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二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情评估试...

更新时间:2024-07-18 浏览次数:4 类型: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
  • 1. (2023七上·东莞期末) 【任务一 赛诗会】“赛诗会”活动主要以“打擂台”的形式进行,小东是文学社成员之一,负责校对活动主持词,请一同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主持人1:尊敬的各位老师

    主持人2: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1:五千年的悠久历史,(A)哺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

    主持人2:(B)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不衰的瑰宝。

    主持人1:今天我们共聚一堂,(A)通过诗文,我们相识相知。

    主持人2:(B)今天我们探求先贤的情怀,走进悠远的古代。

    合: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感谢(C)莅临指导的老师,并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主持人1:接下来,由我来宣读此次比赛的规则。本次比赛采用积分制,每位选手听题后按铃进行抢答,题目也会同时呈现在屏幕上,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则扣1分。率先拿到10分者获胜。现在请听题。

    主持人2: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下一句是什么?

    选手: “____。”

    主持人1:请补充屏幕中缺失的《<论语>十二章》。

    选手: “吾日三省吾身:____? ____?传不习乎?”

    主持人2:请背诵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整首诗。

    选手: “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1:现在难度升级。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诗中以乐景写哀愁的是哪一句?

    选手: “____ 。”

    主持人2: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哪两句蕴含自然理趣和①péng bó ( )的朝气,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选手: “____,____。”

    主持人1: 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 但刘禹锡的《秋词》却②jié rán bù tóng( ),作者在该诗中写明丽的秋景,并引出豪迈的诗情的是哪两句?

    选手: “____,____。”

    ……

    主持人1:不知不觉中,活动来到了尾声。面对中国古典诗文的浩瀚深邃,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不禁(D)油然而生。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我们能看到大家投入了极大的③rè chén( ),从选手的笑脸里,我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主持人2:(C)虽然赛诗会结束了,但是我们感受到的美好将镌刻在我们的心中。(D)千年的音韵,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万世的情怀,似乎仍在心头荡漾。最后, 我们想用一副对联来结束我们今天的活动。

    合:传国粹,诗海扬帆显风采;展雅韵,书山探宝领风骚。

    1. (1) 小东在校对过程中,为了方便主持人,想把需选手作答的诗句补充上,请帮忙补写诗句。
    2. (2) 小东考虑到可能会出现平分情况,所以又设置了“一锤定音”环节,在平分时使用。请帮忙解答。题目如下:

      月,是东方人的精魂,中国古典诗歌中,咏月之作俯拾皆是。请结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月”这一意象,品析作者流露的情感。

    3. (3) 主持词的创作者有三个词语不会写,用了拼音代替,请你根据拼音帮他补写词语。
    4. (4) 主持词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哺育 B . 源远流长 C . 莅临 D . 油然而生
    5. (5) 主持词中,画线的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诗文,我们相识相知。 B . 今天我们探求先贤的情怀,走进悠远的古代。 C . 虽然赛诗会结束了,但是我们感受到的美好将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D . 千年的音韵,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万世的情怀,似乎仍在心头荡漾。
  • 2. 读诗文,将空缺的句子书写在横线上。
    1. (1) ,受降城外月如霜。
    2. (2)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3. (3)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巧用典故,表现了自己军旅生活的寂寞和凄凉心情的句子是
    4. (4) 《次北固山下》中与《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表达的意思相同的诗句是:__,
    5. (5)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别之情的诗句是:
    6. (6)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 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二、阅读理解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按要求填空。

      ①甲文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

      ②乙文中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父亲友人的句子是: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 (3) “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请你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
    4. (4) 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文中人物聪慧睿智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陈元方的聪慧睿智分别表现在什么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练习。

    温情的小火炉

    殷雪林

    a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记忆里豫南的冬天很是寒冷, 大雪迎门、河湖结着厚厚的冰、房檐下悬吊着一两尺长的冰条, 是常见的事。那时家家生活清贫, 没有暖气, 也不烧炕, 更没有空调和其他电器驱寒, 整个冬天室内和室外几乎一样冰冷, 每到天寒地冻让人难耐的日子, 为了抵御严寒, 人们就会想些办法生火取暖。

    b 那时受条件限制, 生活稍好的家庭会购置一个生铁炭盆搁在木架上, 烧木炭来烤火取暖, 木炭没有烟, 火又旺, 关紧门窗, 即使门外大雪飘飘, 室内也会被红红的炭火烘烤得温暖如春。一般的家庭会买一个铁皮小炉, 烧蜂窝煤来取暖, 铁皮小炉美观大方, 虽没炭火提高室内温度快, 不过经济适用, 也会取得很好的驱寒效果。我家生活困难, 连铁皮小炉也买不起, 只能凑合用父亲自制的漆桶小炉取暖, 虽然看上去寒酸简陋, 但也会让贫寒的家庭一冬里暖暖和和, 充满温情和欢乐。

    c 漆桶很好找, 家具厂里有很多, 选择一个比水桶小, 高度在三四十厘米、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就可以了。因为里外残留有油漆痕迹, 铁皮上还花花搭搭, 没多大用处, 做简易煤炉很适合。要想制成蜂窝煤炉, 还得买两样东西, 一是炉胆, 二是顶上的盖盘, 土产商店都有卖, 也很便宜。父亲在严寒还没到来前就开始了煤炉的制作。[甲] 先在靠近桶底处开一个小孩儿巴掌大的口子作炉眼, 再在炉眼上方横穿五六根细钢筋条, 作为箅子; 炉胆坐在箅子上安放在桶中央, 然后再和一小摊黄泥, 将炉胆和桶的空隙处用泥巴填满, 直没到炉顶, 斜抹平, 放上合适的炉盖盘, 一个活动的“取暖器”就算大功告成。[乙]因为接下来寒冷的冬季里, 我们就可以烤火取暖了。

    d[丙]蜂窝煤早在秋天时父亲母亲就打好晾干码放在厨房里, 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漆桶小炉的召唤。

    e[丁]下雪了, 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 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 纷纷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 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 像紫芽姜, 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 就赶紧跑回家取暖。那时母亲每次都会燃着漆桶小火炉, 赶快拉我到炉边, 还握着我的小手放在火上烤, 并帮我不停地使劲搓, 不多时, 我的手掌热乎乎, 指头也灵活如初。

    f 记得我已经上小学了, 冰天雪地的清晨, 母亲依然准时叫我起床。因为怕冷, 常常母亲喊好几遍, 我还贪恋温暖舒适的被窝, 迟迟不愿起来, 母亲就走到床边, 将我的棉袄棉裤拿过去放在漆桶小火炉上烤, 直到烤温热了, 才递给我, 我马上愉快地穿起来, 那温暖舒适的记忆至今在我心间暖融融的。

    g 冬季饭菜容易凉, 母亲经常会将小火炉提前燃着, 把饭菜放在上面, 等我们一放学, 热热乎乎的饭菜就等着我们。在烟火味的饭菜香里, 像吃火锅一样, 一家人围着漆桶小火炉, 虽然都是平平常常的饭蔬, 但只要人人能吃饱, 也就津津有味了, 欢声笑语就会漾满简陋的小屋。

    h 寒冷的冬夜, 我们最爱坐在漆桶火炉边听父亲讲故事, 父亲并没有多少学问, 他只上过两年私塾, 可是他的肚里却装有许多民间传说, 我记得他最爱讲岳飞和杨家将的故事。那时母亲忙完了家务, 坐在一旁纳着鞋底或者缝补着衣衫, 我们也写完了作业, 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父亲在火炉里烧着纸条点燃香烟, 过了两口烟瘾后, 就开始讲起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 精彩的讲述, 英雄们的爱国思想, 在我的心里深深烙下印记。

    i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 父母早已去世, 漆桶小火炉也早已消失在岁月的烟尘里, 可是一到冬季, 每当坐在取暖器前, 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儿时一家人围在漆桶小火炉边烤火取暖的温馨画面, 就会回忆起关于漆桶小火炉的许多温情故事, 并深深怀念起在那清贫的年代里, 父母用他们柔弱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 并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儿女们无尽的爱的温暖时光。

    (有删改)

    1. (1)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 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每当这时, 我们兄弟姐妹就会为父亲的杰作欢欣雀跃。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2. (2) 文章围绕“小火炉”, 回忆往事, 传递温情。阅读全文, 根据提示, 填写下表。

      回忆往事

      传递温情

      烤冻得通红的小手

      温暖舒适, 心间暖融融的

      回忆往事

      传递温情

      津津有味, 充满欢声笑语

      听父亲讲故事

    3. (3)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 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 像紫芽姜, 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 就赶紧跑回家取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 (4) 文章以《温情的小火炉》为题, 有什么作用?
    5. (5) 文章结尾的“温暖时光”指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对这种“温暖时光”的感悟。
  • 6. 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 (1) 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多年后,当鲁迅先生回眸这件事,鲁迅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长妈妈”。
    2. (2) 《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在其余篇目中,自选两篇,各列举一个情节。
三、语言综合运用
  • 7. (2023七上·余姚竞赛) 小作文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里通过对济南的雪的描写,勾勒了一幅美丽画卷。请你借鉴老舍先生的描写方法,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你故乡或者身边的美景。

    小提示: ⑴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⑵发挥想象和联想,描述人们在此处所做的事情,比如生活、游玩的情景等;

    ⑶选择观赏景点的最佳时节进行描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