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8-01 浏览次数: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第一部分 积累和运用(40分)
  • 1. (2024六下·黄梅期末)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读语文书,我了解到北京过春节时会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wàn xiànɡ ɡēnɡ xīn的气象;明白了过去的日子会被初阳zhēnɡ rónɡ,我们不能pái huái, 要珍惜眼下的时光;知道了无数革命志士在当时yán jùn的形势下,不畏kù xínɡ ,不惧 xī shēnɡ,和 mó ɡuǐ般残暴的敌人作斗争。

  • 2. (2024六下·黄梅期末)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请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古诗。
    1. (1) 读古诗欣赏美景:叶绍翁的“,一枝红杏出墙来”让人领略到满园的盎然春意;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让人欣赏到初春雨后的朦胧景象。
    2. (2) 读古诗感受真情:王建的“ ,不知秋思落谁家”道不尽悠悠的思念之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诉不尽对友人的不舍之意。
    3. (3) 读古诗培养气节: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 ”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 ”表明了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
    4. (4) 诵名言增长智慧:“书到用时方恨少,”告诉我们读书和实践都很重要;“路遥知马力,”说明经历的事多了,相处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穷则变, ,通则久”,学习遇事不必死钻牛角尖,而应懂得随机应变。
  • 3. (2024六下·黄梅期末)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焖(mēn)鸡    钥匙(shi)    元霄   过犹不及 B . 鸿鹄(hú)     僧(zēnɡ)人    证剧    专心志致 C . 宪法(xiàn) 机械(jiè)  喧嚷   全神惯注 D . 火炽(chì) 日晷(ɡuǐ)    惊惶   赴汤蹈火
  • 4. (2024六下·黄梅期末)  划线四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奶奶翻箱倒柜找了一下午,终于找到了三十年前的那张全家福。 B . 除夕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不是万不得已 , 谁也不愿意漂泊在外。 C . 这些罪犯作恶多端,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 D . 见微知著并且能够善于思考,是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的前提。
  • 5. (2024六下·黄梅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同学们是否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用心复习,是功课不落下的关键。 B . 张老师那和蔼的面容和亲切的话语,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C .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D .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自启动以来,有近8万名左右市民报名参加。
  • 6. (2024六下·黄梅期末)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B .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 . 他精心做出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 森林. 沙漠……等元素。 D . 理想是水,浇出生命的苗;理想是苗,长出生命的树;理想是树,开出生命的花;理想是花,结出生命的果。
  • 7. (2024六下·黄梅期末)  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去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腊八粥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比喻) B . 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夸张) C .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拟人) D .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反问)
  • 8. (2024六下·黄梅期末)  下面句子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是,抒情方式是

    我感觉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A.人物描写
    B.环境描写
    C.间接抒情
    D.直接抒情

  • 9. (2024六下·黄梅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和“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有舞台的”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 B .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C .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是19世纪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 D . 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 10. (2024六下·黄梅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的行李和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____;梦游江南,____;游走大漠,____;探访名山,____……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①聆听晨钟暮鼓. 空谷回音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被阳光温柔抚摸

    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 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 渔歌互答

    A . ②①④③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④③② D . ②④③①
  • 11. (2024六下·黄梅期末) 马上就小学毕业了,六年级(1)班开展了“制作成长纪念册”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其中的习题。
    1. (1) 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正确步骤是:
      A.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
      B.收集、筛选成长资料
      C.编排成长纪念册
    2. (2) 制作成长纪念册时,采用“栏目式”进行如下整理分类,你准备在第一栏放入学校的基本介绍。下列栏目名称最适合的一项是 ( )

      ① ____     ②同窗之情     ③感念师恩    ④成长足迹

      A . 校园印象 B . 课堂时光 C . 操场掠影 D . 快乐生活
    3. (3) 感念师恩,请将你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来。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您就像雨露,滋润我干涸的心田;您就像

      ;您就像 。

二、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30分)
  • 12. (2024六下·黄梅期末) 文言文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 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戏:玩耍,嬉戏。②邪(yé):句末语气词,表疑问。③譬(pì)如:好比,就好像。④瞳(tóng)子:瞳孔。

    1. (1) 选出下列划线字词的含义。

      月下戏
      A.试,试探
      B.经历
      C.曾经
      ②无此,必不

      A.明亮,光明 
      B.明白,懂得 
      C.照亮

    2. (2) 结合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3. (3) 徐孺子是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的?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 . 徐孺子是一个善于联想、反应敏捷的小孩。 C . 徐孺子与《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小孩一样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 13. (2024六下·黄梅期末) 议论文阅读

    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个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的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的好奇心。

    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停滞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1. (1) 读了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这个观点。
    2. (2) 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全文作者列举了四个典型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② 

       ④

    3.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看破红尘的过客”和“心如止水的高僧”在文中指的是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B . “他们就像浮萍”中的“他们”指的是那些看问题肤浅,认知也很肤浅的人。 C . “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这句话中的“他们”指拥有好奇心、力求探究事物本质的人。
    4. (4) 请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实践出真知”这一观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示例:

  • 14. (2024六下·黄梅期末) 记叙文阅读。

    魂驻小红桥

    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长征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的,照顾负伤的。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20岁的英子。

    随着战事的吃紧,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安排到最后,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

    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用微弱的声音说:“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

    受伤的战士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开始好转!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弱,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

    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仿佛春天正好等在这里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扑面而来。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棍子走了,他走到英子队长面前,说:“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英子笑了,那开心而生动的笑脸让人想起她也只是个孩子,她点点头回答:“嗯,好。”可接着又故意板起脸说:“但是,你现在还需要休息。”这是她这一生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了给伤员舀水喝,她坠到了桥下的河水里。她坠落的声音那么小,她甚至没有挣扎,就顺水漂去了……

    七十年后,一个垂暮老人,站在小桥边,凝视远方。他的眼睛湿润了,半晌才说:“如果英子队长多吃一点东西,可能就能坚持下去,可能就……”老人缓缓地在草地上采来缤纷的野花,用颤抖的手认真地编起一个花环,轻轻挂在桥头……

    1. (1) 这篇文章讲的是的故事。
    2. (2) “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

      许多路程。”你觉得这是奇迹吗?为什么?(2分)

    3. (3) 有人说文中划线的句子跟主要故事无关,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4. (4) 从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英子的哪些可贵品质?
    5. (5) 老人为什么要编一个花环挂在桥头?写出你的理解吧
三、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 15. (2024六下·黄梅期末) 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近年来,“幸福”一词成了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怎么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讲述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

    请以“忽然,我感到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2、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等;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