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上饶市沙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历史...

更新时间:2024-08-14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曾提出: “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下列项中,属于该思想家的主张是(  )
    A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 .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 2.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顺化皇城是越南阮氏王朝的皇宫,皇城为方形,有4个城门,四周有护城河;皇城内有太和殿、勤政殿、文明殿、光明殿、延寿宫,正殿黄瓦白墙,门前立有“正大光明”的牌坊。该古城建设(   )
    A .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B .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C . 突出了城市的军事功能 D . 蕴含传统农耕文明理念
  • 3. (2024高一下·花山期中) 日本大化改新推行“班田收授之法”,班田每六年一次。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获得口分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庸调并被课以杂徭。其情形有如下表。由此可知,这一改革措施( )

    口分田每段纳稻二束二把

     

    正丁(24—60岁男子)

    次丁(61—65岁男子)

    少丁(17—20岁男子)

    朝廷徭役每年十天,可用布2丈6尺代替。

    正丁的士

    纲8尺5寸、丝8两、绵1厅、布2丈6尺及其他农副产品。

    正丁的士

    正丁的

    杂徭

    地方翻投60天

    30天

    15天

    A . 加剧了土地兼并 B .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 . 限制了幕府势力 D . 模仿宋代的赋税制度
  • 4. (2024高二下·高碑店期末)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教育主要由基督教会掌握。修道院不仅教授宗教知识,还传授数学、医学、科学等知识。教会抄写室还抄写大量的古典文献。这在当时有利于(   )
    A . 推动近代科学革命 B . 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 C . 文艺复兴运动开展 D . 广大民众思想的解放
  • 5.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玛雅人笃信宗教,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玉米神等。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视为上帝的化身。此外,他们还推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这些说明(   )
    A . 玛雅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 B . 宗教崇拜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C . 玛雅人的生活充满着宗教色彩 D . 太阳神在国家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 6. (2024高二下·江油期中) 有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以下表格。该同学从表中所得出的历史认识最恰当的是( )

    历史时期

    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

    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公元4世纪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公元5—6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许多王国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A . 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 B . 民族迁徙决定东西历史走向 C . 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 D . 历史发展存在相似性和特殊性
  • 7.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清朝前期,出现了闯关东的移民潮。满族以食肉为主到逐渐流行食用黍、玉米等粮食作物,并学会布帛制衣,“以搭布制袍,或用茧绸,色尚蓝灰”;四合院等汉族传统特色的建筑形式,逐渐影响东北房屋的设计和建造。由此可见闯关东(   )
    A . 改变了东北文化结构 B . 增加了东北人口压力 C . 丰富了东北社会生活 D . 促进了东北经济繁荣
  • 8.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把“仁、智、勇、义、礼、信”确定为中学课程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共同价值白皮书》进一步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民众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此举反映出(   )
    A . 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B . 国家治理水平的强化 C . 中西文化碰撞交流 D .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 9.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及元狩元年……骞(张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古印度)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汉武帝)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汉武帝派人“指求身毒国”(   )
    A . 是古代中印直接交往的史证 B . 旨在联合大夏以扼制匈奴 C . 导致佛教由此路线传入中国 D . 利于西南丝绸之路的探索
  • 10.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跨国公司把一种全新产品打入一个国家时,它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这个国家中创造一个新的市场。这就需要适应或改变消费者的偏好或口味,使他们接受这种产品。如果跨国公司成功了,它实际上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经营环境。这说明(   )
    A . 跨国公司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 . 经济全球化要求文化创新发展 C . 跨国公司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 . 国际贸易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 11.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君主和曾经的马其顿统帅一样,掌管政治、军事以及财务;他们在宫廷里讲希腊语,穿希腊服装,不与当地人通婚,但却自称上承埃及法老的统治,作为神在人间的代表;他们不再像东征时期一般鼓励建立新城,境内大多数希腊人聚居在数个高度希腊化的自治市中。这表明,托勒密王朝的统治(   )
    A . 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化传播 B . 具有明显的集权化倾向 C . 彻底抛弃了希腊的政治传统 D . 借鉴了罗马帝国的经验
  • 12.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公元前3—4世纪,埃及的托勒密一世派人前往地中海、中东等“希腊化世界”购买文献以充实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三世给“世界各地的君主”写信请求借阅、复制文献,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寻找和复制文献。托勒密王朝的这些措施(   )
    A . 推动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B . 导致了埃及本土文化几近中断 C . 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D . 加快了文明多元发展格局形成
  • 13.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拿破仑进入马德里,以“解放者”的姿态对居民说:“我取消了异端裁判所……我取消了封建权利……一切特殊的裁判权都是攫取的,是违背国民权利的。”而西班牙人则认为“法国人的皇帝”是“我们的幸福的敌人”。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   )

    ①促成西班牙统一  ②打击了封建势力

    ③传播了启蒙思想  ④激发了民族意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有学者表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过了30年,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便宣告结束。一个原因——有关民族自决的种种口号的影响和海外服役对成千上万名带着新思想和新观念返回家园的士兵所起的扰乱性影响。”这一观点表明(   )
    A . 一战进一步激发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识 B . 印度一战参战士兵成为独立运动主力 C . 民族自决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D . 一战削弱了英国海外殖民的统治力量
  • 15.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近年来,南通博物苑持续推出了一批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精品展览、教育课程、研学项目和旅游线路,尤其是在“文化+旅游”融合上做出了有效实践。在博物苑的文创商店,随处可见各类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品,文创雪糕甚至火出了圈。这表明,南通博物苑致力于(   )
    A . 融入地方特色,擦亮文化名片 B . 加大商业开发,助推城市经济 C . 挖掘文博资源,探索创新发展 D . 开发文创产品,提高服务效能
  • 16.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河北省正定县开元寺须弥塔始建于唐代,经明代大修,仍保持明显的唐塔风格。开元寺中的三门楼和法船殿遗址均已被毁,不再重建而是按照现状加固。这反映出文物保护要注意(   )
    A . 塑造文物的现代性 B . 维护文物的多样性 C . 呈现文物的真实性 D . 强调文物的完整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三大史学家之一、古典“人本史观”集大成者,在整个西方史学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希腊神话中包含希腊人对于“人”的观念的最初思考。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代表普罗泰戈拉,初步将哲学的视角指向了“人”。古希腊杰出医者希波克拉底强调医生应更多地着眼于病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征。修昔底德亲历了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和战争的残酷,他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当代人写当代史,既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前人著述,也没有留存的档案、史料,因此他奔走于希腊世界多个地区实地考察,一方面多了解、多询问,另一方面将不同目击者提供的资料进行相互印证。修昔底德在解释历史事件时,能够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并认为自然界自身的运动才是导致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而非神明的意志,极力地赞美人、歌颂人,才使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更加可靠,铸就了其在西方史学发展中的不朽地位。

    ——摘编自王旭《论修昔底德著作中的“人本史观”》

    材料二  先秦是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本思想发展为线索反观该时段史书编撰的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史家独特的历史见解和以人为重的史学传统。先秦史书在断限,即在选择要记载的人事内容范围上比较模糊,如《尚书》大抵记载虞夏商周之事,直至春秋战国史书在断限方面则变得比较确切。《尚书》之诸多篇目简洁却不明了,集中记叙周君主、周公、召公等少数人之言语。至春秋战国,为更有效地记载历史,以被史家所认定的人主活动的时间顺序为目,同时史家开始着重于叙事,其记载的人物数量急剧增加,并且这些人物事件的分布并不是零散的,相同人物的事件分布较为集中,使读史者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史实。《左传》时,更出现了“君子曰”的论史形式,编者可以在“君子曰”后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及评价等,这是比“春秋笔法”更为明确的以书史的方式介入现实政治的表述方式。

    ——摘编自蒋迪《从人本思想的发展看先秦史书编撰的变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昔底德“人本史观”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本思想影响下的先秦史书撰写演变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学发展的认识。
  • 18.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文化交流

    前现代(约1500年之前)

    农业发明后,在跨文化贸易、大规模移民及帝国版图扩张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总是在发生着。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丝绸之路网络是最为广阔的早期的互动网络,大约公元前200年后,它不仅便利了商业和物种交流,也便利了文化交流,包括各种宗教、数学、技术和医学传统也从最初的老家传播到遥远的地区。文化交流得以发生是由几个欧亚大帝国所塑造的,而这些农业社会生产了大量剩余农产品,用来支撑大规模的工业和商业部门

    现代(1500年之后)

    1500年后,地理探险和扩张在现代早期扩大了欧洲文化的影响。1500—1800年间,欧洲商人、传教士、殖民者把自己的文化偏好包括基督教、现代自然科学和商业惯例,介绍给美洲、亚洲、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的部分地区。工业化和帝国主义在19世纪后进一步增强了欧洲和欧裔美洲的文化实力。1900年特别是1950年以来,世俗文化交流大大增加,包括西方价值观、企业文化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商业化体育、牛仔裤、好莱坞电影和世界音乐等在全球广泛传播

    ——摘编自【美】杰里·H·本特利《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  跨民族、跨地区、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条件。文化交流的“逆差”,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引进文化要素的数量大于输出文化要素的数量,外来文化对本国的影响大于本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的现象。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若是在不平等情况下进行,则会给弱势文化一方带来极大的被动或导致其自身文化的萎缩

    ——摘自段京肃《略论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前现代与现代的世界文化交流的差异。
    2. (2)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文化交流的“逆差”现象,并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 19.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民族与世界,个体与整体,在对立与统一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期间蒸汽动力制造产业的出现,将对外贸易导向一个新视野。随着曼彻斯特及其他地方工厂出现的整体性纺织品生产过剩现象,其任务变成积极地寻找这些大量制造商品的新消费者,而将焦点摆在他们想象中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个新的贸易目标在亚当·斯密所著之《国富论》中的经济自由主义信念,找到其最为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正当性。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让欧洲列强有余力从事海外扩张,而炼钢及其它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业技术促成了军事的现代化。由于《南京条约》及其后续条约的影响,导致清朝在双手被反绑于背后的情况下,进入了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新时代。

    ——整理自《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材料二: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方式向欧洲各地输出革命,废除了统治西欧长达800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使成打的封建王冠落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他提出:国家基本主权与义务的概念,强调国家主权包括领土主权、民族自决权、对境内外国公民的管辖权等,极大地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这为维也纳会议以国际公法方式确定划分国界的原则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木生《1815 年维也纳会议新论》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侵华的相关因素。结合所学,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角度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对“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回应。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战争的政治影响。结合所学指出维也纳体系的基本特征以及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重构的基本内涵。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谈谈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 20. (2024高二下·上饶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初到一战前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对近代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构成近代大学建立的基础。

    大学

    内容特征

    19世纪前的古典大学

    世界性和国际性的,学者在各个大学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使用的是通用的语言——拉丁语,分为文、法、神、医四个学院。学习基本相同的课程——七艺。

    1810年德意志柏林大学

    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是:一是学术自由,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哲学院成为大学的中心;三是讲座制和习明纳法。

    1828年英国伦敦大学

    主要传授现代学术和自然科学,课程设置比较广泛,包括语言、数学、物理学、心理学和道德、法律、历史、政治经济学、建筑、工程学、医学等。

    1880年英国伯明翰大学

    专业涉及到制造业、工业实践、机械和艺术方面的要求、取消纯文学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全部神学教学。

    根据材料与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