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桂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08-13 浏览次数:5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如图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杰作“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鹳鱼石斧图中鹳用白色,以表示羽毛的轻柔;鱼和石斧用黑彩勾边,内填白色,以表现鱼的僵直和石斧的坚硬。该材料可以说明( )

    A . 手工业已经从农业中独立出来 B . 私有制已产生且出现贫富分化 C . 长江流域先民开始了定居生活 D . 当时人们掌握了彩陶制作技术
  • 2.  据不完全统计,从汉安帝永初三年(109年)至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中小规模农民暴动多达43次。特别在桓帝时期,几乎年年都有暴动。当时有民谣唱道:“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 )
    A . 地方豪强的膨胀 B . 礼乐制度的崩塌 C . 社会矛盾的尖锐 D . 宦官势力的腐败
  • 3.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即位之初,到处网罗汉族士人和“先贤世胄”给其高官要职,山东、河北的著名士族豪强都归附了北魏。他们帮助北魏出谋划策,制定政治、礼仪、法律制度等。明元帝的这一举措( )
    A . 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 B . 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C . 推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D . 实现了北魏的长治久安
  • 4.  如图为以中国的临安(杭州)、明州(宁波)、泉州、广州为起点的南宋贸易路线,该路线不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这说明当时( )

    A . 中国海上贸易繁荣 B . 政府重视贸易管理 C . 全球贸易网络形成 D . 南宋外贸处于顺差
  • 5.  据广西《合浦县志》记载,在清初“迁海”过程中,“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商人无法从事买卖,渔民无法出海营生,大批居民流离失所。这反映出,清朝初年的“迁海令”( )
    A . 遭到了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对 B . 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 C . 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 . 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
  • 6.  1860年,两江总督何桂清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值此逆焰猖狂,若侦知夷衅未解,势必重利啖夷,乘机勾结。……如今之计,惟有亟为安抚夷人,坚其和议,俯如所请,……乘势劝其助顺剿贼,于南北军务,或可稍挽危机。”这反映出当时部分清朝官员( )
    A . 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 . 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 C . 顽固坚守华夷之辨 D . 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 7. (2024高一下·湖南月考)  1917年,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所以应该以美育代替宗教。据此可知,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
    A . 反思了新文化运动局限性 B . 根除了制度近代化顽疾 C . 符合当时社会的客观需要 D . 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 8.  八七会议通过了《告全党党员书》,强调必须以工农为联合对象,将统一战线的工作重心从国民党转移到工农群众,建立以工农和下层小资产阶级为主的工农统一战线。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 B . 无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C . 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D . 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
  • 9.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通过了关于保障人民卫生健康的提案,创建了各级医疗机构,同时还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先后做出开展妇女工作、保护母亲和儿童的决定,以及有关妇幼保健的条例和命令等。这些政策旨在( )
    A . 增强群众公共卫生意识 B . 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职能 C . 保障边区人民根本利益 D . 团结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 10.  到1952年底,威胁我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以及肺结核、黑热病和血吸虫病,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长期威胁母婴生命的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也因为大力推广新法接生而得到根本遏制。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A . 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的增强 B .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C . 全民医疗保健制度的普遍推广 D . 医疗失衡现象的扭转
  • 11.  托勒密王朝经常借用埃及人的房屋来安置军队,而埃及人则在这些地方修建祭坛以免房子被占。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由于推行希腊化政策而引发了犹太人马卡比起义,后来犹太人基本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由此可知,在希腊化时代( )
    A . 被征服地区未能真正认同希腊文化 B . 希腊文化中心实现了转移 C . 各地区依旧保持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D . 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
  • 12.  屋大维执政时期,对破产农民和流落城市的无业游民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一方面严格限制平民的政治活动,镇压他们的暴动;另一方面,则用各种施舍来收买他们。屋大维旨在( )
    A . 稳定社会基础 B . 建立君主独裁统治 C . 维护奴隶制度 D . 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 13.  下面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与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

    欧洲普通人藏书量

    17世纪中期

    29%

    14%

    约1000部

    1—20本

    18世纪中期

    47%

    27%

    约4000部

    20—100本

    A . 妇女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B . 思想解放对文化的积极影响 C . 制度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 . 社会阶层之间流动日渐加强
  • 14.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抓住机械动力革命的契机,率先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19世纪中后期,美国抓住电力和内燃机革命的契机,一跃成为世界现代化前沿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又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契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巩固了现代化前沿国家的地位。这说明( )
    A . 机械动力是科技发展核心 B . 美国的国际地位未曾改变 C . 发展新兴产业是大势所趋 D . 科技创新推动国家现代化
  • 15.  1773年,英国政府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授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并严禁殖民地贩卖“私茶”;北美殖民地民众反对进口茶叶和英国商品,他们给英国驻北美的税务官身上沾满柏油和羽毛(见如图《波士顿人惩罚税务官》)。据此可知( )

    A . 北美人民获得自由贸易的权利 B . 北美殖民地民众积极反抗压迫 C . 英国“日不落”帝国地位最终形成 D . 北美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
  •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宣称“贫困已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问题,而是一个正在消失的回忆”。这反映出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
    A . 保障了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 B . 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C . 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D . 解决了收入分配不公现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三星堆遗址发现于1929年,位于四川省境内,距今有3000—5000年历史,是古蜀文化的重要遗址,也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以前人们都认为中国的古文明主要起源于黄河流域,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标志着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在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许多形态各异的青铜器,还有大量的青铜人像、人面像、兽面像等。这些青铜器和人物像风格独特,例如,黄金权杖和黄金面具等,在我们已知的商代和以前的中华文明中从没有发现过,却常见于埃及和西亚的出土文物中,如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刻画了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权杖的形象。除此之外,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也有人认为与两河流域发现的生命神树雕像有亲缘关系。正是因为这些出土文物形态如此奇特,并且与西亚、埃及等地似乎有着很多联系,围绕“三星堆文明起源之谜”,学术界产生了诸多争论,主要代表观点有以下三种:一是,三星堆文明是华夏文明的亚文明,是中原文明的重要分支;二是,三星堆文明来源于埃及和两河流域;三是,三星堆文明是受多元文明影响生成的文明。

    2022年6月,三星堆考古发掘最新成果揭秘,共出土文物近13000件。在这次出土的文物里面,有些种类在中原地区也曾经出现过,例如,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而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与大量龙形象器物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摘编自杨晓邬《揭秘三星堆“上新”背后的故事》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星堆文明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术界对“三星堆文明起源之谜”的争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考古发掘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
  •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到1913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当时创办的工矿企业总计549家,资本总额约1.2亿元,比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产生阶段的150家增加三倍多,资本总额约增长五倍。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深侵略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得到初步发展?如同历史的发展有合力的作用那样,答案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

    ——摘编自庄鸿铸《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材料二 从1984年开始,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联户办和户办企业更是大批量诞生。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乡镇企业爆发性增长出乎决策者预料。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对外宾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

    ——摘编自萧冬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

    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上衣、食、住、行等人们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极其缺乏,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利用市场空白和时间差,乡镇企业因陋就简,甚至土法上马而迅速发展起来,尽管其产品档次不高,技术也不先进,但其市场销售却相当红火,自然其发展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日益强化的买方市场导致乡镇企业发展开始陷入困境。

    ——摘编自侯爱琴《乡镇企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及若干对策》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创业热”产生的社会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我国乡镇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
  •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哲学动员了数以百万计的群众投入到反英的斗争行列中,他们放弃殖民当局授予的职位和头衔,抵制法庭、学校和英货,开展游行、集会、罢工、罢市和罢课等斗争,甚至抗税、抵制和不服从各种不公正的法律。这些大规模群众行动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给其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例如,在1922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大力提倡农民开展手纺运动,抵制英货,最后使英国纺织品的进口下降了28%,而印度自产的纺织品却猛增27%。

    ——摘编自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二 印度民众对甘地像对待上帝或真理的使者一样,崇拜得五体投地,奉之为“圣雄”。然而,由于甘地指给人民的是一条不现实的非暴力的道路,他对人们的影响愈是深入持久,对印度民族运动的危害也越大,正如尼赫鲁所评述的,“非暴力使得人民的心智受到熏陶,并使他们越来越想采取和平行动”,“正是那个非暴力方式的教义产生了疑虑和踌躇而成为暴力行动的障碍”。

    ——摘编自柴俊青《甘地非暴力主义评价问题再探讨》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处于内外交困的英国政府慑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起的压力,答应印度独立的要求,但因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分歧与对立,再加上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印巴分治已成定局。印巴分治后,甘地获得了印度人民和国大党的崇高敬意,但他却大权旁落,其终身为之奋斗的非暴力思想也被束之高阁。面对分治以后的宗教仇杀与混乱,甘地殚精竭虑,利用自己的威望与绝食帮助平息了大规模教派仇杀,自己却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品,于1948年初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身亡。

    ——摘编自王钊《试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非暴力主义”。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甘地的悲剧中得到的启示。
  •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当前,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经济全球化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新马克思主义流派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帝国主义化,其结果必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贫富两极分化;新自由主义流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长远的利益;秩序转型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并正在重组现代社会和世界秩序。

    ——摘编自吴志鹏等《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与评价》

    材料反映了部分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认识,对这些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