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25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二下·咸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年伊始,OpenAI发布的最新产品Sora再一次震惊世界,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又一次颠覆性创新。技术的进步也给整个教育系统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此,教育行业应该科学、积极地加以应对。

    如何应对,需要我们从不同发展阶段加以考量。

    从短期来看,Sora代表的是新的资源建设和应用发展的方向,既有的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体系将受到最直接的冲击。AI赋能“文本+视频”的输出,使学习资源成为应有尽有的个性化体系,以简单认知为目标的学习内容将越来越便捷、快速地生成。

    在Sora出现之前,我们在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导向下,往往采用大数据技术将学习者和学习资源标签化建模,以人工智能算法来实现两者的科学匹配和个性化推荐,从而使自适应学习、个性化学习、伴随式的评价得以发生。这些活动都是围绕人与资源发生的,而Sora本身有潜力成为所有资源的集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在互动中不断调整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Sora首先是在学习资源层面给教育行业带来影响。

    从中期来看,学习模式的变革成为技术促动的焦点。传统意义的学习,发生在教师、学生、媒介、资源等教学结构主体的相互作用下。我们一般将媒介、资源组成的物化教育技术体系和前述相互作用的模式、策略、方法所组成的软性技术体系,一起概括为教育技术,期待利用教育技术促进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双重提升。

    每一代的信息技术发展进入到教育领域往往会让我们畅想技术进步下教育的革命性跃迁。但从整体教育发展中,我们又觉得变化不大,炫丽的物化技术体系下,包装的还是传统的软性技术体系。换言之,信息技术只是提供了可能性,而将这种可能性落实到具有可操作性,并从模式、策略、方法上融入现代教育教学,才是未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心。围绕着快速个性化生成的学习资源,探究式、协作式、问题解决式等AI支撑下学习场景的生成,将是探索的重点。而基于这类场景创新教与学模式,将成为教育行业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从长期来看,在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中,整体劳动力市场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将发生变化,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发展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家校社一体化、多维空间融合的教育形态,都将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更新。此时,智能技术体系将迫使我们转变人才培养的既有观念,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话题将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讨论和建构。此时,不管是学习还是教学,都将被重新定义。

    学习者和教师的主体内涵都将在技术视角下被赋予新的含义,教育学将融入智能技术,构建起新的理论和规律体系,教育行业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也将重新构建人机协同的教育新体系。

    总的来说,从ChatGPT到Sora的发展,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技术突破对教育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最直接的表现是既有教育系统中特定要素(如内容)的生产力跃迁,在不断迭代中将逐渐形成新的教育生产关系,最终在大浪淘沙中构建起人机协同的新型教育理论和系统。这是一个理论、技术与实践不断循环迭代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困难,但必将成功。

    (摘编自郑勤华《如何科学应对Sora对教育行业的冲击?》)

    材料二: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人工智能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是改变教师角色、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当下,教师知识的专业性、广博性、权威性正在受到“威胁”。智能导师、智能助教的出现使传统教师的角色备受挑战。与此同时,传统的师生关系由“师—生”双边关系转向“师—生—机”三边关系。人工智能机器人逐渐成为新的学习伙伴,助力学生实现更便捷、低成本、碎片化的学习。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是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转变的途径。智能技术与教学融合,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中人机教学的三方互动,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学生的学习模式向定制化、个性化转型。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是实现新型学校治理的有效措施。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学校各部门在人、财、物的管理中更加精准化、便携化、人性化。例如,面部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指纹技术等已广泛运用于学校后勤、安保、行政等日常管理中。这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

    无论是从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趋势而言,还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诉求而言,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革命是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摘编自李秀云《拥抱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变革》)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习资源能成为个性化体系,快捷地生成以简单认知为目标的学习内容,有赖于AI赋能“文本+视频”的输出。 B . 未来教育行业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是将人工智能支撑下生成的学习场景作为基础,进行师生教与学模式的创新。 C . 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AI因作为推动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而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支撑。 D . 面部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指纹技术等的广泛运用,使学校许多方面的管理更加精准化、便携化、人性化。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Sora出现之后,将学习者和学习资源进行标签化建模和伴随式评价等活动,将不再围绕人与资源而发生。 B . 教育技术分为软性技术体系和物化技术体系,前者由媒介和资源组成,后者则是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组合。 C . 从长远看,整体劳动力市场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源于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 D . 新的时代,学习与教学将被重新定义,对应的,在技术视角下,学习者和教师的主体内涵将被赋予新的含义。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变革”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 某生萌发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古代碑帖进行修复的想法,老师积极指导,提供帮助,该生最终设计成功,并获大奖。 B . 某地理老师打开AI绘画工具,让学生写出地貌特征的描述提示词,并据此生成图片,展开关于地貌的课堂人机对话。 C . 某校投入使用一款智能头环,该头环可监测学生上课是否走神,并给学生的注意力打分,然后生成数据,进行排名。 D . 宁夏连续三年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全员测评定级,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数字画像,依托测评结果,再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4. (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所述的三个阶段都运用对比论证,阐明了不同发展阶段应对Sora冲击的方法。 B . 材料二第四段所举的例子,论证了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科学、高效地进行学校治理。 C . 两则材料都是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围绕“AI与教育”的话题,展开论述。 D . 两则材料的观点类似:人工智能发展是时代大势所趋,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5. (5) 现代社会,面对AI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请结合材料,从师生的角度,谈谈教育界的应对之策。
  • 2. (2024高二下·咸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狮子

    了一容

    “艾布家的马匹越来越多,没个人放牧,打算花血本找个放牧的巴郎子呢!”哈里克的婆姨罕古丽对丈夫说。

    “你猜人家要找谁给他放马呢?”

    “艾则孜?”

    “艾则孜家的马都没人放牧着呢,能指望上他吗?指望不上他。”

    “不是,那你说是谁啊?”哈里克也有些疑惑了。

    “你猜不着了吧?我告诉你,人家要叫咱们把伊斯哈格让给他们呢,说伊斯哈格为咱家放了两年马,我们连一双鞋子都不给买,娃娃精脚片子在草原上跑,两只脚都被刺扎得到处是伤,流血流脓的!”

    伊斯哈格其实还是个不满十四岁的孩子。三年前,由于家乡土地被污染,贫瘠难以活命,伊斯哈格偷偷跑出来,拽着大人的衣襟混在人群里挤上了从内地发往新疆的火车。这个内地的小站上,伊斯哈格将瘦小的脑袋伸出火车车窗,怅然若失地看着送行者里痛哭的人。他正要把头从窗外缩回去,可是一道从未见过的风景,闪电般击中他的小心脏:原来火车顶棚和窗户沿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麻雀,这些小精灵也搭乘火车上新疆呢。伊斯哈格倒吸了一口凉气,担心地想,不知道那些可怜的小家伙能否用自己纤细的爪子抠住奔跑的火车到达新疆?也许有一些麻雀,会疲劳过度而跌落,成为遥远戈壁荒漠迁徙路上的牺牲者。

    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子,伊斯哈格混在那些打工的人流里等着看有没有人找他干活。哈里克大叔用一碗羊肉泡馍便带着伊斯哈格,乘坐班车来到了天山深处的草原上牧马了。

    “说一千,道一万,人家艾布明天就要把伊斯哈格领走了。”

    “不要胡说八道了,怎么可能呢?”

    “真倒霉,看来,咱家的马以后得靠自己放了!

    此时,哈里克家的晚饭已经吃了,天已经黑下去了,暗影慢慢地遮蔽了草原上的一切,远远近近,黑咕隆咚的,夜的颜色有厚有薄,带给人一种草原神秘的力量。

    哈里克听到了他们家的马儿发出的咴儿咴儿的叫声。在他们家这群马匹里,有一匹马叫玉狮子。你说它是一匹儿马倒还罢了,可偏偏玉狮子是一匹骒马,它全身雪白,犹如和田白玉,亮光闪闪,色泽圆润。它常常乘其不备溜出队伍,尥着蹶子逃之夭夭。有时离群后就走失了,无论伊斯哈格怎么找都找不到,直到它自己觉得了无趣味了才会跑回来,或者伊斯哈格找到半夜才能在一个水草丰美的偏僻角落里看到它在独自品尝别的马永远品尝不到的野草。

    此时,哈里克大叔心烦意乱地提着鞭子,在马厩前的路口子上等马群归圈。有几只野兔从草木掩隐的窝里偷偷地跑出来,寻找着自己喜欢的嫩草。草原在微风下,就像水的波纹一样微微荡漾,发出梦幻般的声音。

    马群踏出隆隆的声音,排着整齐的队形走回来了,径自往马厩里走。哈里克检查了,玉狮子没有回来,牧马的巴郎子伊斯哈格也不见了。“是不是跑了?”哈里克心里特别沉重,思忖着,“我的玉狮子啊!”哈里克走出马厩,闩好厩门,提着鞭子,再一次想起他用这条皮鞭抽伊斯哈格的情景来了,他一边想一边走向马群常去的草场,寻他的玉狮子去了。

    白天,中亚大地上毒日头晒出的温度似乎尚未消散殆尽。伊斯哈格口干舌燥,眼睛也干巴巴的充血一般,犹如狼的眼睛一样红苍苍的。他仔细地搜寻着每一个玉狮子有可能藏身的地方。他跑过时有些灌木被划出哗啦啦的声音,有时回音让他立即凝神静听,以为是玉狮子就在附近。但希望一次次变成了失望。

    星空似海,月亮就像降落在草原上的草丛中。野狼的叫声让累得昏昏沉沉的伊斯哈格又紧张地翻身起来。他竖起耳朵,仔细谛听,似乎就在不远处传来玉狮子不同往常的嘶鸣声。他顾不得许多,一下子从灌木丛里蹿起来,就往玉狮子嘶叫的方向狂奔。

    他想起白天他给玉狮子戴的马绊是一截青冈木制做的。马绊的绳子也是不容易坏的牛皮绳子,耐磨性特别好。他原本是躺在草丛里读书的,太阳正好晒着他的脚腕子。“老人在黑暗中感觉到早晨在来临,他划着划着,听见飞鱼出水时的颤抖声,还有在黑暗中凌空飞翔时挺直的翅膀所发出的咝咝声。”今天他在读《老人与海》,他已经读了五百遍了。

    他在做好标记的草丛里找到了备好的马绊,这是他的专用座驾,全身无有一丝杂毛的黑骏马。他提着马绊翻身跃上黑豹,追赶玉狮子。

    玉狮子也警觉了,知道是在追它,开始拼命狂奔。一白一黑,两匹马在草原上飞奔角逐,在地平线上旋转。中亚大地的胸膛上传出密集的鼓点般的节拍。黑豹在瞬间的爆发力犹如幽灵一样。很快就开始跟玉狮子比肩了,刹那又越过了马头,这时候伊斯哈格会准确无误地将马绊的绳圈套入玉狮子的脖颈。只要马绊入项,就好比枷锁上身,再不敢跑那么快了,因为跑得越快,那根木棒会绞绕在马的前腿的里里外外,敲打得极其猛烈,会钻心的疼。草原牧民的智慧真是让人叹服啊!

    伊斯哈格跳下马背,又读《老人与海》去了。“他慢慢划着,直朝鸟儿盘旋的地方划去。”大海太美啦,那个打鱼的老人其实并不孤独,因为在这中亚的大草原上有个年轻人在牵挂着他!

    倔强的玉狮子还是忍受着疼痛逃跑了。

    伊斯哈格蹲下,双手扬起一些干土面,顿时土面像烟尘滚滚,吓得野狼跑远了。伊斯哈格拔了一把青草,走近了玉狮子。玉狮子似乎被折腾得有些困顿,它吃了他伸过来的草。他解下了马绊,它并没有逃跑,而是继续等待他用马绊的绳子做了一个简易的笼头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他骑上了玉狮子,冲下了草丘,向北斗星指引的方向飞奔。那些狼只是远远地跟着,不敢紧追上来。

    草原上的月亮已经升上中天,天地亮如白昼,草木在骏马的蹄下轻轻地挣扎,发出唰啦啦的响声。伊斯哈格觉得自己在草上飘着。

    天快亮了,草原和大海一样宽阔浩瀚,洁净无染的大海一般的草原上,一抹薄纱一样的色彩微微地向中亚大地铺陈开来。钢蓝色的亮光从草原的地平线上一点一点一点一点释放。

    哈里克两口子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还未成年的伊斯哈格,想要逃离他的故乡,在发往新疆的火车上,心里“怅然若失”,这表明他迫切地想要逃离家乡。 B . 伊斯哈格在火车上看到火车顶棚和窗户沿上的麻雀,心生忧虑,他担心自己和这群麻雀一样,此去吉凶祸福难料。 C . 文中多次写到草原,如“草原和大海一样宽阔浩瀚”“洁净无染的大海一般的草原”,让读者感受到草原的苍凉和神秘。 D . 小说以天山深处草原为背景,讲述伊斯哈格如何找回“玉狮子”的过程,主要是为了表现伊斯哈格在草原放牧的艰辛。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但却有张力。小说开头起笔与众不同,以哈里克夫妇对话的独特叙述方式,将读者引入到故事当中去。 B . 小说以多种技巧表现人物,如用补叙的手法,水到渠成地交代了伊斯哈格出走的原因,用正侧结合手法,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C . 小说有些语言饱含深意,结尾部分写“他骑上了玉狮子,冲下了草丘,向北斗星指引的方向飞奔”,意味着伊斯哈格奔向理想。 D . 小说中的骡马玉狮子有洁白的外形,像狮子一样勇敢,在作者笔下,它具有不爱受约束、不接受压迫、追求自由的象征意义。
    3. (3)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中的“草原”和伊斯哈格喜欢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意义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4高二下·咸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

    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焉。谓季桓子曰:“贬君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节选自《孔子家语•相鲁》)

    材料二:

    人主离法失人,则危于伯夷不妄取,而不免于盗跖之祸。何也?今天下无一伯夷,而奸人不绝世,故立法度量。度量信,则伯夷不失是,而盗跖不得非;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托天下于尧之法,则贞士不失分,奸人不侥幸。寄千金于羿之矢,则伯夷不得亡,而盗跖不敢取。尧明于不失奸,故天下无邪;羿巧于不失发,故千金不亡。邪人不寿而盗跖止。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着子胥,不明夫差。孙、吴之略废,盗跖之心伏。人主甘服于玉堂之中,而无瞋目切齿倾取之患;人臣垂拱手金城之内,而无扼腕聚唇嗟唶之祸。服虎而不以柙,禁奸而不以法,塞伪而不以符,此贲、育之所患,尧、舜之所难也。故设柙,非所以备鼠也,所以使怯弱能服虎也;立法,非所以备曾、史也,所以使庸主能止盗跖也;为符,非所以豫尾生也,所以使众人不相也。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为天下结德者利莫长于此。故君人者无亡国之图,而忠臣无失身之画。明于尊位必赏,故能使人尽力于权衡,死节于官职。通贲、育之情,不以死易生;惑于盗跖之贪,不以财易身;则守国之道毕备矣。

    (节选自《韩非子•守道》)

    【注】①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②曾、史:曾参和史鳅的并称,指古代视为仁与义的典型人物。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当今A之世B为C人主D忠计E为天下F结德者G利H莫长于此。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何如,文中指怎样,与《论语》“人而不仁,如礼何”的“如何”意思相同。 B . 以,文中指来,与《归去来兮辞》中“农人告余以春及”的“以”意思不同。 C . 寿,文中指活得久,与《种树郭橐驼传》“使木寿且孳”的“寿”意思相同。 D . 谩,文中指欺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谩嗟荣辱”的“谩”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定公之所以来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是因为孔子在担任中都地方长官时,治理有方,能够使得男女老少、强者弱者各得其所,民风归于淳朴。 B . 孔子认为,自己用来治理中都的方法即使用来治理天下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定公信服孔子,因此先任用他担任司空之职,后任用他担任鲁国大司寇。 C . 韩非子认为,书里面之所以记载了宰予的经历,提到了六卿的事情,着录了伍子胥的事迹,写明了夫差的事情,是因为他们没生活在尧所处的时代。 D . 韩非子认为,要稳固政权,必须尊法必赏,使人们根据法制竭尽全力,誓死忠于职守,纵使勇猛,也不因看轻生命送死;纵受迷惑,也不为财丧生。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

      ②故设柙,非所以备鼠也,所以使怯弱能服虎也。

    5. (5) 材料一中“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与材料二中“人主离法失人”均有“法”字,两则材料中“法”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4. (2024高二下·咸宁期末)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除草【注】

    杜甫

    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

    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

    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

    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霜露一沾凝,蕙叶亦难留。

    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

    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

    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雠。

    【注】此诗是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正月辞去节度参谋职务回草堂后所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阻修”喻道路,语出《诗经•蒹葭》:“道阻且长。”诗歌一二句点明了毒草的生长环境,即路边。 B . 第六句点明“忧”,诗人清晨漫步树林,忧愁满怀难散。诗人忧恶人为非作歹,致使国运不得昌盛。 C . 杜甫继承了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以“松竹”这样的“香草”喻贤人君子,以毒草喻奸佞小人。 D . 诗人认为对待毒草要斩草除根,不能让毒草留在原地上。除草不除根,来年又复生,这样危害无穷。
    2. (2) 除草迫在眉睫,诗人是如何循序渐进凸显除草必要性的?
  • 5. (2024高二下·咸宁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的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2. (2) 塞外黄昏时的风景,在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是雄奇壮阔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高适的《燕歌行》中则是凄凉悲壮的“”。
    3. (3)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情化抽象为具体,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运用了同样手法写愁的句子还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4高二下·咸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咣咣……”一阵干鼓的脆响,伴随板胡尖细的声音,从喇叭里传开来,回荡在村庄的山头沟壑之间。这是秦腔戏的早场开唱了。每逢白天看戏,乡邻们扶老携幼,从村子的 ① 涌向戏场。马路上,小路上走亲戚拜年的人来来往往, ②  , 整个村庄在秦腔社戏粗犷的唱腔里,散发着欢快的味道。“秦腔”——那黄土地黑皮肤锣鼓喧天吼声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歌!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

    现在秦腔艺人的表演十分精湛,一个人唱,乐团配乐伴奏,虽然是一台戏,但武松与猛虎搏斗时的场面依然让人 ③ 。更令人叫绝的是一个演员可以演唱男女生末净旦丑各种腔调,使观众感到咫尺之间有千军万马,瞬间跨越历史长河,真可谓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秦腔社戏自祖辈起,走过吕家窑火热的岁月,为乡村带来多少欢乐,成为人们心中难以抹去的记忆和乡愁,那是新年浓烈而醇厚的年味,更是童年的快乐。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句子中的“归结”与文中加点的“归结”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白玉堂英名一世,归结却遭了别人的暗算,岂不可耻。 B . 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 C . 我只与你一个人,拖他传去,便可归结这段新鲜公案了。 D . 这部小说是以主人公走上抗战前线作归结的。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出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
  • 7. (2024高二下·咸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健忘的人更聪明?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考试时总是忘记复习的内容,计划好了出门买什么但总是漏买,新设置的密码一转眼就忘了。 ①  , 但爱尔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健忘”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在实验中,科学家标记了小鼠大脑中一种存储记忆的细胞(这些细胞经过基因编辑,对光敏感),并训练小鼠对实验环境产生恐惧的记忆。之后,当科学家用光线激活被标记的细胞,小鼠 ② 。当小鼠接触到与实验环境有联系的新环境时,也会激活这些细胞。而当科学家 ③  , 小鼠即使待在实验环境中也没有产生恐惧。

    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表明,我们遗忘的记忆仍然隐藏在大脑的某个角落,只有当相关的脑细胞被周围环境或人为激活时,这些记忆才会浮现。他们认为,遗忘会帮助大脑适应不同环境,这可以让我们更灵活地应对变化。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简述第三段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二下·咸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96年上市的娃哈哈纯净水,以其高品质而为大众认可,并成为高校实验用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说:“企业家不但要会赚钱,更需要社会责任感。”

    材料二:今年的“3•15晚会”又曝光了一批黑名单,含有鸡骨泥的淀粉肠,原料是槽头肉的梅菜扣肉,灭不了火的灭火器……网友辣评:“黑心商家,让活着成为奇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联系生活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