国精神方面,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③首先,学习红色历史,了解英雄事迹。④通过学习党和革命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英雄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奉献。⑤其次,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自我认识。⑥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爱国的重要表现。⑦最后,强化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⑧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我们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⑨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爱国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 (2) 作为参会代表,班长要将校长的讲话要点转述给全班同学。请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注意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同学们,我代表我们班①,校长就同学们②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要学习红色历史,了解英雄事迹;二、要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自我认识;三、要③。 

    3. (3) 为了发挥班级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班级开展了一次“红色精神我传承”的主题班会。小语同学拟写了倡议书的几个要点,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该自觉传承红色精神,继承先烈的遗志,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

      ②红色精神是我们走过的道路,是我们未来的前行之路。

      ③红色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党的灵魂所在,是我们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践行初心使命,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⑤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传承红色精神,就要深刻认识红色历史,懂得爱国爱党的情怀,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发扬革命斗争的精神。

      A . ⑤①②③④ B . ④②①③⑤ C . ③①②⑤④ D . ②③①④⑤
四、写作能力(60分)
  • 10. (2024·贵州模拟) 初中三年,告别天真,脱去稚气,你在家长的陪伴、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友善中,逐渐成长起来,走向沉稳,获得自信。温馨的家庭,明亮的教室,悠长的走廊,庄重的礼堂……在你心灵深处总会有那么一个地方,贮藏你最温暖的记忆。

    请以“心灵深处”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选择最典型的素材,展现内心的真实情感。②深刻揭示出“内心深处”的意蕴,点明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影响。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