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9-11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上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二、非选择题(第17小题11分,第18小题12分,第19小题16分,第20小题13分,共52分)
  • 17. (2024七下·双牌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三:如图

    1. (1) 材料一中的“河”的中心在哪里?它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从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该“河”南北两端在哪里
    3. (3)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隋炀帝的功与过。
  • 18. (2024七下·双牌期末)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政治局面
    2. (2) 材料一中“他”引用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3.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能举例说明“他”是如何处理“舟水”关系的吗?
  • 19. (2024七下·双牌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磁石制成了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材料二: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7世纪,造纸术又横渡大西洋,传入美洲。

      材料三: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意志人谷腾堡等人受活字印刷术的启发,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

                                                                                                                                                            隋唐印刷品                                            北宋印刷术

    材料四: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蒙古军队在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1. (1) 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
    2. (2) 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我国在隋唐时期就发明了什么印刷术?用这种印刷术印制的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四说出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到欧洲的。
    4. (4) 从材料中摘录两句话,证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5. (5) 据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与启发?
  • 20. (2024七下·双牌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海船规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船数

    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万—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如图,1405年,郑和开始了伟大的远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

    ——摘编自《明朝那些事儿》

    1. (1)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 (2) 据材料一归纳这一航海事件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4. (4) 据材料,谈谈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