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万理皆出于气,恐空独位之理
②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
③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④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实践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④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具体的联系
①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④坚定理想信念,通过砥砺自我这一根本途径创造价值
①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认识是实践的深化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④发挥意识的直接现实性才能够认识世界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文化的内容
③文化遗产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参观展览增进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社会与大同社会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
④推动合作共赢,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
①表明以春节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认同
②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随着国家的发展不断增强
③意味着世界各国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中逐步趋向于同一
④意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断深化
①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引领者和主力军
②要想成功开展实践活动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有助于实现人生价值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发展
②文化的精神力量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③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互鉴互融
④彰显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①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②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③要坚持“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④能提升文化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
①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下完成的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和伟大奋斗精神
③当中形成的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④也是一步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
①表明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表明我国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
③顺应时代要求,落实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④表明我国引导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①新科技浪潮是引发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②新科技浪潮下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③新科技浪潮使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④新科技浪潮有力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①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
②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
③坚持单边主义和集体行动相结合
④建设良好的商业环境和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
①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相通的
②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③能超越社会制度的差异,是我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④作为中华传统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
①表明中国支持联合国符合《宪章》精神的工作
②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倡导者和支持者
③中国是联合国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④中国坚持联合国在实现共同安全领域中的作用
①采取议会制共和制政体
②总理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拥有实权
③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④实行多党制的政党制度
①中国站在亚太经合组织的立场上引领发展
②亚太合作需要各方汇聚智慧、共同参与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④为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①促进民主原则、大众参与和良政
②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③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
④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普高教育再添新景:国家连续实施了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711.86亿元,带动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学校建设投入,显著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与硬件改善同步的,还有师资质量的提升。10多年来,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由159.5万人增加到202.83万人,有效缓解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选课走班面临的师资紧张问题。教师学历结构不断优化,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5%提高到12.4%,增长近1.5倍。各地不断加强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通过丰富学校选修课程、培育学校优势学科,努力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由分层发展转向分类发展,更好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10多年来,围绕实现科学选才和促进教育公平,普通高中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得到完善。2021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目前,“振兴县中”的努力正陆续落地。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出台《“十四五”县城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感动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档精神品牌节目,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每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评选出十位具有年度新闻性人物和团队。他们或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或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或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名字,一段段催人奋进的故事,让我们从中汲取到“感动中国”力量,朝着他们闪烁的方向逐梦前行。
沈忠芳,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是2022年度中国感动十大人物之一。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渴望保卫祖国;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弘扬“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对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重要演讲,以下为节选内容:
10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
新冠疫情暴发后,“一带一路”成为生命之路和健康之路。中国向各国提供了上百亿个口罩和23亿剂疫苗,同20多个国家合作生产疫苗,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抗击疫情作出独特贡献。中国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也得到70多个国家的宝贵支持。
共建“一带一路”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
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要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阐释中国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2023年9月9日至10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以“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同一个未来”为峰会主题。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巴西总统卢拉、中国总理李强、英国首相苏纳克、德国总理朔尔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峰会。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峰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峰会主题意义重大,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各国应当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当下,二十国集团成员更应当坚守团结合作的初心,为了人类的共同未来和福祉,扛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责任,做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伙伴,做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伙伴,做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