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信息一 | 明成祖朱棣开始大规模营建 |
历史信息二 | 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整个平面呈“凸”字形 |
历史信息三 |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
材料一:如表格
时期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清 |
文学形式 | 诗歌 | A | B | C |
节选 |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 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 |
文学形式:①小说 ②词 ③曲
材料二: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覆盖)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烘烤)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平坦的磨刀石)。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
|
材料三:明朝科技巨著(部分)
序号 | 巨著插图 | 作者经历 |
科技巨著1 | 他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还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 |
科技巨著2 | 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 | |
科技巨著3 | 徐光启一直重视农业为本的理念,早年闲暇期间,从事农业田间试验,总结出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并著书立作。晚年,他不忘初心,不顾年事已高,继续试种农作物,同时开始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农书,以实现他毕生的心愿。 |
材料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
——摘自周茶仙《中国民族史话》
材料二: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关系变化图
材料三: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这就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中国古代史纲》
材料一:如图
图1 | 图2 |
材料二:两则文献
文献1 在宋代……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自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 文献2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过这个故事并深刻指出“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节选自新华社《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栏目 |
材料三:清政府考虑到广州的贸易额最大……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繁荣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中西贸易就此结束。这种政策阻遏了中国走向海洋的进程,使得中国的航海和海运能力,从明代尚领先于世界的地位上逐渐跌落了。……清政府实行的这一政策 , 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坝,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前进发展。
——摘编自尚畅相关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