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08-08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铅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随着北方对茶叶需求的增加,不管茶商们从运量、运费还是便利程度上考虑,都首选大运 河,将广泛种植于南方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地区。这一史实直接表明大运河(   )
    A . 带动了沿岸城镇兴起 B . 强化了对南方的统治 C . 沟通了南北经济交流 D . 巩固国家的统一局面
  • 2. 诗句“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反映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科举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3. 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 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B . 和平稳定的环境(   ) C . 统治者合理的政策 D . 贤臣能将的辅助
  • 4.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 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王建
  • 5. 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 史观点的是(   )
    A . 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 . 武则天首度创立科举殿试制度 C . 907  年,朱温废除唐朝,建立后梁 D .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 6. 五代时期武人得势,士卒可以拥立帝王,视文人“初等职官”。宋朝初年,大幅度增加科 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   )
    A . 民族关系发展 B . 摆脱统治危机 C . 实现富国强兵 D . 重文轻武政策
  • 7. “澶渊之盟”对双方来说都有收获,辽得到了财物,宋也收回了一部分领土。尤其是条约签订之后达到了实现长久和平的目的。材料所述为“澶渊之盟”订立的(   )
    A . 背 景 B . 过程 C . 影响 D . 内 容
  • 8. 北宋时期铸币量不断增多,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这从而助推(   )
    A . 早市的兴起 B . 夜市的产生 C . 城市的繁荣 D . 交子的出现
  • 9. 下图是统编版七年级教材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第6课北宋的政治        28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33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崎        37

    A .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 10. “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20世纪之前,很少有人可以跟他媲美”。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统一女真 B . 建立元朝 C . 统一蒙古 D . 攻灭金朝
  • 11. 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 业广告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宋朝(   )
    A . 都市商业繁荣 B . 科学技术领先 C . 社会风气开放 D . 民族交融加强
  • 12. 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   )

    图一唐朝中央机构          图二明朝中央机构     图三清代大臣跪受笔录

    A . 臣定期为君缴军费 B . 君竭力维护臣权益 C . 君臣逐渐平起平坐 D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 13. 《天工开物》整理了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等技术。这反映该书注重(   )
    A . 总结生产技术经验 B . 运用理论指导实验 C . 吸纳西方科学知识 D . 大力传播先进思想
  • 14. 明末有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这体现了李自成起义(   )
    A . 规模非常宏大 B . 受到了百姓欢迎 C . 目标具体明确 D . 推翻了明朝统治
  • 15. “驱荷寇,播一世英名,藩王正气参天地;辟荆榛,开千秋伟业,国姓遗风耀古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 戚继光抗倭 C . 郑和七次下西洋 D . 雅克萨之战
  • 16. 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000人。下列各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当时的人喜欢进行集中生产 B . 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C . 清朝前期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D . 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
  • 17. 雍正年间,江西科考出题:“维民所止”。雍正听说后,觉得“维止”两字是“雍正”俩字去了头。于是,下令将命题人全家逮捕严办。这表明清政府在思想领域实行(   )
    A . “焚书坑儒”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八股取士” D . “文字狱”
  • 18. (2022七下·四川期末) “喜看梨园春常在,生旦净丑绽异彩。”这是赞颂我国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国粹艺术的诗句,该国粹艺术被誉为“国剧”,它是(    )
    A . 昆曲 B . 徽调 C . 京剧 D . 黄梅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 19. 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 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 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 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遗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

    ——摘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材 料 二 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 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期,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  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 摘 自 杭 侃 《 两 宋 : 在 繁 华 中 沉 没 》

    材料三 明朝某事件院行路线图

    一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材料四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 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 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对外交往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贸易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增设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航行路线最远到达的地方。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并根据材料四,概括该政策带来的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你对中外交往的认识。
  • 20.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关乎政权稳定和民生福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图二

    ——摘编自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 了农业发展。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古代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变化图(部分)

    材料四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持续发展。引进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 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摘编自统编版救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里的生产工具名称,并选择其一说明其技术进步对发展农业生产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引进的“水稻早熟品种”。并指出因北宋手工业发达而兴起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指出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出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导致南北方人口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唐宋南北方人口数变化趋势,说明我国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最后完成的朝代名称。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明代经济的主要特点及在商业上的主要表现。
    5. (5)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古代经济繁荣的因素。
  • 2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各民族不断交融,历代王朝不断加强中央集 权和边疆管理,共同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的加强】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 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 非他收,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 谷,收其精兵,到天下自安矣。”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民族交融】

    材料二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 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 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有效的边疆管理】

    材料三

            地区 
        措施

    朝代

    对新疆地区

    对西藏地区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  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 地区。

    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求娶  A  。唐穆

    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元朝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 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  B  直 辖 ,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清朝

    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 的扳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 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 扈特部。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

    1727年,设置0,监肾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颁布《饮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

    ——改编自人民救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制其钱谷”的经济举措。并指出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的全国性治理政治创新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的特点。举出元朝时体现 民族交融的一个史实。
    3. (3) 完成材料三表格,在A、B、C 三处填上适当内容。根据表格史实归纳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
    4. (4) 根据上述材料,选取任意角度,提炼一个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有关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