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兰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卷

更新时间:2024-08-02 浏览次数:24 类型:中考真卷
一、基础•运用(24分)
  • 1. (2024·兰州)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想象”是一个十分迷人的词汇。这个词汇意味着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和xuàn( )丽多彩……即使对科学研究还是对艺术创作来说,想象力都是弥足珍贵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②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新。想象力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 )不前,它是最活跃的、启发性的,是知识最有效的运动,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思维方式,打破陈规,____束缚,____思维空间,通过思考善于去想别人所未想、求别人所未求、做别人所未做的事情,最终不断____创新发展。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xuàn丽多彩                   停不前

    2. (2)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冲击 扩充 推行 B . 冲破 扩充 推行 C . 冲破 扩展 推动 D . 冲击 扩展 推动
    3. (3)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写出修改意见。
  • 2. (2024·兰州)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小时候读过的红色经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星火燎原》。这本书由毛主席亲笔题写书名,由无数革命先辈用自己的热血来撰写,被誉为“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那些化作群星的英灵们,是燎原的星火,也是击碎浪涛的礁石,被永久地封存在历史的琥珀中。

    ②透过文字,我们看见那一根根顶住天穹的脊梁和那一双双烛照人间苍茫的虎目 , 为人间定又着新的高度和广度。____,____,____,____。

    1. (1) 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是:
    2. (2)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开出名为信念的花 ②这些文字早已生了根

      ③深深地扎在中华大地之中 ④结出名为坚定的果实

      A . ①④②③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③②④
    3. (3) 想象力贵在独特。请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表达你阅读红色经典的体验。

      例句:是燎原的星火,也是击碎浪涛的礁石。

  • 3. (2024·兰州)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为了解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状况,调查人员采用问卷的方式,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行调查。问卷总分为50分,学生得分情况见下图。

    材料二:

    想象力通常被描述成“用心灵的眼睛在看”,比如科学家在提出新想法和发展新理论时的想象力,孩子们在角色扮演和“过家家”时的想象力。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来看,全部的创新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在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中,想象必不可少,例如在学习数学时,要有丰富准确的空间、时间和事物数量变化关系的想象能力;学习历史时,要想象各个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想象创造出新的、原创的、有价值的内容。因此,____。

    1. (1) 探究材料一,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2. (2) 根据你的上述发现,在材料二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 4. (2024·兰州)  回顾古诗里的“奇思妙想”,完成默写。

    奇思妙想

    相关诗词

    出处

    景物组合,渲染氛围

    枯藤老树昏鸦,①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幻想美好,弹琴鼓瑟

    ,琴瑟友之。

    《诗经·关雎》

    巧用典故,理想依旧

    闲来垂钓碧溪上,③

    李白《行路难》(其一)

    梦中奇景,海天相接

    天接云涛连晓雾,④

    李清照《渔家傲》

    希冀未来,俯瞰群山

    ,⑥

    杜甫《望岳》

    视听结合,沙场酣战

    ,⑧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 5. (2024·兰州)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过友人隐居

    戴叔伦

    潇洒绝尘喧,清溪流绕门。水声鸣石濑 , 萝影到林轩。

    地静留眠鹿,庭虚下饮猿。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注】①石濑:水被石激形成的急流,这里指石潭。②虚:空。

    阅读全诗,梳理内容,完成填空。

    眼前景

    友人隐居处的环境

    景象

    特点

    思考:诗歌中”最能体现意境。

    庭院外

    清溪绕门而过、、藤萝掩映着林间小屋

    宁静清幽

    庭院内

    林鹿栖息庭院、猿猴下树饮水

    心中情

    结尾以用典、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之情。

  • 6. (2024·兰州)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 , 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沈:同“沉”,深沉。②朔望:阴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③徇:同“殉”,为某种目的而死。

    1. (1)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三臣于草庐之中   ②未 , 挽弓三百斤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3. (3) 【甲】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请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该词所蕴含情感的理解。

      ①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夙夜忧叹,托付不效。

      我选:(填词语),我的理解是:

    4. (4) 有评者说:“义”是诸葛亮和岳飞共同的人生准则。岳飞遵循的“义”是什么?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乙】文内容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 7. (2024·兰州)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 

    肖复兴

    ①初一,我第一次用公交车的学生月票。一张小小的硬纸卡片,上面贴着我的一张照片,上车时朝售票员眼前晃一晃,就可以畅行无阻了。那感觉,很奇妙,特别好玩。

    ②在北京,只有上中学后才可以买学生月票,小学生不可以,就是说,能买到月票,是身份的一种证明,自己一下子长大了那种感觉,是一种有点儿神奇的体验。

    ③在北京,汇文中学一直很有名。这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在我爸和我们班主任张老师的督促下,我终于考上了这所中学。

    ④如果考上的不是汇文,我爸是绝对不会舍得花钱让我买这张月票的,非得逼我“腿儿着”(北京话,走着的意思)。上学,还得美其名曰锻炼身体!

    ⑤那是开学后第一个月的月底,也就是九月三十日的那天中午,我坐公交车回家吃午饭。

    ⑥我们的教室在三楼,窗户朝北,背面不远是前两年新建成的北京火车站。上午最后一节课,我的眼睛会时不时紧盯着北京火车站钟楼上的时针和分针,当它们在十二点上重合,钟楼会响起嘹亮的《东方红》的音乐,下课铃像听到它发出的号令似的,也跟着清脆地响起来。我早早搞好我的学生月票,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快地跑出教室,从学校的后门出来,在安华楼那个公交车站坐二十三路回家。如果赶得及,跑到这里的时候,能赶上一辆二十三路正好进站,回家的时间。会节约很多。

    ⑦学校离我家。坐公交车有四站地,包括走到车站和等车的时间,需要二十来分钟。如果走着去学校,要走半个多小时。大概因为在我们大院那么多孩子里面,我是第一个考上汇文的,给家里争了脸,为了奖励我,爸爸破天荒每月给我三元钱,由我自己支配。那时候,我爸每月的工资是七十元,我和弟弟和我妈,一家四口,靠我爸一个人的工资过日子,三元钱,虽然不多,但对于我家也算不少了。那时候,一斤棒子面才要八分钱,一斤白面才要一角三分钱。爸爸妈妈虽然不说什么,但是,这是一笔一目了然的账,三元钱,能买多少棒子面和白面啊!

    ⑧自然,每月这三元钱,我得省着点儿花。

    ⑨买一张学生月票要两元钱,三元钱就剩下一元了,这让我有点儿心疼。不买月票,省下的钱,可以看电影,买点儿零嘴吃,也可以去公园逛逛。所以,开学后的第一个月,我没买月票,走着上学。中午带饭,学校食堂有个大锅炉,可以热饭,中午把热好的饭拿到教室里吃。和我一样带饭的同学很多,吃完饭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干什么的都有,教室里乱糟糟的。像闹哄哄的蜂巢。我待在教室里,读不下书,也无法休息。中午这一段时间就白白地浪费了。

    ⑩考上汇文的第一天,我就想,一定得好好学习,初中毕业,争取再考上汇文高中,于是,我不想中午再在学校里这样荒废时间,想回家吃午饭。心里盘算一下,回家一起,起码还可以有半个多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空余时间,看会儿书也好。还能躺在床上眯一小觉,让我妈到点叫我。这样,养精蓄锐,下午上课可以精神更集中。我决定中午回家,别再待在教室里瞎耗。

    ⑪熬了一个月,到了九月三十日,可以买下个月的月票了。我早早赶到公交车站卖月票的窗口,花了两元钱,买了张月票,当天中午开始了挤公交车回家吃饭的新生活。

    ⑫初秋的天气格外清爽,就是风有点几大,我向车站跑去的时候,正好顶风,但并没有影响我的速度。兴奋劲儿,为我鼓起了风帆。国庆节要到了,车站旁边摆放着一溜儿串红和太阳菊,花开得正旺,被风吹得摇头晃脑,好像也是庆祝我第一天坐二十三路回家呢。我跑过去的时候,二十三路车正好进站,一点儿时间没耽误。我从后门挤上车,站台上还有几个人在拥挤着上车。

    ⑬这时候,我从后车窗看见一个女生,正从远处飞快地向车跑来,显然,也是赶这辆公交车的。车站后面不远是女十五中,中午或下午放学,也有学生坐二十三路回家。所以,这一站,上车的人比下车的人多,很拥挤,常见女十五中的女生出了校门,看见二十三路车,就咋咋呼呼疯跑过来,比我们学校的男生还能挤车。不过,这一回,这个女生离车大约有一百来米,这样的距离有点儿长,等站台上那几个人挤上车,车就会开走的,司机不会那么好心专门等她的。她恐怕是赶不上了。

    ⑭那一刻,大概不仅我一个人从后车窗望着这个女生飞跑而来这一景儿。上了车的人,和在车下跑的人,心情和心思大不相同,上了车的人是当作西洋景儿来看,跑吧,跑吧。跑到车站了,车“吱——”的一声关上门,一溜烟地开走了。这会让有的人瞥她惋惜,也会有人幸灾乐祸。

    ⑮让我没有想到,也让全车的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女生居然赶上了。她似乎越跑越快,脚不沾地,一阵风似的就飘过来了,她脑后梳着的马尾瓣随风飘扬,由于风大,她的头发被吹得很张扬,甚至有些张牙舞爪的样子。阳光的光斑上飘浮着尘埃,一起在她头发上面跳跃,闪动着灰蒙蒙的光亮。

    ⑯在站台上最后一个人的脚刚刚迈上车踏板的时候,她跑了过来,伸出双手,使劲儿一推那人的后背,紧跟着,她斜着肩膀一拱,泥鳅钻沙似的,挤上了车。

    ⑰我看清了,原来是月亮。

    (选自肖复兴《风啊吹向我们》,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

      。   ②

    2. (2) 从思维导图可以看出,作者没有按顺序讲述“初一,我第一次用公交车的学生月票”这件事。作者插叙“开学后的第一个月”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3. (3)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在站台上最后一个人的脚刚刚迈上车踏板的时候,她跑了过来,伸出双手,使劲儿一推那人的后背,紧跟着,她斜着肩膀一拱,泥鳅钻沙似的,挤上了车。

    4. (4) 文章最后一段令人浮想联翩,请你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 8. (2024·兰州)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流畅的线条、精致的造型、多彩的纹样……这个春天,汉服成为了引领时尚的“顶流”。汉服又有“华服”之称,是承载了染、织、绣等传统工艺和东方美学意境的服装样式,作为中国古代衣着文化传承至今。近年来,汉服文化开始在青年群体中“破圈式”传播,汉服不仅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装扮,更是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具体化表达。与诗词、典籍等传播形式不同的是,汉服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化表达,更容易在消费、文旅等高频的生活体验过程中实现浸润式传播。伴随着汉服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认同,一个新兴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汉服经济已延伸到动漫、游戏、美妆、文博、旅游等相关产业,让这一传统文化在与潮流时尚的碰撞中,寻找到融入现代社会的多元路径。

    材料二:

    汉服的魅力不仅在于第一眼看上去“很美”、更在于它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礼仪规范。比如。汉服中的宽大袖口,象征天道圆融:汉服中的深衣,将上衣下裳合二为一,却又在腰部将上下分开,在对立统一中彰显了一种有序和谐;汉服上的云纹、龙纹、凤纹等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祥瑞的象征,寓意吉祥如意、天下太平。很多身着汉服、徜徉于西安各大景区的年轻人表示,在跟别人的互动中,学会了天揖礼、时揖礼、万福礼等中华传统礼仪。他们还说,穿上汉服,会产生沉浸在历史文化氛围中的感觉,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站立、走路的姿势以及说话的方式,以让自己仪态更加端庄,因为“那样才对得起身上的衣裳”。

    材料三:

    ①“汉服文化热”的持续升温与新媒介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科技发展形成多样的传播媒介,为汉服文化开辟出更加丰富的传播渠道。②人们可以借助社交媒体,通过微信、微博、贴吧、汉服荟等社交平台,交流汉服文化、分享汉服风采、共议汉服前景等,传播汉服文化。③人们还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凭借门槛低、传播范围广、娱乐性强等优势,为汉服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④因此,汉服文化在短视频平台所构筑的空间中实现了广泛传播。

    材料四:

    作为与互联网相伴而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其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影响,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对科技产品的谙熟以及广阔的信息渠道,让他们能够保持更为开放的头脑,进行更具创意性的思考,勇于追求和尝试各种新生事物。“汉服”“古风”等掀起的时尚潮流,是他们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的创新性表达,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材料二都介绍了关于汉服的一些知识,但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B . 材料一中的第二段,采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了诗词、典籍等的传播形式。 C . 材料二中穿着汉服的体验是对材料一提及的“浸润式传播”的生动注释。 D . 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互联网影响着青年群体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2. (2) 阅读材料一,简要回答“汉服热”这一现象有哪些特点。
    3. (3) 同学们在划分材料三的层次时,有下列两种划分法,你认为哪一种准确?请说明理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4. (4) “汉服热”持续升温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回答。
四、名著阅读(6分)
  • 9. (2024·兰州)  名著导读
    1. (1) 班级开展《艾青诗选》阅读活动,小文借助这本书的序言,大致梳理了艾青不同创作阶段的特点。请你将①②处补充完整。

      创作阶段

      代表诗作

      主要意象

      情感

      30年代

      成名期“吹芦笛的诗人”

      大堰河

      怀念与感激

      第二次高峰期“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悲悯与忧伤

      70年代

      新的创作井喷期“归来的歌者”

      《光的赞歌》

      赞美光明

    2. (2) 下面是《海底两万里》的一则推荐语,请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推荐语:

      漫长的海底之旅,对阿龙纳斯教授而言,其实是逐步纠正先前认知错误的过程。这种永不停息的自我纠错,正是科学思维的精髓所在。

五、写作(50分)
  • 10. (2024·兰州)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树林中,树会奋力地向上探出头,它需要沐浴更多的阳光;也会将根尽量往深处扎,往广处伸,它需要汲取更多的水分和养料。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