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九年级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东莞模拟) 下面的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远古先民(    )

    A . 手工业制造达到先进水平 B . 已经进入原始农耕时代 C . 用打制石器并会保存火种 D . 能够饲养家畜开垦土地
  • 2. (2024·东莞模拟) 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主张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 )
    A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C .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D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 3. (2024·东莞模拟) 论年龄,“它”建成于公元前256年,今天算来已经有2277 岁了; 论管用, “它”现在仍正值壮年,浇灌的面积达1370 万亩;李白、杜甫都曾经赞叹过成都的美,而这都要归功于“它” 。材料中的“它”是( )
    A . 长城 B . 灵渠 C . 都江堰 D . 大运河
  • 4. (2024·东莞模拟) 《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铁(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经济法规所产生的影响是( )
    A .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 促进冶铁技术发展 C . 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 .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
  • 5. (2024·东莞模拟)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 . 北方的分裂割据 B . 民族矛盾尖锐 C . 北方民族大交融 D . 江南经济开发
  • 6. (2024·东莞模拟) 某学校组织了“精读一本书”活动。为感悟古代中国对外交流历史,学校可以指导学生阅读( )
    A . 《论语》 B . 《齐民要术》 C . 《大唐西域记》 D . 《红楼梦》
  • 7. (2024·东莞模拟) 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
    A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 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C . 文成公主吐蕃和亲 D .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 8. (2024·东莞模拟) 铜活字印刷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有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正确的历史解释是( )
    A . 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 . 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C . 历史研究的结果很难达成共识 D . 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
  • 9. (2024·东莞模拟) 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朝觐制度。其中蒙、藏、维等边疆民族首领逢年过节赴京觐见皇帝的制度称“年班”,朝廷邀请边疆民族首领至木兰行围狩猎,并于避暑山庄赐宴的制度称“围班”。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
    A . 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 强化君主专制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 10. (2024·东莞模拟) “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 . 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 .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 . 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 . 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 11. (2024·东莞模拟) 《这才是晚清》中提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而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该“大变局”使( )
    A . 中国开始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与外部世界开始有限通商 C . 中国有识之士展开师夷长技的运动 D . 中国经济被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12. (2024·东莞模拟)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 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 .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 .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 .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 13. (2024·东莞模拟) 《中国外交史》:“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B . 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C . 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 . 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 14. (2024·东莞模拟) 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 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
  • 15. (2024·东莞模拟)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 .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16. (2024·东莞模拟) “1903至1908年, 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年至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数据表明( )
    A .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 C .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 17. (2024·东莞模拟)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性。这表明( )
    A . 革命的实践需要革命理论的支撑 B . 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 .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道路 D .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 18. (2024·东莞模拟)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研究的原始史料。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土地改革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 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 . 从互联网获取的有关土地改革的资料 C . 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的相关档案 D . 亲历过土地改革的老人撰写的回忆录
  • 19. (2024七下·芝罘期末)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关于邓小平的描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 B .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 .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 D . 1977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
  • 20. (2024·东莞模拟) 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____”处应填入( )

    第二编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

    第一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163

    第二章 中美陷入敌对关系…………………………174

    第三章 ____…………………………226

    第四章 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242

    A . 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 . 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C . 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D . 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 21. (2024·东莞模拟)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 . 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B . 社会等级划分严格 C .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 . 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 22. (2024·东莞模拟) 公元2世纪时,史学家曾说:“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罗马城)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 . 基督教被罗马确立为国教 B . 西罗马帝国达到强盛 C . 陆上“丝绸之路”的阻断 D . 地中海成为帝国内湖
  • 23. (2024·东莞模拟) 下图是收录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1542年编纂出版的《植物志》中的玉米植株图。福克斯写道:“它现在生长在德国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这主要是因为( )

    A . 文艺复兴推动绘画艺术繁荣 B .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 . 殖民扩张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 . 工业革命在德国迅速地扩展
  • 24. (2024·东莞模拟) 14、15世纪,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关心生产,注意改进科学技术。他们还希望出现新的文学、艺术作品为其制造舆论、提供欣赏和享乐,主张建立和发展世俗性质的资产阶级新文化。据此可知,意大利(    )
    A . 拥有新文化兴起的社会环境 B . 文学艺术受古希腊罗马影响 C . 工业革命推动文艺复兴产生 D . 社会风气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 25. (2024·东莞模拟)

    国别

    确立时间

    政治体制

    英国

    1689年

    君主立宪

    美国

    1787年

    总统共和

    法国

    1875年

    议会共和

    表格所示内容体现出(    )

    A . 美洲是世界政治文明发源地 B . 国家权力都在议会 C . 各国基于国情选择政治体制 D . 国家元首都是国王
  • 26. (2024·东莞模拟)  19世纪初,德国建立从初等到高等的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目的共同之处是(   )
    A . 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B .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C . 适应城市人口增长需要 D . 提升大众的文化水平
  • 27. (2024·东莞模拟) "南北战争有利于全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确立了所有美国公民首先是美国的国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公民的原则。松散的联邦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国家,战争考验了联邦政府非常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体制的能力。"材料表明南北战争∶(    )
    A .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和影响 B . 标志美国联邦制度最后形成 C . 增加了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对立 D . 消除了美国南北经济的差异
  • 28. (2024·东莞模拟) 今年9月27日,本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TikTok在全美应用商城下架的最后期限,但这道行政令在即将生效时遭到了美国联邦法官的阻挡,之前微信禁令已经被另一法官阻止。这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
    A . 中央集权 B . 分权制衡 C . 联邦制 D . 地方分权
  • 29. (2024·东莞模拟) “Made in China”的标签贴满了欧美人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中国制造”的产品形象也深入人心。这说明( )
    A . 欧美人民对中国产品情有独钟 B . 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趋势 C . 中国的对外贸易依靠欧美国家 D . 中国产品垄断了欧美市场
  • 30. (2024·东莞模拟)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材料表明中国(  )
    A . 主导国际局势 B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 . 国际竞争力提高 D .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2024·东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且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华夏和夷狄虽有冲突,但就种族、血缘而言,则华夷往往存在联系。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如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在长期杂居、邻居的过程中,发达的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产生了很大影响,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册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
    3. (3)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 32. (2024·东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举行民意测验:评选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卡尔·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的思想家。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起义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中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和发展。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2 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摘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最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是谁。
    2. (2) 根据材料二,对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作出历史解释。
    3. (3)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和发展。
  • 33. (2024·东莞模拟) 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常见现象,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1. (1) 根据材料,归纳分析“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2. (2) 有同学认为“人口移动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至少结合两个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