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校际联考...

更新时间:2024-08-15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诗经·小雅·都人士》中“彼君子女,绸直如发”与“彼君子女,卷发如蛋”描述人头发有的稠密而直,有的卷发犹如蝎尾翘。下列与直发和自然卷的遗传关系相同的是(       )
    A . 马的黑毛和卷毛 B . 家兔的长毛和短毛 C . 水稻的抗病和早熟 D . 小麦的有芒和皱粒
  • 2. 某生物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能形成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不考虑突变和互换),则其体细胞中 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       )
    A . B . C . D .
  • 3. 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现有一只灰毛雌鼠(M),为了确定M是否为纯合子(就毛色而言),让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 B . 若子代全为灰毛鼠,则M一定是纯合子 C . 若子代中灰毛雄:黑毛雄鼠=1:1,则M一定是杂合子 D . 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雄鼠=3:1,则M一定是杂合子
  • 4. 下图为蝗虫细胞不同分裂时期某物质的含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物质为染色体,处于Ⅰ时期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B . EF段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核 DNA数为 4n C . GK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HI段着丝粒分裂 D . LM段发生受精作用,维持了蝗虫遗传的稳定性
  • 5. 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卡片搭建DNA分子结构模型,其中“P”有50个,“C”有15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表示尿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 B . 若要充分利用“P”和“C”,则需要10个“A” C . “D”与“P”交替连接排列在内侧构成基本骨架 D . “A”“P”“D”连在一起构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 6. 正常培养条件下,20℃时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开白花。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培养温度为30℃时,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开白花,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也开白花。这个现象说明(  )
    A . 基因型是表型的外因 B . 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C . 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 D .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7. 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进行有性生殖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四种变异类型如图所示(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发生的是基因突变 B . 乙发生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C . 丙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D . 丁发生的是基因重组
  • 8. 研究发现,癌细胞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细胞线粒体膜上的丙酮酸载体或使其部分缺失。因此,正常细胞癌变之后需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但产能效率却不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引起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的作用 B . 由于基因突变使人体正常细胞产生了原癌基因 C . 癌细胞代谢所需的ATP主要来自细胞质基质 D . 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增加,因此易转移和扩散
  • 9. 下图是某植物单倍体育种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育种方式比杂交育种的年限长 B . 单倍体植物弱小、不育,无利用价值 C . 图中秋水仙素处理的部位是单倍体的幼苗 D . 花药离体培养可直接获得纯合二倍体
  • 10. 有效地检测和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禁止近亲结婚可杜绝所有遗传病的发生 B . 遗传咨询可确定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 C . 基因检测可以用于诊断遗传病的病因 D . 产前诊断可以有效阻断遗传病的产生
  • 11. 野生大豆的豆荚有毛(D)对无毛(d)为显性,有毛有利于种子的传播。调查发现某区域随机交配的一个野生大豆种群中,有毛基因频率为70%,则该区域的dd基因型频率为(       )
    A . 9% B . 30% C . 42% D . 70%
  • 12.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库是一个生物体的全部基因 B .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 环境变化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D .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3. 运用假说—演绎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 . 自由组合定律中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 . 根据假说推出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属于对假说进行的“演绎”过程 D . 若实验结果不符合演绎预期,应对结果进行修正使其符合假说
  • 14. 如图为某植物体的一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部分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减数分裂的顺序为③→①→④→② B . 图①、③所示的细胞中含有四分体 C . 图③所示细胞分裂将产生2个次级精母细胞 D . 图③、④形成的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相同
  • 15. 图示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途径,表中为几种抗生素的作用机理。结合图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复制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 . 环丙沙星与红霉素分别抑制①和③过程 B . ①~⑤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 C . 利福平影响细菌内的②过程,可能使RNA无法合成 D . 新冠肺炎病毒存在过程③和④,但必须在宿主细胞中进行
  • 16. 已知基因H指导蛋白N的合成,基因H发生了三种类型的突变。基因H 和突变后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序列以及相关密码子如下表所示(表中未显示的序列均没有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基因H

    AUG…AAC…ACU…UUA…UAG

    AUG:甲硫氨酸(起始密码子);UUA:亮氨酸;AAA:赖氨酸

    ACU、ACC:苏氨酸 AAC:天冬酰胺;UAG、UGA:终止密码子

    突变①

    AUG…AAC…ACC…UUA…UAG

    突变②

    AUG…AAA…ACU…UUA…UAG

    突变③

    AUG…AAC…ACU…UGA…UAG

    A . 突变①导致基因H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改变 B . 突变②导致多肽链中存在氨基酸的替换 C . 突变③可能使编码的氨基酸数量减少 D . 表中只有突变③会造成蛋白N的功能异常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计60分)
  • 17. 某动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眼色(白色、青色、蓝色、灰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e和F、f共同控制(如下图所示);长尾与短尾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将多对的白眼个体和青眼个体杂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蓝眼,然后让F1的雌、雄个体互相交配得到F2 , 则亲本中白眼个体的基因型为,F2中白眼:青眼:蓝眼:灰眼的比例为

    (2)研究人员用两只不同眼色的雌、雄个体多次杂交,得到的子代共有四种眼色,则亲代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3)在短尾的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长尾性状的雄性个体,若长尾性状为一个基因突变所致,为探究该突变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思路:

    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杂交后代,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18. 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家系图,其中一种病为血友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等位基因B/b表示,另一种病用基因 A/a 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系谱图中信息可判断甲病是染色体遗传病。
    2. (2) 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Ⅰ1号和Ⅰ2号个体再生育一个孩子,不患病的概率为
    3. (3) 若调查血友病的发病率,应在(填“患者家系”或“广大人群”)中随机调查。若调查的男女数目相等,血友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1%,则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为
    4. (4) 若Ⅲ11 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Y,不考虑基因突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19. 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在小鼠体内进行著名的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紧接着艾弗里团队在体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由图1的四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 (2) 图2中实验运用了(填“加法”或“减法”)原理,其中①④组对照说明了
    3. (3) 赫尔希和蔡斯进一步证明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其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②35S和32P 分别标记T2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搅拌、离心。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会由于,导致沉淀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
  • 20. 下图甲表示某DNA 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b、c表示生理过程,①~⑥表示物质或结构。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a过程称为,所需的酶为;图乙一个分子⑥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这样的生物学意义是
    2. (2) 图甲中c过程需要的RNA有rRNA,还有(填序号)。图中决定⑤上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3. (3) 若图甲中多肽③由4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①中至少含有个碱基。
    4. (4) IGF-2 是小鼠正常发育必需的一种蛋白质,缺乏时小鼠个体矮小。小鼠细胞中 A 基因控制 IGF-2的合成,若突变为a基因则表达失效。有研究发现,小鼠卵细胞形成时,若A 基因特定区域发生如下图的甲基化,会阻断该基因的转录,精子形成时则无此现象。

      A 基因的甲基化(填“能”或“不能”)遗传。在上述卵细胞中(填“能”或“不能”)检测到A 基因的mRNA。某基因型为 Aa的小鼠表现为个体矮小,请解释原因:

  • 21. 一种名叫“中地雀”的鸟主要以吃种子为生,它用喙把种子咬啐。生态学家曾对某个岛上中地雀种群的进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 (1) 种子多度(种子的数量)会随着植物的枯萎和死亡而猛然下降。剩下的种子通常是最硬的,很难咬碎的,在种子产量高的时期,中地雀都不去吃它,然而在种子匮乏时,中地雀没有了选择余地,只能尝试着把坚硬的种子咬碎。中地雀的数量从1975年的大约1400只减少到了1977年的大约200只。据图分析,引起这段时间中地雀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2. (2) 种子的平均硬度随着干旱程度和软种子的消耗而增加,喙较大的中地雀因具有较大的咬力能咬碎更大的种子,因而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这是中地雀与为其提供食物的植物之间的结果。在1976和1978年间,存活的中地雀喙的平均大小(填“增加”“降低”或“不变”),推测该类中地雀后代数量比例(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从自然选择和进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 (3) 假设控制中地雀喙大小的基因用R、r表示,R控制大喙,r控制小喙,从种群遗传水平分析,在1976~1978年间,中地雀种群中R、r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4. (4) 研究表明,到1983年气候极湿润时,小种子的产量丰富,而喙较小的中地雀取食小种子的效率更高,能更好地生存,产生的后代也比喙较大的中地雀多。由此推测,这种条件下,中地雀种群的喙平均大小的变化趋势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