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观点来源 |
不为长久之计,而用最下之策 | 《东坡应诏集》卷一策略二,作者为北宋中期文学家、高级官员苏轼 |
以屈辱换取苟安 | 历史学家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出版于1941年 |
对辽宋关系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 | 历史学教授赵永春的论文,发表于2008年 |
体裁 | 作者作品 | 反映的社会风貌 |
唐诗 |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王建《凉州行》 | ① |
②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岳飞《满江红》 | 反映了宋金之间的战和关系 |
元曲 |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关汉卿《窦娥冤》 | 反映了元朝的政治腐败和民间疾苦,鞭 挞了黑暗势力 |
明清 小说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 痴,谁解其中味? ——③ |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
——吴晗《朱元璋》
材料一中大臣“从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与明代的哪些措施有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根据材料二,概括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并简述其职能。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根据材料三,写出清朝前期实行的对外政策,并分析该政策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为“使百姓衣食有余”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对策。
请写出材料中图一、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三,指出“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