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②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 白气 ”;③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2)图中被测物体长度为 m。
(1)小红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这是为了;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A和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时,小红应在(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 ”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不能接收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 ”、“不变 ”或“变小”);
(6)实验中,小红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的结论,这样 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
(7)细心的小红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 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1)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选填“垂直”、“不垂直”或“可垂直也可不垂直”),实验时让光线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2)小夏让一束激光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的径迹,并将反射角、入射角度数记录在表中。由此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组同学提醒说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严密的,你认为的理由是;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 | 30° |
(3)小夏将纸板F向后折,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再将纸板F折回,用另一只激光笔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可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A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光线中,光路是的。
(1)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 ;
(2)小云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则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若如果小云到省外亲戚家(亲戚家所在地海拔更低)用同样的实验器材同样的实验步骤做此实验,则所测水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 ”、“不变 ”、“ 降低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5 |
温度/℃ | 90 | 91 | 92 | 94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
(4)汽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 和沸腾。前者发生的快慢与 有关 (写出其中一条即可)。
(1)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是 (“ 晶体 ”、“非晶体 ”);
(2)在BC段,物质是 态;该物质的熔点应该是 ℃;
(3)A至C段的过程叫做熔化,需要 热量;D至F段的过程叫做凝固,需要 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