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3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评价...

更新时间:2024-07-22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最佳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4七下·椒江期末) 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下列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是(    )

    A . 坐姿端正 B . 积极锻炼 C . 不吃早餐 D . 按时作息
  • 2. (2024七下·椒江期末) 下列属于细菌的是(    )
    A . 木耳 B . 香菇 C . 根霉 D . 大肠杆菌
  • 3. (2024七下·椒江期末) 2024年4月24日,“神州十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入轨后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对接后飞船与空间站连接在一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
    A . 地球 B . 太阳 C . 地面发射塔 D . 空间站
  • 4. (2024七下·椒江期末) 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湖面倒影 B . 海市蜃楼 C . 树荫下的光斑 D . 雨后彩虹
  • 5. (2024七下·椒江期末) 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 滑冰鞋冰刀的刀刃很薄 B . 滑雪板做的又宽又长 C . 切皮蛋时用细绳 D . 图钉的尖端制作的很尖
  • 6. (2024七下·椒江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蕨类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B . 植物通过分根、压条、扦插进行繁殖的方式属于营养繁殖 C . 通过克隆技术繁殖后代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D . 卵生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
  • 7. (2024七下·椒江期末) 青少年患上近视要佩戴合适的眼镜加以矫正。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如图表示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的色散实验,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红外线和紫外线所在区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B .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小于红光 C . ①区域的光具有热效应 D . ②区域的光无法用肉眼观察
  • 9. (2024七下·椒江期末) 排球垫球是常见的体育活动。如图所示,刚离开手的排球从a点竖直向上运动到最高点b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a点到b点,排球的惯性逐渐减小 B . 从a点到b点,排球一直受到重力和手对它的作用力 C . 在b点时,排球处于平衡状态 D . 垫球时,手部有痛感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10. (2024七下·椒江期末) 下列关于宇宙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B . 火星是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 C . 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表示各恒星之间的距离 D . 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有可能出现月食
  • 11.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操作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放大镜观察细菌的结构 B . 用显微镜观察子房的结构 C . 用圆形光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D .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 12.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如图为菜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⑤共同组成了胚 B . 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来自④子叶 C . ①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D . 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
  • 13. (2024七下·椒江期末) 科学研究中常常会利用不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下列对实验中运用的科学方法分析正确的是(    )
    A . 探究针孔成像实验中,用光路图来表示成像原理属于转换法 B .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使用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属于控制变量法 C . 探究声音产生条件实验中,用乒乓球靠近音叉产生跳动现象属于等效替代法 D .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用同一张小凳子放在海绵上实验属于控制变量法
  • 14.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如图所示,某项目小组用弹簧和刻度尺自制弹簧测力计,在弹簧下方挂上不同重力的物体,并记录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如下表所示。

    弹簧所挂物体的重力/件

    0

    2

    4

    指针所指刻度值/厘米

    4

    5

    6

    当所挂重物的重力为10牛时(未超过弹簧弹性限度),相较于原长,弹簧的伸长量是(    )

    A . 5厘米 B . 7厘米 C . 9厘米 D . 11厘米
  • 15.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小科利用相同的铁块和木板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图所示,他在甲、乙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丙实验中直接拉动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丙三次实验中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1个空格,每空2分,共42分)
  • 16.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
    1. (1) 弹奏时,通过手指在弦上不同位置的按压来改变音高,这里的音高指的是(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2. (2) 弹奏后,手指已离开琴弦,但仍能听到袅袅余音,是因为琴弦仍在
  • 17.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小科将40颗菜豆种子平均分为甲、乙两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种子19颗萌发,1颗未萌发,而乙组种子均未萌发。

    1. (1) 通过比较甲乙两组萌发情况,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
    2. (2) 甲组1颗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点即可)。
  • 18. (2024七下·椒江期末) 钱塘江大潮是我国最著名的海潮,钱塘江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
    1. (1) 钱塘江潮水奔涌而来时所发出的雷鸣般声音是以的方式传入人耳。
    2. (2) 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引起潮水大小的变化,会出现大潮和小潮,当三者位置成直角时形成小潮。下列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正确的有(填字母)。

  • 19.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如图甲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

    1. (1) 太阳直射点在ac之间来回移动的原因是地球在(选填“自转”或“公转”)。
    2. (2) 当太阳直射点在①位置时,我国正处于节气。这一天的正午时分,你所在学校旗杆的影子与图乙中(填字母)图最相似。
  • 20. (2024七下·椒江期末) 2024年3月,市民广场的樱花盛开,游人络绎不绝。

    1. (1) 如图为樱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发育成果实的结构为(填序号)。
    2. (2) 樱花有着淡淡的芬芳、甜美的花蜜、花粉粒有粘性,它属于(选填“虫媒花”或“风媒花”)。
    3. (3) 樱花可采取嫁接的方式繁殖,其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
  • 21.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如图是小科整理的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的部分过程。

    1. (1) 女性卵巢产生的生殖细胞B是
    2. (2) 受精卵是新个体生命的起点,它形成的场所是
    3. (3) 在发育过程中,胎儿通过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 22.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小科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将实验所得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

    1. (1) 根据图乙可知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厘米。
    2. (2) 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长度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移动。
    3. (3)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投影仪的部分结构和成像原理可简化为图丙: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要使投影仪所成的像变大,u应适当(选填“变大”或“变小”)。
  • 23.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的木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运动,拉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1. (1) 木块受平衡力作用的时间是____(填字母)。
      A . 0~1秒 B . 1~2秒 C . 2~3秒
    2. (2) 图丙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3. (3) 与0~1秒相比,2~3秒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7个空格,每空2分,共34分)
  • 24.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小科在学习二力平衡的条件时,使用了如图甲装置。

    1. (1) 小科探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物体才会处于平衡状态时,在轻质塑料片两端的细绳上挂等质量的钩码,两个等质量的钩码的作用是
    2. (2) 他将塑料片转到如图乙位置,松手后发现塑料片转回到原来的位置。由此可以得出: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3. (3) 若左端的滑轮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调整塑料片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请你判断手放开后塑料片将
  • 25.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小科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做了如下实验,探究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做什么运动。利用如图甲装置在水平面上依次铺上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分别记为 , 可得到

    1. (1) 实验中水平面上铺设不同材料的目的是
    2. (2) 图乙中小车由A点静止释放后经B点到达C点停止运动。请在图乙中画出小车运动到B点时小车所受力的示意图。
    3. (3) 小车从斜面滑下到水平面后,若小车与水平面之间绝对光滑,它将做运动。
  • 26.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小科利用图甲所示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1. (1) 该实验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来判断金属盒中的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2. (2) 小科发现当金属盒还未放入液体中时,U形管两侧液面并不相平,此时正确的做法是
    3. (3) 调节好压强计后,小科进行了图乙所示的两次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4. (4) 小科继续用图丙装置比较了两种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液体A,再向右侧加入液体B,直到橡皮膜刚好相平,隔板两侧液面高度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A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体B。
  • 27. (2024七下·椒江期末) 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被广泛应用于发面、酿酒等。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后获知,酵母菌在营养丰富、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会发酵产生某种气体,从而使面团变得膨胀松软,如图甲所示。

    1. (1) 酵母菌细胞具有细胞核,属于细胞。
    2. (2) 小组成员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并按图示进行了A、B、C三组实验,除水浴温度外其余条件均相同,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气球膨胀程度。该小组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3. (3) 实验后观察到A组气球膨胀程度小于B组,C组气球几乎不膨胀。将A组水温逐渐升高至35℃,观察到A组气球继续膨胀:将C组水温逐渐降低至35℃,C组气球仍几乎不膨胀。请分析C组气球降温后仍不膨胀的原因
  • 28. (2024七下·椒江期末) 小科利用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签字笔等实验器材完成了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调整支架使玻璃板与白纸所在平面垂直,

    如图甲。在玻璃板与白纸交界处划一道线,标记为MN

    步骤二:在玻璃板前面的白纸上用签字笔画上三个不共线的黑点,并分别记为A、B、C。

    步骤三:将签字笔放在玻璃板后面,改变笔尖的位置,使笔尖分别与A、B、C三个点的像重合,在三个点的像的位置画上黑点,并分别记为

    步骤四:取下白纸,可观察到各点位置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各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起点

    MN的距离/厘米

    测量起点

    MN的距离/厘米

    A

    15

    15

    B

    5

    5

    C

    7

    7

    1. (1) 实验中应选择薄的玻璃板,理由是
    2. (2) 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到的平面镜成像规律是
    3. (3) 若分别连接 , 还可研究像与物的连线是否与镜面
    4. (4) 分别连接ABACBC , 得到 , 利用这两个三角形还可以研究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等大的规律,请写出得出此规律的做法:
四、解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29题8分,第30题6分,共14分)
  • 29. (2024七下·椒江期末)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结束环月飞行后,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携带科学仪器开展探月工作,并于6月4日携带2千克月壤返回地球。

    1. (1) 如图甲所示,嫦娥六号环月飞行时,受到的月球重力方向为。(填图中字母)
    2. (2) 嫦娥六号着陆月球时,通过发动机喷出气体来达到减速目的,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
    3. (3) 图乙是嫦娥六号着陆器“四脚”站立在月面的情形。着陆器总质量约为2.4吨,每个“脚掌”与月面的接触面积约为3000厘米2 , 请计算着陆器在月面站立时对月面的压强。(g)细取1.6牛/千克)
  • 30. (2024七下·椒江期末) 汽车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是一种安全技术,可帮助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避免碰撞事故发生。某驾驶员驾驶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25米处有汽车抛锚,汽车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立即采取紧急刹车。从行车记录仪看到制动后车辆继续前行了1.6秒,测得地面上的刹车痕迹长达16米。
    1. (1) 计算汽车从自动紧急刹车开始到刹停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2. (2) 若该汽车没有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该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需要0.6秒,请通过计算说明该驾驶员能否成功避开此次险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