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n dèng | bǎng yàng | shuāi jiāo | tè shū |
zhěn suǒ | kùn huò | chǐ xiào | bāo fu |
久别重 | 烟浩渺 | 兴勃勃 | 半夜三 |
情不自 | 附风雅 | 肃然起 | 养处优 |
(选自《草船借箭》)
小明:读到“,”时,真让人悲愤,遗民望眼欲穿之时,南宋的王师在哪里?在干什么?
小华:南宋的当政老正在西湖的暖风中寻欢作乐、苟且偏安。林升《题临安邸》就写道:“,”。他们的心中哪里还有遗民。
小明:要是他们有王昌龄《从军行》中戍边将士“,”的悲壮誓言,就不至于陆游至死,还“但悲不见九州同”。
坐在最后一排
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有人愿意和我一块儿坐。老师只好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活可说。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只能呆滞池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梅花为什么叫梅花?我若是梅花,会是白梅还是红梅?
五年级时,新来了一位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老师。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
“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她微笑着自我介绍。
我不屑地瞧着她。她真有那么大的神通?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在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语文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我也摊开练习册假装做起来。其实我除了做些造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根本懒得做。正拿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我一惊,这才发现白老师已经站在我身后。
“脑袋瓜子想什么呀?”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①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不禁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的严厉批评,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这些句子都是你自己写的吗?
“嗯。”
“非常好,很有想象力。‘②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来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她没有说话,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那半个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学知识。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竟然进步很快。可由于眼睛近视看不清板书,也给学习造成了一些障碍。但我没有告诉老师,我问自己:“你有什么资格向白老师提要求?”
一天,白老师来旁听数学课,因为没有课本,便和我坐在一起合看。“这是7,不是1……这是8,不是3……”她轻声地纠正着,“怎么抄错这么多?你近视?”
我没有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
几天后,白老师宣布要进行语文测验,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禁不住跃跃欲试,积极地忙碌起来——最起码要比以前考好点哪!
公布成绩的那一天终于来了。“第一名,乔小叶……”
天哪,我是第一名!我被震住了。
“乔小叶进步非常大。她坐在最后一排,眼睛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谁能和乔小叶换个座位?
好几个同学站了起来,一阵忙碌后,第一排当中的座位空了出来。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了下来。
“希望大家向乔小叶学习。③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作者;乔叶(选用时有删改)
墨:流动在光影里的烟
①东方汉字书写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有长达上千年的传承,也确定了东方文人书案上特殊的美学风格。
②一支湘妃斑竹的竹管毛笔,和欧洲文人手中的鹅毛笔不同。一块端溪紫赭的砚石,与欧洲玻璃墨水瓶也感觉不同。渗水湮染效果细致的宣纸棉纸,也很不同于来自羊皮传统记忆的欧洲纸。
③文化的载体本身有长久记忆的基因,东方文人在砚石上看一滴水漫漶,仿佛洪荒里的石头有了滋润,重新复活。而他手中的那一支笔,是山林溪涧边万竿修竹的遗留,那笔管里的毫毛,是曾经血肉之躯的某一动物死去身体的遗存。
④有许多记忆在汉字书写里,最不容易理解的记忆大概就是“墨”了。
⑥“近墨者黑”的成语简化了“墨”丰富的层次变化,唐人书画里说的“墨分五彩”,或许才切近“墨”的本质。唐宋之后中国书画以“墨”取代了“色彩”,并不是偶然。“墨”的层次变化并不逊色于颜料。
⑦“墨”是什么?
⑧现代墨的制作多是用化学合成,大量使用工业墨汁,也对传统书画里说的“笔”“墨”两大要素变得非常陌生。东方美学建立在“笔”“墨”两个要素上、“笔”是线条笔触,“墨”是层次与透明度。现代化学合成的墨汁固定胶着,没有层次变化,没有呼吸的空间,没有透明度。
⑨看到最好的宋代书画原作,如米芾的大字书法,或郭熙的《早春图》,墨色透明流动,像流动在光里的烟,一丝一丝,舒卷自如,决不胶着固定。
⑩“墨”正是一种“烟”。
⑪小时候用墨,不懂为什么墨上会有“黄山烟松”四个嵌金的字。年纪再大一点,看到一碇墨上有“黄山顶烟”四字,也还是模糊朦胧,不能具体了解。
⑫有一千年历史的徽州制墨,以松树和桐树为材料,燃烧后搜集升上去的烟,再加上其他原料制墨。
⑬“墨”真的是“烟”,是“轻烟”,是升到最高顶端微粒的顶烟。
⑭用“烟”的概念重新看最好的宋代绘画和书法,会发现:透明、空灵、流动,都是呼吸的空间,一层一层,决不胶着。这样的美。是有生命的。
——作者:蒋勋(选用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