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

更新时间:2024-09-30 浏览次数:24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 11. (2024·辽宁)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1.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⑴反应原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注意事项:用装置A和装置B制取氧气,为确保装置不漏气,应先检查装置的;集满氧气后,为防止水倒吸,应先(填“将导管移出水面”或“熄灭酒精灯”)。

      ⑶气体收集:用装置C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性质;检验氧气集满的操作为

      ⑷性质验证:将装置A中产生的氧气通向D中红热的木炭,木炭燃烧变旺,说明氧气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2. (2)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示意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接通电路

      小灯泡发光

      铜具有

      加热铜片一端1~2秒后,停止加热,立即用手触摸铜片另一端

      有热感

      铜具有

      向试管中加入铁片和稀盐酸

      铁片表面产生

      铁与稀盐酸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铁片和硫酸铜溶液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 (2024·辽宁) 化学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 化学与航天

      ⑴火箭的动力来源(以液氧液氢为例)

      ①利用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获得液氧,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氢气燃烧时,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分子。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燃料,理由为(写出一条即可)。

      ⑵航天器的材料

      ①合成橡胶是常用的密封材料,它属于(填标号)。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天然材料

      ②石墨是常用的润滑材料,从微观角度分析,它是由构成的。

      ③某航天器燃烧室壁承受温度需达1100℃。从熔点角度判断,下表中最适宜作该燃烧室壁材料的是(填标号)。

      三种合金材料的熔点表

      标号

      A

      B

      C

      材料

      镍合金GH3030

      铝合金7A04

      镁合金ZM5

      熔点/℃

      1374~1420

      477~638

      430~600

    2. (2) 化学与化工

      甲烷()可作为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煤综合利用获得甲烷的一种简化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⑶煤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进入“反应室1”前,通常进行粉碎处理,目的是

      ⑷“反应室1”中产生的氢气经净化后,可通入反应室(填“2”或“3”)直接参与反应。

      ⑸在“反应室2”中,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⑹“反应室3”中发生的反应为。已知中H的化合价为 , 则中C的化合价为

  • 13. (2024·辽宁) 阅读下面文章。

    太阳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昼夜、季节及天气等因素对持续、稳定地利用太阳能有较大影响。

    储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储热体系受到广泛关注,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在脱水反应器中,将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起来;需要能量时,水合反应器中发生反应释放热量。

    储热体系外,科研人员对其他体系也进行了研究。图2列举了几种储热体系的储热密度(单位质量储热材料的储热量),它们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 吸热; , 放热。这些储热体系均借助物质相互转化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文中提到的能持续、稳定地利用太阳能的重要途径为
    2. (2) 依据图1回答:

      ①图中参与循环的元素共有种。

      ②脱水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③液态水在进入水合反应器前需加热变成水蒸气,此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合反应器中能转化为热能。

    3. (3) 依据图2数据可知,储热体系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为
    4. (4) 下表各选项与文中储热体系反应原理相符的是(填标号)。

      标号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A

      B

      C

    5. (5) 为构建清洁低碳的新能源体系,下列措施合理的有____(填标号)。
      A . 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B . 积极推广太阳能发电 C . 为新能源研发新型储能技术
  • 14. (2024·辽宁) 为实现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现象的可视化,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1. (1) 【监测温度】

      在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溶液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观察颜色】

      在试管中加入2mL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作剂,再逐滴加入盐酸,振荡,该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和pH记录如下图所示。

    3. (3) 在①中未观察到预期的红色,为探明原因,小组同学查阅到酚酞变色范围如下:

      时呈无色,时呈红色,时呈无色。

      据此推断,①中a的取值范围是____(填标号)。

      A . B . C .
    4. (4) 一段时间后,重复(2)实验,观察到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有少量气泡生成,原因是
    5. (5) 【观察沉淀】

      小组同学提出,可通过调控反应物浓度观察生成的氯化钠沉淀。向含8g溶质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至中性,生成NaCl的质量为g;恢复至室温,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36.7g,其中NaCl沉淀的质量为g。(提示:室温下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NaCl。)

    6. (6) 【多现象可视】

      如下图所示,注射器1、3中均为8mL氯化氢气体,注射器2、4中分别为2mL蒸馏水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均滴有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迅速将注射器1、3中全部氯化氢分别推入注射器2、4中,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最终发现注射器2、4的活塞均恢复至2mL刻度附近,此现象不足以说明氯化氢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若实验中溶液始终澄清,为了说明中和反应已发生,还应依据的现象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