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片雪,轻 ①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有一天,我被阳光 ②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 甲(喧哗、喧扰)着扑向山下……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乙(对照、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甲: 乙:。
书本开阔了我的眼界,____。当然啰,书本使得我从小就向往丰富多彩的生活,向往有山有水的大自然。
①书本也陶冶了我的精神,
②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壮丽的河山,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事物;
③它告诉我,除了我熟悉的上海,
④我在书上读到很多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⑤受到人生的启迪。
八年级(7)班正在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保尔走上前去。“公民,您为什么不干活?”
那男子用轻蔑的眼光,把保尔全身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反问道:“你是什么人?”
“我是工人。”
“那么,我和您没有什么话说。叫工长来,或是你们的……”
保尔翻眼看了看他,说道:“要是您不肯干,您就别干。只是车票没有我们的签字,您就别想上车。这是工地主任的命令。”
说完保尔又问那女子:“女公民,你也拒绝吗?”可是,他马上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冬妮娅·杜曼诺娃!
(柳宗元《小石潭记》)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弱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魏学洢《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入定①于龛②中者,荫树跌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④曲拳,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⑤、纸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谤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sù),神情风致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长洲周汝陶言,吴中人业此者,研思殚精,积八九年,及其成,仅能易半岁之粟,八口之家,不可以饱,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节选自高士奇《虞初新志•记桃核念珠》)
【注释】①入定:佛教名词,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②龛(kān):供奉佛像的石室或柜子。③跌(fū)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④袒跣(tǎn xiān):袒胸赤足。⑤茶奁(lián):茶具。⑥狻(suān)猊(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方法 | 示例 | 画线词 | 含义 |
成语推断法 | 比翼双飞 | ①其两膝相比者 | a |
查阅字典法 | “属”的义项:A.类似。B。群。C。隶属。 |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 b |
语境探究法 | 根据上下文进行词义探究 | ③经卷毕具 | c |
课内迁移法 | 勾画了了 | ④不甚了了 | d |
神情风致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①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夕阳楼
①屹立了3600多年的商代古城墙上,郑州商代遗址城垣西南角警报山上,一座毫不起眼的四方形土基,很难引起来往路人的注意,但这里曾经矗立过一座名动天下的名楼——夕阳楼。
②据史料记载,夕阳楼始建于北魏,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在《登夕阳楼》的诗中写道: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也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野塘菡苗正新秋,红藕香中过郑州。仆射陂头疏雨歇,夕阳山映夕阳楼。
③从历代的诗文中可知,郑州夕阳楼的壮观气势可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鹉雀楼相媲美。
④那么夕阳楼具体位于何地?
⑤据说李商隐住在郑州老城西大街,当时叫里仁街,一直到他病逝。
⑥一直以来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夕阳楼就坐落于郑州商代遗址西南角最高处。然而,史书上对此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记载。
⑦南宋的朱升在《曲汤旧闻》中记载:“郑州有夕阳楼,润州有千岩楼,皆见于传记,今无复存者。盖或易其名,或废而不修也。”也就是说,在南宋时期,夕阳楼就已经不复存在,当时没有修复。
⑧而民国时期的《郑州志》云:“夕阳楼存州治城上西南隅,有唐李商隐诗刻石,今废。”再次证明夕阳楼已经不复存在。
⑨直到2008年,在郑州商代遗址城垣西南角警报山上,正在实施拆迁的工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刻有文字的半截石碑。经过尘土清理、擦洗,石碑上繁体的“阳楼”二字清晰可见。石碑的另一面四周刻有缠枝花卉,中间字迹模糊不清。文物专家经过现场判断,认为这块半截石碑应是郑州古夕阳楼石碑。一直以来围绕夕阳楼的原址产生了很多争议。这块石碑的发现无疑将成为夕阳楼原址在郑州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而当地知情人士介绍,约70年前,此石碑为完整石碑,竖立在中间悬挂一口钟的亭子旁;而约50年前,有人在种树时,发现此石碑已破损,由此可以推测该石碑可能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时期遭到损毁。2014年10月16日,郑州市政府在郑州商代遗址成员西南角警报山设立《夕阳楼遗址碑记》。碑记确认,李商隐“上尽重楼更上楼”诗句所描绘的夕阳楼,应建在此处城墙之上。
⑩唐代时期的名楼,很多都是建了毁,毁了再建。到如今,这些名楼不但成为当地著名的景观,也成为一张张文化名片。而夕阳楼,对于郑州和郑州人而言,也是一种挥之不去、铭刻于心的情结。千余年来,夕阳楼历尽沧桑,已不复存在,但楼以此诗而闻名,诗以此楼而传诵,他们共同成为一道动人的艺术风景,不仅留在了郑州的历史上,也留在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中。
(有删改)
壶口的黄河
肖 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我们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恩赐;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融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壮心和气魄?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欧洲作家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有删改)
请联系语境,在省略号处写一段小语的心理描写和当时的环境描写。要求:至少用1种修辞;100字左右。
一个自感怀才不遇,工作散漫,业绩一般的公司员工,找了很多条理由去请求老板加薪,老板对他说:“很抱歉,我们这里的工资就这么多。”
一个工作繁忙的中年男子,平时总是抽出时间去进行自己喜欢的音乐创作,并且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他微笑着回答说:“只要是真的喜欢,就总会有时间的。平时,人家吃饭要一小时,我只用十分钟;人家晚上九点睡觉,我十一点才睡。我挤出时间进行音乐创作,仅此而已。”
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成功者总能找到成功的理由,失败者总能找到失败的借口。很多时候,当你开始为自己找借口时,就已经注定了事情的结局。
请以“成功不需要理由”为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