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七下·嘉鱼期末)
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 )
A . 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 . 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 . 古代手工技术世界领先
D . 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
2.
(2024七下·嘉鱼期末)
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 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
A . 市民阶层的兴起
B . 民族交往与融合
C . 诗歌创作的丰富
D . 女性地位的提升
-
3.
(2024七下·嘉鱼期末)
唐朝三大诗人的风格迥异: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历史真情实况;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们的诗各具特点,其主要原因是( )
A . 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B . 艺术修养有高低
C . 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
D . 生活的城市不同
-
4.
(2024七下·嘉鱼期末)
北宋中期,蔡襄指出: “今世用人, 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材料反映宋代治国特点是( )
A . 重农抑商
B . 重视地方建设
C . 重文轻武
D . 重视地方经济
-
5.
(2024七下·嘉鱼期末)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 )
A . 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
B . 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
C . 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
D . 北宋向辽交纳“岁币”
-
6.
(2024七下·嘉鱼期末)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而《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 . 南方商业贸易的繁荣
C . 南方经济发展停滞
D . 南方是全国政治中心
-
7.
(2024七下·嘉鱼期末)
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已出现与此类的雏形。下列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4七下·嘉鱼期末)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下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 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9.
(2024七下·嘉鱼期末)
柬埔寨今磅湛市东古城建立了“三宝公”庙;泰国曼谷除有“三宝塔寺”外,还把河港取名为“三宝港”; 马来西亚马六甲有“三宝庙”、 “三宝井”和“三宝山”; 印度尼西亚爪哇当地华侨把郑和尊为“三宝大人”。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 宣扬了明朝的国威
B . 迫使东南亚国家成为我国的附属国
C . 遭到各国强烈抵制
D . 加强了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
10.
(2024七下·嘉鱼期末)
以下史实的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清朝在台湾建制 |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 收复台湾 | 郑成功后代割据台湾。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 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A . 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B . 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C . 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D .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
11.
(2024七下·嘉鱼期末)
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湖州地区蚕农使用三绪脚踏转轴缫丝车,改良过的缫丝车性能优越。这反映当时( )
A . 江浙地区棉布产量增加
B . 湖州地区蚕桑业减少
C . 丝织业生产工具进步了
D . 手工业工场已经成熟
-
12.
(2024七下·嘉鱼期末)
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李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
“那达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 令人赞赏的射箭, 有争强斗胜的棋艺, 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 泼水节, 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节日期间, 人们相互泼水祝福, 并举行拜佛、赛龙舟、点孔明灯等活动。 |
A . 传统习俗的变化
B . 习俗具有地域文化特性
C . 传统节日的起源
D . 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 第13小题10分, 第14小题8分, 第15小题8分, 第16小题10分, 共36分。
-
13.
(2024七下·嘉鱼期末)
【政治制度】
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一定时期内还要去觐见皇帝,尽述职之责。为保证行省官尽职,除由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省官互迁和奉旨宣抚的方法。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下)
材料二:
-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元朝限制行省权力的主要措施。
-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三个朝代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对中央机构进行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影响。
-
14.
(2024七下·嘉鱼期末)
【宋代的科举和书院】
材料一: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朝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朝为多。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宋代重视文治,加之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考生的数量剧增,这对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的北宋政府来说,财政困难,兴办官学压力巨大。宋代士人团体承担了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的历史使命,他们建院讲学,将传授儒家经典,助力生徒科举应试作为自身教学活动目标。茂询、茂先、梦升、子元等十位登甲科,均出自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
——摘编自杨乙丹《试论科举制与宋代书院的兴起》
-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
15.
(2024七下·嘉鱼期末)
【繁荣的商业】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开封城内,工商业者可以随处临街设店营业,随处都有商店、邸店、酒楼、饭店、茶馆、香药铺,而且晚上有夜市交易,五更后有早市营业。……繁荣的城市商业还促进另一行业的发展,那就是娱乐性行业,开封城内有多处可供居民娱乐的场所。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唐朝都城长安成为“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
-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开封商业发展的新变化。
-
16.
(2024七下·嘉鱼期末)
【中国古代治世】
材料:在中国古代,曾出现了几段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国家繁荣富强的“治世”时期。
治世 | 治理国家的措施 |
开皇之治 | 倡导节俭, 轻徭薄赋, 废除不必要的杂税, 设置谷仓储存食粮;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
贞观 之治 | 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 以民为本,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 减省刑罚, 完善科举制度,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大力平定外患, 尊重边疆民族风俗, 稳固边疆。 |
开元盛世 | 重用贤能, 实行改革; 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
康乾盛世 | 康熙、雍正、乾隆都很勤政; 他们加强君主专制, 推崇儒家学说, 推行垦荒政策, 改进种植技术,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发展农业生产; 巩固 开拓边疆; 设理藩院、驻藏大臣, 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
根据上述材料,以“治世”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