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8-02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 1. (2024八下·青原期末)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 )
    A . 《千年局变》 B . 《峥嵘岁月》 C . 《中国新生》 D . 《伟大转折》
  • 2. (2024八下·青原期末) “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新中国成立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是指( )
    A .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暂时使用《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D . 制定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 (2024八下·青原期末) 下表是我国1950-1952年经济建设费和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年份

    绝色数(亿元)

    比重(%)

    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费

    国防费

    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费

    国防费

    1950

    68.1

    17.36

    28.01

    100

    25.5

    41.1

    1951

    122.5

    35.11

    52.64

    100

    28.7

    48.0

    1952

    176

    73.23

    57.84

    100

    41.6

    32.8

    A . 国防费比重持续快速增长 B . 有计划地开始了经济建设 C . 财政支出受国际环境影响 D . 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
  • 4. (2024八下·青原期末) 美国外交家基辛格说:“朝鲜战争对中国来说不只是平局。……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基辛格强调了这场战争(   )
    A . 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 . 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 C . 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D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5. (2024八下·青原期末) 如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工业交通建设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这个历史时期是指( )

    A . 土地改革时期 B . 一五计划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改革开放期
  • 6. (2024八下·青原期末) 毛泽东在1956年的一次国务会议上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这反映了我国( )
    A . 确立了多种所有制形式 B . 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 走上了农业集体化发展道路
  • 7. (2024八下·青原期末) 下列关于中国土地政策的图片,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④①②
  • 8. (2024八下·青原期末)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全面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 . 发动“文化大革命”
  • 9. (2024八下·青原期末)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 . 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 . “大跃进”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D . “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 10. (2024八下·青原期末)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下列事件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件

    影响

    A

    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基本实现统一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文化大革命结束

    D.

    香港澳门回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4八下·青原期末) 20世纪8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仅限于……国家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可以说,这种改革还是企业外部的,而不是企业内部的。而进入90年代后,根据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则是深入到了企业内部,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转变说明( )
    A . 改革需要不断探索与深化 B . 国企改革是从内到外的改革 C . 国企改革已经全面完成 D . 改革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 12. (2024八下·青原期末) 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是硬道理。”其主要目的是( )
    A . 加入世贸组织 B . 实施拨乱反正 C . 加强科教兴国 D . 解放人们的思想
  • 13. (2024八下·青原期末) 右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元)”。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

    A . 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制 D .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4. (2024八下·青原期末) 2020年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其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有港媒注意到,林郑月娥首次佩戴了一枚有着国旗和区旗图案的徽章。这体现了( )
    A . 一国两制 B . 港人治港 C . 勤政务实 D . 高度自治
  • 15. (2024八下·青原期末) 10月25日是台湾回归祖国纪念日,某校邀请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洪洞大槐树已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专题讲座。讲座中提到“台湾人大多数是明清以来的移民,人口中的78%祖籍在大陆。他们所代表的是洪洞大槐树文化所派生的中原文化⋯⋯”这反映出( )
    A .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B . 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共同的文化 C . “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D . 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
  • 16. (2024八下·青原期末) 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欧洲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强调:“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出自( )
    A . 独立自主原则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求同存异方针 D . 一国两制构想
  • 17. (2024八下·青原期末)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1971年)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材料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 . 新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C .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
  • 18. (2024八下·青原期末) 史料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其中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下列用于研究尼克松访华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
    2012年出版书
    B .
    中美《联合公报》
    C .
    《海棠依旧》剧照
    D .
    学术论文
  • 19. (2024八下·青原期末)  中国已向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5亿剂新冠疫苗,中国对全球抗疫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这体现了中国(  )
    A . 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 坚持“一带一路”战略
    C .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0. (2024八下·青原期末)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 . 追求民族独立 B . 建立新中国 C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 . 实行改革开放
二、综合题(共4小题,第21题9分,第22题10分,第23题8分,第24题13分,共40分)
  • 21. (2024八下·青原期末) 乡村发展与振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永恒主题,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政策的制定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材料一:一个普通农民的日记侯永禄是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五组一位普通农民。他从1950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他的日记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农村面貌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日记一:1954年9月17日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社员们家家户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人穿着新衣裳,挂着红布条,作为社员的标志。早饭后,全体社员都聚集在一起先照了全体相。各乡、各村、各互助组、各机关单位,送来了30多面锦旗,并派代表来参加大会。

    日记二:1982年7月19日上午,巷东头的饲养室门口,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生产队开始评价分牲口、农具等。经大家一致同意,采用抓阄的办法:这对每个人、每一户都是公平的,分得多少好坏,就看你的运气了……同一天,队里又将全部耕地按人口分给了社员各户,作为责任田。我共分到四亩七分二的责任田。

    日记

    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

    日记一

    农业合作化

    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日记二

    ……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同时,党的十九太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较10年前提升了33.9个百分点。目前全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917元增加到2021年的18931元。各地区各部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全国95%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提升,目前全国共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 万个,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5 日

    1. (1) 读材料一,据以下范例仿写出日记二,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当前农村发展的新特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从建国以来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 22. (2024八下·青原期末)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某中学举办了关于“改革开放及伟大成就”的展览活动,假如你有幸参观展览,请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篇】材料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开放篇】材料二: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成就篇】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指出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的启航地在哪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哪一次党代会上确立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让世界进入中国”的最早举措和第二阶段“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事件,列举一例“中国改变世界”的做法。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 23. (2024八下·青原期末) 阅读材料:新中国外交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A____”的方针

    1971年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

    ____B____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世纪

    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会议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中 A、B两处内容。
    2. (2) 阅读上述材料,请选择上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4. (2024八下·青原期末) 回顾我党历史,我们在困难中铸就辉煌、在挫折后毅然奋起、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失误后拨乱反正、在转折中开局创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独立梦】
    材料一:

    【富国梦】
    材料二:

    时间

    我国粮食总产量

    1980年

    5.02亿公斤

    1981年

    6.70亿公斤

    1982年

    7.15亿公斤

                         图3

    【强国梦】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两个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解读图3所反应的现象。图4反映了什么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现象和变化的出现得益于哪一伟大决策的实施?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到建国100年时,我们要实现什么奋斗目标?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