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23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与此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
    A . 隋朝统一全国 B . 营建东都洛阳 C . 大运河的开通 D . 爆发安史之乱
  • 2. 隋唐以前“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记载官吏身份、资历的簿册)”,隋唐以后“取士不问家世”。这一变化( )
    A . 大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 保证了选拔程序的公平 D . 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 3.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这反映出( )

    唐太宗形象

    出处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旧唐书》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读鉴通论》

    A . 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B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定论 C .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D . 历史人物性格多变无法评价
  • 4. 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 . 分化事权 B . 重文轻武 C . 重武轻文 D . 八股取士
  • 5. 推动下图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 政治中心的转移 C . 自然环境的改变 D . 经济重心的南移
  • 6.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期,下图能佐证该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史料是( )

    A . 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B . 辽墓壁画《备茶图》(局部) C . 宋代《耕获图》(局部) D . 明朝《榜葛剌进麒麟图轴》(局部)
  • 7. 表中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政权

    ②蒙古军进军西夏,西夏灭亡

    ③蒙古灭金,形成与南宋直接对峙的局面

    A . 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B . 奠定元朝建立统一的基础 C . 有利于宋朝政权的稳固与管理 D . 对元朝的疆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 8. “市井经济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处,通宵不绝。”以上经济现象出现于( )
    A . 秦朝都城咸阳 B . 西汉都城长安 C . 隋朝都城大兴 D . 北宋都城东京
  • 9. “人类的世界因为宋朝的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学术、战争、航行”方面产生影响的发明分别是( )
    A .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B .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 C .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D .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
  • 10. 明清时期,随着江右商帮的兴起,江西商人脚步开始遍布全国,为了团结商人势力、提高商业竞争力等,他们在京城及各大城市建立了大量万寿宫。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 . 科学技术的先进 D .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 11.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诗歌中的“孩子”被夺走是因为( )
    A . 被荷兰占领 B . 被葡萄牙占领 C . 被英国占领 D . 被俄国占领
  • 12. 以下是某组同学在课后活动中搜集的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都城布局图,由此可以看出在都城演变中( )

    唐长安城 北宋东京城 明北京城

    A . 修建牢固城墙以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B . 皇城坐落在中轴线上反映皇权至上思想 C . 扩宽民众活动空间体现了民贵君轻思想 D . 市坊界线被打破表明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 13. 中国古代各领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图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A . 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 . 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 . 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 . 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 14.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歌谣中明末人们愿意“开门拜闯王”的主要原因是( )
    A . 明朝流民众多匪患横行 B . 闯王军队战斗力强 C . 明朝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 . 闯王军队军纪严明
  • 15. 以下两首诗歌反映出两位作者的共同情怀是( )

    《凯歌》

    戚继光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复台》

    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A . 精忠报国杀倭寇 B . 铁血丹心御外侮 C . 一片赤诚复统一 D . 卧薪尝胆雪前耻
  • 16. 下图是清代纺织图,它直观的呈现了清代纺织业生产流程,图中能直接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 雇佣劳动 B . 品种繁多 C . 产品精良 D . 分工细密
  • 17. 乾隆皇帝借《四库全书》编修的机会,大量销毁和删改被认为具有违碍内容的书籍。这样做的实质是( )
    A . 加强思想控制 B . 推动教育普及 C . 丰富百姓生活 D . 整理保存古籍
  • 18. (2024七下·鹿寨期末) 京剧诞生于重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对社会发挥化育作用的清朝,天然的被注入尊崇长幼有序、孝敬父母、兄友弟恭、邻里和睦等中国伦理基因,因而得到皇室的认同和喜爱。由此可知,京剧得到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 B . 地方戏曲成为文化潮流 C . 戏曲人员的长期努力 D . 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求
  • 19. 诗歌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情境,“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体现了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
    A . 端午节 B . 中秋节 C . 春节 D . 元宵节
  • 20.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是一个辉煌与危机并存的时代。中国的明清时期之所以出现了危机,主要是因为( )
    A . 文化专制和闭关锁国 B . 白银外流与殖民入侵 C . 重农抑商和焚书坑儒 D . 外族入侵和军阀割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10分,29题14分,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中国在上古时期就形成了一套以王为中心的具有开放性的多方参与的决策体系。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的“决策执行”机制。

      ——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决策执行”机制相关的史实。

    2. (2)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设置通判的目的。

    3. (3)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刻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实录》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的原因。

    4. (4) 材料四

      图1(汉)坐而论道 图2(宋)站议时政 图3(清)跪受笔录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 22. 七(1)班学生围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1. (1) 任务一【赏析名画——感受历史风貌】

      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写出图中体现的社会现实。

      《清明上河图》(局部)

    2. (2) 任务二【走进科技——领悟先人智慧】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智慧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请以“民族智慧·推动发展”为题,任意选取两个科技成就,写一篇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大运河、曲辕犁、筒车、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唐朝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将边疆民族纳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并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首先是降服了东突厥。其次是令青海地区的吐谷浑屈服,打通了中原与域外贸易的另一条重要的通道;并与松赞干布领导下的吐蕃和亲,加强了与青藏高原之间的密切交往。此外,在边疆地区,唐朝共设置了安西、北庭等六大都护府,将边疆地区民族群体纳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摘编自《冯敏·唐朝胡汉融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与吐蕃和亲的意义。除和亲外,请再列举一例唐朝处理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措施。

    2. (2) 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示意图

      图1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图2 根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整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A地区由机构管理;B为宣政院管理的(地区)。

    3. (3) 仿照材料二中图2所示,写出清朝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实行的措施各一例。
    4. (4) 材料三 石榴,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吉祥物。石榴果成熟后,多室多子,籽粒饱满,颗颗相抱,正如我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用“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来比喻“各民族团结”,形象贴切、寓意深刻,饱含期望、意境深远。

      ——摘编自“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提出合理建议。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茶文化体现和包含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内容十分丰富。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唐德宗贞元至唐顺宗年间(785—805)空海和最澄两位日本高僧携茶和茶籽去日本推广引种。

      ——摘编自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世界各国与我国交往密切的原因。

    2. (2) 材料二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他不仅把样茶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写有《吃茶养生记》,宣传茶的作用。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特点。

    3. (3) 材料三 在世界几大语言体系中,“茶”的发音均来源于中国,主要源于中文发音cha和te这种读法,因而,在国际上“茶”字的发音主要有两大体系,即源自于我国北方古代官话中的cha和闽南语系中的te,可谓“一叶影响世界,一声影响外语”。

      ——吴敬南《茶的中文发音对世界“茶”发音的影响》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一叶影响世界,一声影响外语”相关的史实。

    4. (4) 材料四

      乾隆之际的制茶图第12件 茶行(局部)

      茶行中,茶叶装箱,称重、记账。

      八仙桌上除砚台和账簿之外,还有一个西式笔盒,上插有一支鹅毛笔,供西方商人签字确认之用。不远处,一位头戴礼帽,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男子正与行商谨慎交谈,并准备接过行商递上的鹅毛笔签字确认,完成这笔茶叶交易。

      ——引自广东省博物馆

      有研究者认为,上图的场景只能发生在广州。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5. (5) 材料五 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进口茶叶的20%以上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口价格的2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

      ——摘编自英国麦克法兰《绿金:茶叶帝国》

      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茶叶贸易现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提升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出谋划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