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11-06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1940年,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推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制,结果是地主与富农阶级的负担比较过去征“救国公粮”政策时提高了,地主最高增加2.9%,富农最高增加3.2%。其他各阶层的负担降低了,中农一般维持过去状态,贫农降低0.8%,雇农降低2.7%。统一累进税制的实施( )
    A . 有利于解放战争的顺利开展 B .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C . 巩固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D .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 2.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如图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两幅漫画,如图历史现象( )

    A . 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说明中共坚持“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 C . 限制了农村的封建剥削 D . 说明中共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3.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1945年民谣“坏东西,拉夫抽丁,征粮征米,拆散父子,拆散夫妻都是你,你的心肠和魔鬼一样的,别国在和平里复兴建设,只有你成天在内战上玩把戏。你这个坏东西,真是活该枪毙!”该民谣反映了国民党( )
    A . 坚持独裁统治的本质 B . 加大了对人民的剥削 C . 内战失败的必然原因 D . 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
  • 4.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会议确定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战略任务,强调必须在年内准备好三万至四万干部,“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这次会议( )
    A . 开启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B . 为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C . 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新形势 D .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了准备
  • 5.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5年9月1日至9日在拉萨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01名,其中藏族代表226人,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怒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16人。材料反映出西藏自治区( )
    A . 由藏族主导西藏社会发展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C .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 D . 实行特殊的政治发展模式
  • 6.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如图为新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如图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大跃进”运动开展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 7.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 )
    A . 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 . 开辟了中国武器国产化的道路 C . 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 D . 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
  • 8.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1969年2月,尼克松指示基辛格放手“探索与中国缓和的可能性”;5月,美国政府确定对华示好的政策,决定以贸易政策作为先锋,可以立即执行;7月,美国政府宣布放宽对中国的贸易、旅游限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美国主导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B .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C . 冷战格局因中国崛起趋于崩溃 D .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9.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   )
    A . 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 B . 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 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 D .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
  • 10.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下表是世界各地原住居民对培育农作物做出的贡献。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

    古代各地的原住居民

    培育出的农作物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

    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

    古代西非班图人

    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古代南亚人

    芋头

    古代中国人

    水稻和粟

    A . 古代中国的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 B . 农业技术发展有利于当地政权稳定 C . 古代的原始文明具有多样性特点 D . 古代各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很大
  • 11.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5000年—3000年间,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种蓝宝石),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青金石之路”,运至两河流域,并转运埃及,最后出现在古埃及图坦卡蒙面具、苏美尔人的神庙装饰及祭品等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 古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向 B . 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 C . 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 D . 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
  • 12.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学者指出: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这主要是因为( )
    A . 生产类型较为原始 B . 国家组织尚未成熟 C . 宗教信仰地位崇高 D . 军事技术比较落后
  • 13.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18世纪中后期,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在航海活动中掌握了南太平洋的水文、信风等信息和北太平洋的航海规律。与此同时,法国也派遣了船队前往太平洋深处进行航路探索、文明发掘和科学研究等活动。这些探险活动(    )
    A . 实现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B . 得益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 C . 表明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形成 D . 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 14.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学者菲利普·菲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世界:一部历史》中介绍“启蒙运动的交流:18世纪的思想”时,引用了很多珍贵的插图,如图“坎伯兰公爵的‘中国画舫’”(一艘仿造的中国船)即其中之一。该图可以用于说明( )

    A . 全球背景中的启蒙运动 B . 启蒙运动的危机 C . 启蒙运动在亚洲的影响 D . 启蒙运动的余晖
  • 15.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1787年5~9月,美国制订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下为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代表情况表。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

    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货者

    工商航运者

    持大量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A . 顺应了自由主义时代潮流 B . 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C . 旨在维护实际的集团利益 D . 实现了自由平等理念
  • 16. (2024高三下·常德西洞庭管理模拟)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指出,如果农民站到革命一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抛弃小私有观念,“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这( )
    A . 标志社会主义学说走向科学 B . 表明马克思主张建立工农联盟 C . 意味着农民成为革命主力军 D . 说明推翻资本主义条件已成熟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7.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它又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 (1) 说明材料一中“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的理由。
    2. (2) 阐释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18.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1—12世纪,西欧文明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以活跃的货物交换为基础的经济逐步恢复,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这些新现象对中世纪文明的各方面——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李腾《秩序重构下的11—12世纪欧洲政教之争》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出一例即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2世纪西欧出现的新变化的表现及其主要影响。
  • 19.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493年哥伦布于美洲设立据点,引发欧亚美非连串病菌、新经济作物(烟草、橡胶、甘蔗)、粮食作物、实物货币(白银)与人种等的交换与碰撞,史称“哥伦布大交换”。1493年之后,曾经在数个独立大陆上相对稳定的文明体系,在一系列看似微弱但影响广泛的因素下,加速变成一个单一、全球化的实体。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美国学者查尔斯·曼恩认为全球化就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 20.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9世纪以来,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欧洲经济发展》等整理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概述18—19世纪欧洲“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主要表现。请指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