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鹤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10-29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九上·鹤山期末) 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四千多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着人世间的变迁。金字塔的建造者是(     )
    A . 苏美尔人 B . 古希腊人 C . 古埃及人 D . 古罗马人
  • 2. (2023九上·鹤山期末) 公元前6世纪,雅利安人建立了新的国家,并逐渐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在当时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该制度被称为(     )
    A . 庄园制度 B . 城邦制度 C . 封君封臣制 D . 种姓制度
  • 3. (2024八下·无锡期末) 欧洲文明长期以来吸引着世界的眼球。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在与蒙昧和野蛮的交战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欧洲模式”,在世界其他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欧洲文明的影子。上述材料中提及的“欧洲文明”的源头是(    )

    A . 古希腊文明 B . 古巴比伦文明 C . 古埃及文明 D . 古印度文明
  • 4. (2024九下·商城模拟) 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 . 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 . 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 . 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 . 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 5. (2023九上·鹤山期末) 《全球通史》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政权:“它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使保护盾后面的西方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文明。这一有利条件的全部意义,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变得更为清楚,土耳其人攻陷该城后,不到半个世纪便抵达欧洲的中心,包围了维也纳。”这一政权指的是(     )
    A . 拜占庭帝国 B . 奥斯曼帝国 C . 阿拉伯帝国 D . 俄罗斯帝国
  • 6. “帝国建立后,消灭了中亚和西亚几乎全部国家,在东西方之间建立了持久稳固的直接联系渠道,帝国因此成为东西方世界交流的可靠‘中间人’……这是帝国所扮演的成功角色,无论在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上都是如此。”这里的“帝国”是指(  )
    A . 罗马帝国 B . 阿拉伯帝国 C . 奥斯曼帝国 D . 波斯帝国
  • 7. (2023九上·鹤山期末) 大化五年(649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材料中这项改革措施的作用是(   ) 
    A . 庄园经济形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 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武士集团形成,促进了日本进步发展 D . 编订律令法典,建立起法律体系
  • 8. (2023九上·鹤山期末) 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称,14世纪中期至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     )
    A . 神权至上 B . 人文主义 C . 理性主义 D . 浪漫主义
  • 9. (2023九上·鹤山期末)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 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因 B . 商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C . 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D . 世界市场确立的途径
  • 10. (2023九上·鹤山期末) 18世纪欧洲的瓷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巴洛克中国风”。有的巴洛克样式的器型上加绘中国式人物和龙纹图案,有的器型源于中国但绘上了法国式纹样。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 . 欧洲价格革命的推动 B . 机器制瓷技术的进步 C . 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 D .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 11. (2023·经开二模)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此现象主要源于英国进行(    )
    A . 圈地运动 B . 殖民扩张 C . 光荣革命 D . 工业革命
  • 12. (2023九上·鹤山期末)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 1215 年,英格兰颁布的《大宪章》,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的基本原则 B . 1640 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查理一世派军队闯入议会 C . 1773 年 12 月,一些波士顿市民把东印度公司商船上 300 多箱茶叶抛入大海 D . 1812 年,拿破仑远征俄国
  • 13. (2023九上·鹤山期末) 有学者形容刚刚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北美是“个人有着极大自由、而社会组织却极为松散,松松垮垮、磕磕碰碰的国家”。为了克服上述弊端,美国实行(     )
    A . 内阁制 B . 联邦制 C . 君主立宪制 D . 三权分立制
  • 14. (2023九上·鹤山期末)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共同目标是(     )
    A . 反抗英国殖民压迫 B .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C . 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 . 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 15. (2023九上·鹤山期末) 下图所描述的法律文件是(     )

    △颁布于1804年

    △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以法律形式固定了革命成果

    A . 英国《权利法案》 B . 法国《人权宣言》 C . 《拿破仑法典》 D . 美国《独立宣言》
  • 16. (2023九上·鹤山期末) 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恩格斯评价的是英国(     )
    A . 圈地运动 B . 殖民扩张 C . 工业革命 D . 议会改革
  • 17. (2023九上·鹤山期末) 下图所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原因是(     )

    A .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 珍妮纺纱机的推广 C . 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 .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 18. (2023九上·鹤山期末)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诞生的标志是(     )
    A .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B . 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C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 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 19. (2023九上·鹤山期末) 巴黎公社规定: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在任职期间,接受选民监督,随时可以撤换;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 . 权力逐渐为资产阶级所掌握 B . 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深刻影响 C .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 体现无产阶级民主政权的性质
  • 20. (2023九上·鹤山期末) 下表为“英国实际工资的增长率表”。读表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工资增长(     )

    年份

    每年(%)

    1780-1851

    0.8

    1856-1973

    1.4

    (资料来源——选自马修斯等著《英国经济增长》)

    A . 使资本家利润大大降低 B . 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 C . 能够缓解一些社会矛盾 D . 使工作条件得到改善
  • 21. (2023九上·鹤山期末) 1816年以后,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同时,圣马丁率领起义军由南向北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首府,这体现出拉美独立运动的特征是(     )
    A . 持续时间较长 B . 负有双重任务 C . 群众基础薄弱 D . 南北联合作战
  • 22. (2023九上·广阳月考) “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向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
    A .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 . 打击了俄国守旧势力 C . 兼具进步性和局限性 D . 缺少明确的方向
  • 23. (2023九上·鹤山期末) 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矛盾重重。其斗争焦点是(     )
    A . 奴隶制的存废 B . 农民的土地问题 C . 联邦制的存废 D . 黑人的公民权利
  • 24. (2023九下·开州模拟) 美国名将谢尔曼曾说:“(这场战争)就是要让南方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永远不敢再想要独立!永远不敢诉诸战争!”材料表明“这场战争”的成就是(       )
    A .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 改变了美国的政治体制 C .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 . 强化了民族意识
  • 25. (2023九上·鹤山期末) 有同学对五个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行了归类总结,据此可知,他学习的课题是(     )

    A . 民族国家的建立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 共和政体的确立 D .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 26. (2023九上·台山期末)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
    A .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 .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 . 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 D .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 27. (2023·瑶海三模)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某时期:“金属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这一时期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还有( )
    A . 蒸汽机 B . 内燃机 C . 珍妮机 D . 电话机
  • 28. (2023九上·鹤山期末) 以下示意图方框中应填入(     )

    A . 蒸汽机的发明 B .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 . 建立垄断组织 D .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 29. (2023九上·鹤山期末)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新兴工业城市发生了粮食歉收、谷物价格上涨,民众骚乱,其中曼彻斯特为代表的英国粮食问题日益突出。英国出现粮食危机的主要因素是(     )
    A . 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B . 工人购买力日益低下 C .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 . 世界性粮食危机影响
  • 30. (2024九下·潮阳月考) 17世纪晚期,一位英国科学家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位科学家是(     )
    A . 哥白尼 B . 伽利略 C . 牛顿 D . 爱因斯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3九上·鹤山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9世纪世界历史大事简表

    时间

    大事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

    16-17世纪

    近代科学革命

    1689年

     

    1787年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48年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个空白栏分别为其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 32. (2023九上·鹤山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 (1) 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根据材料一,论证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2. (2) 材料二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 (3)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特点。
  • 33. (2023九上·鹤山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

    ——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他们被装进条件恶劣的船舱,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运过大西洋。在这一航行中,他们死亡率极高。他们在目的地被全部卖出,之后进入种植园中工作。他们被认为是天生低劣的人,命中注定要为他们的白人主子效劳。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产量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工业国家,它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得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中“他们”的经历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4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工业国家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