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兰州市城七里河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22 浏览次数:3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基础知识。
  • 1. (2024·七里河) 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朋友”相伴:shū jí是“朋友”,你会收获知识,走向更加广阔的lǐng yù;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就能从sī kōng jiàn guàn的现象有所发现;苦难也是“朋友”,lǐ zhì面对,你会得到锻炼,活出jié rán不同的人生。

  • 2. (2024·七里河) 下列各组多音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正:正月 正确 正襟危坐 B . 咽:吞咽 咽气 细嚼慢咽 C . 薄:浅薄 薄片 尖嘴薄舌 D . 脉:山脉 脉络 含情脉脉
  • 3. (2024·七里河)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些残暴的匪徒最终被判处死刑,也算是死得其所 B . 看她说得声泪俱下 , 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C . 经过考古学家的挖掘,三星堆遗址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D . 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问题,他总能心平气和 , 从容应对。
  • 4. (2024·七里河)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帜和欢呼声。 B . 为了提高我们的校园生活,学校建立了“小书虫读书吧”。 C . 小王经过六年的努力学习,毕业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 学习是否努力,是我们考试能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 5. (2024·七里河) 下列各项中,诗句、传统节日和习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寒食节一不能生火做饭 B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重阳节一登高、插茱萸 C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端午节一食粽、赛龙舟 D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中秋节一赏月、吃月饼
  • 6. (2024·七里河) 请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绿色:山上绿树成荫的松树直冲云霄;山脚下的田野,伸向远方;低矮的小丘上长满了嫩嫩的小草,配着柔和的线条,……

  • 7. (2024·七里河)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1. (1) 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曾经感叹道:“桃花谢了,有。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2. (2)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来证明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
    3. (3) 听了老师深刻的见解和观点,我瞬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所谓:“。”
    4. (4) 阅读,就是在和高尚的人对话:《石灰吟》里的那句“”告诉我们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读《长歌行》,诗人通过“少壮不努力,”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杜甫《春夜喜南》中“随风潜入夜,”是对春雨的讴歌。
  • 8. (2024·七里河) 名著阅读。

    班级要举办读书会,大家选择了四本书,要制作读书会宣传海报,他们摘抄了书中描写人物的句子,请你根据海报上的文字,选择合适的信息补充到海报上。(填选项)

    A.骑鹅旅行记

    B.喜欢冒险,有虚荣心

    C.冷静理性,积极乐观

    D.爱丽丝梦游仙境

二、阅读理解。
  • 9. (2024·七里河) 仔细阅读图文,完成练习。

    (一)甘肃简牍博物馆研学安排

    临近毕业,学校组织同学们于6月14日下午两点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一次毕业研学活动。

    (二)从简牍到口袋图书馆(节选)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竹子或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五寸至二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毛笔写上8到14个字,这些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就叫作竹简或木牍。人们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等串编起来叫作“册”,这就是最早的“正式的书籍”。竹简或木牍这类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

    春秋末期,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本。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但它的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东汉时期,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到了近代,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像油印书、铅印书、胶版彩印书、影印书以及静电复印书等。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能活动的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 (1) 通过阅读材料二,我知道最早的“正式的书籍”是指
    2. (2) 根据甘肃简牍博物馆简介及参观注意事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甘肃简牍博物馆是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

      ②观众可以带着自己喜爱的宠物一起入馆参观。

    3. (3) 小明家住在西站什字地铁口,乘坐地铁最快需要(    )时间就能到甘肃简牍博物馆。
      A . 10分钟左右 B . 20分钟左右 C . 30分钟左右 D . 40分钟左右
    4. (4) 请你简要概括书籍的演变过程。
    5. (5) 作为金城少年,除了甘肃简牍博物馆,请你为外地游客再推荐介绍一个你喜欢的景点,并写出推荐原因。注意书写工整、美观。
  • 10. (2024·七里河) 现代文阅读。

    (一)我的老师

    ①郑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记得开学的第一节课便是语文课。他的手里捧着一盆花,同学们十分困惑。

    ②他说:“这是一盆具有馥郁香气的花,有谁闻到了花香?闻到了的同学可以举手。”有三四个同学举起了手。“再仔细闻闻。”又有几个人举起了手。他看了看同学们,脸上很失望似的:“瞧,这花多美丽多香!你们都没闻到吗?”有的同学用力地吸,有的甚至张开嘴大口地吸,又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③其实,我由于患了感冒,根本没闻到。我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也随波逐流地举起了手。好几个同学又把手举了起来,只剩下一个女同学了。郑老师走到她身边,把花凑到她的鼻子那边,说:“你再仔细闻闻。”那个女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我真的没闻到。”她的脸羞得红扑扑的,但她却始终没举起手来,郑老师露出了开心又严厉的表情。

    ④他用力地扯花瓣,可花儿怎样也没有落下来,大家似乎都恍然大悟,不少同学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啊!是假花!”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郑老师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真理。真理,就如同那花儿一样,并不是大多数人坚持的都是真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理念,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一概地随波逐流。自信一点儿!说不定自己才是对的。”郑老师的这番话让我们沉思了很久。他的话语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的“真理观”是永远指引我前进的明灯!

    (二)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姓徐,名锦澄。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等词语,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剩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体味,你的原文过于冗长,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 , 他的大墨杠子打的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③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④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每每回忆起他的音容之余,我不禁还怀着深深的敬慕之意。

    1. (1) 文段(一)中的老师以为教学内容,为我们上了一节课。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个词语,能形容“我”此时的心理和行为。文段(二)讲了的事。从“”这个词语说明“我”的作文篇幅不仅长而且内容多半为废话,需要删削。
    2. (2) 文段(一)里的老师为引导学生辨别花是否有香气,采取了多种方式,其中不包括( )。
      A . 先入为主 B . 大肆渲染 C . 以身示范 D . 故作失望
    3. (3) 文段(二)第②自然段中的“果然”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 (4) 请用简练的语言补全文段(二)中徐先生教“我”修改作文的技巧。你觉得哪一个技巧对你习作启发最大?简要说说理由。

      作文技巧概括

      最受启发的技巧和理由

      ①写作不能有废话,要有挺拔之气。

      ④说理难解难分处,巧用譬喻。

    5. (5) 上面的两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文章,两位老师分别从不同方面影响了作者,但是他们也有很多相同点,请你写出两位老师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他们的相同点。

三、习作表达。(3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