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材料中的“制度”是指( )
    A . 科举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 2. 隋朝大运河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据此可知,大运河的开通( )
    A . 推动了隋朝的统一 B . 便利了运输工具的改进 C .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 . 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 3.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入“盛唐篇”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4. “这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这是《全球通史》对唐都长安的描述,这反映出唐朝( )
    A . 诗歌繁荣昌盛 B . 经济高度发展 C .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5. 学习历史一定知道史实与历史解释。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或者已经发生的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评价或者结论。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618年唐朝建立,定都长安 B . 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 C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D .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
  • 6. 小史指着一张形势图说:“北方先后出现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闽等九个政权。”这张形势图应该是( )
    A .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B . 唐末藩镇割据 C . 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 D . 南宋偏安江南
  • 7. 王安石变法中实行方田均税法,即“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这一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分散宰相权力 B . 增加财政收入 C . 加强军事实力 D . 提高农民收入
  • 8. 宫学、太学,州县则普遍设立小学。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缓和宋夏矛盾 B . 学习先进文化 C . 推动北人南迁 D . 完成国家统一
  • 9. 宋朝时出现了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这体现出宋朝( )
    A . 商业贸易十分发达 B .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 . 印刷技术十分成熟 D . 绘画技巧丰富多彩
  • 10. 历史文献《蒙古秘史》记载,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结束这一局面人物是( )
    A . 耶律阿保机 B . 成吉思汗 C . 忽必烈 D . 元昊
  • 11. 辽、金政权建立后,均提倡儒学,并依据儒学经典进行科举考试,许多汉人还担任了辽和金的高级官员。这一现象表明( )
    A . 辽、金臣服于宋朝 B . 民族交融不断深化 C . 辽、金实现大一统 D . 民族政权矛盾尖锐
  • 12. 《水浒传》里写到李逵、燕青来到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应该叫作( )
    A . “坊” B . “邸店” C . “瓦子” D . “勾栏”
  • 13. 有一本史书,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多年的历变,纵贯中国16个朝代。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
    A . 《史记》 B . 《资治通鉴》 C . 《通典》 D . 《东京梦华录》
  • 14. (2021·福建) 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
    A . 私营作坊为主 B . 产品行销世界 C . 遍布沿海地区 D . 工艺水平高超
  • 15. 遗址、遗迹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面图文信息说明宋代( )

    A . 瓷器制造发达 B . 造船业的发达 C . 政治上很强大 D . 海外贸易发达
  • 16. (2023七下·本溪期末)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A . 君主专制 B . 经济发展 C . 思想控制 D . 边疆管理
  • 17. 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银”贸易的“全球化”贸易( )
    A . 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C . 导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表明当时中国已经步入近代
  • 18. 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 . 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 . 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 . 抵御了倭寇的侵略 D . 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 19.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下列哪个殖民者占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A . 葡萄牙 B . 英国 C . 日本 D . 沙俄
  • 20. 传统节日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包括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天文气象、娱乐等。中国百姓每年五月初五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是下面哪个传统节日的美食( )
    A . 清明节 B . 端午节 C . 中秋节 D . 春节
  • 21.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人们欢迎和拥护“闯王”是因为他( )
    A . 完成了全国统一 B . 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C . 给明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 . 在陕西西安建立了政权
  • 22. 台湾是“东南之锁钥,数省之屏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可以作为史实的是( )
    A .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B . 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 C .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D . 郑成功收复并经营台湾
  • 23.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清朝前期的( )

    时间

    顺治18年(1661年)

    康熙9年(1670年)

    乾隆8年(1743年)

    乾隆59年(1794年)

    全国人口数

    1920万人

    1939万人

    15000万人

    31000万人

    A .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 环境的提高和改善 C . 科技发达 D . 医学进步
  • 24. 如图所示为我国发行的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这位科学家的重要成就是( )

    A . 编著《齐民要术》 B . 编著《农政全书》 C . 编著《本草纲目》 D . 编著《天工开物》
  • 25. 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并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 )
    A . 《三国演义》和秦腔 B . 《水浒传》和昆曲 C . 《红楼梦》和京剧 D . 《西游记》和汉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5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9分,共50分。请用黑色签字笔将各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经济繁荣繁荣原因。分析历代统治者对农业经济发展有何共同态度及为此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于是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急剧增加的问题就出现,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二,归纳促进清朝粮食增加的因素。分析粮食的增加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什么?

    3. (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封建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 27. 对外交往是任何国家发展的需要,没有对外交往的国家社会经济很难跟上历史发展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由于北方被金朝占领,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成为闻名世界的三大外贸港口。据统计,与南宋通商的国家达到50多个,中国贸易海船不仅到达朝鲜、日本和南洋各国,还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朝的海外贸易以输出瓷器、丝织品为主。因此,人们称当时海外贸易之路为“陶瓷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物品。

    2. (2) 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 (3) 材料三  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凡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商行打交道。……外国商人到广州,不得擅自外出、不得在广州过冬、不得在广州乘轿子、不得雇用中国人服役、不得雇人传递消息……还规定,凡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装载五百石以上的船出海者,一律发到边境充军。

      ——摘编自百度百科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的内容体现了清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个策的具体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对外交往发生怎样的变化。
  • 2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步辇图》反映的是松赞干布派人向唐太宗请婚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个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 (2) 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指出今天的西藏、广西地区元朝时期设置管理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实行的政治制度。

    3. (3) 材料三

      ——摘编自杜家骥《清朝简史》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为巩固边疆采取的措施。

    4. (4) 综合上述材料,围绕“有效的边疆管理”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用材料中的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