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08-02 浏览次数:12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卷首语
  • 1. (2023·兰溪) 根据语境把“卷首语”补充完整。

    阅读是和作家对话,听bù kě sī yì的奇人趣事,遇见的不只是làng màn美好,还有pāo qì与qī liáng;是和自然对话,读光的míng mèi,风的tàn xī,山的rè qíng;是和自己对话,因为阅读,我们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人类不断创造更美的世界。

二、积累与运用
  • 2. (2023·兰溪) 请将下面评语抄写在阅读推荐卡上,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

    ——[意大利]卡尔维诺

  • 3. (2023·兰溪) 小语想竞选经典诵读的主持人,要求选出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uái) 严竣 万象更新 B . 雪霏霏(yù) 倾覆 死的其所 C . (yí) 耽搁 见微知著 D . 翻箱柜(dǎo) 惊皇 别出心裁
  • 4. (2023·兰溪) 小语在写主持稿时写到“南方的风湿热,北方的风干冷,南北真有xiāo壤之别”时,不会写“xiāo”。翻开字典,哪一个是他要写的字?(     )
    A . B . C . D .
  • 5. (2023·兰溪)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 B . 不以为 处士笑而 C . 水摸鱼 粉身碎骨不怕 D . 触株 快踏清秋
  • 6. (2023·兰溪) 小语平时也读了不少的书,但他仍然觉得自己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汲取鲜活的知识,才能达到新的境界,正如古人所说的“(   )”
    A .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B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7. (2023·兰溪) 对于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②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③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④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A . 设问 对比 比喻 夸张 B . 设问 对偶 夸张 比喻 C . 反问 对比 夸张 比喻 D . 反问 对偶 比喻 夸张
  • 8. (2023·兰溪) 根据描述,你觉得小语阅读的书籍是(    )

    读书交流会上,小语分享了对____一书中人物的评价:这个十四岁的小男孩,他家住在瑞典南部,不爱读书学习,总是调皮捣蛋,好作弄小动物,但有时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孩子……

    A . 《汤姆•索亚历险记》 B . 《骑鹅旅行记》 C . 《西游记》 D . 《格林童话》
  • 9. (2023·兰溪) 读书展演活动中,小语扮演了名著中的一位人物。他身长九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手持青龙偃月刀。他扮演的是(     )
    A . 关羽 B . 宋江 C . 赵子龙 D . 诸葛亮
  • 10. (2023·兰溪) 小语对名著中人物特别感兴趣,做了如下笔记。请结合阅读经验完成下面的笔记。

    书名

    主人公

    伙伴

    《鲁滨逊漂流记》

    阿廖沙

    “好事儿”

    《西游记》

    我喜欢《》中的,因为

  • 11. (2023·兰溪) 名句积累。
    1. (1) 跟着诗词去旅行,跟着苏轼游蕲水清泉寺,欣赏“。潇潇暮雨子规啼”的生机盎然;跟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体会临行“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深情;跟着王建望月怀远,想象“”的清幽月夜;跟着于谦借物言志,“粉骨碎身浑不怕,”……诗词歌赋最能怡情养性,让我们一起读诗词吧!
    2. (2) 如图是小语同学画的一幅画,请你根据画面内容,为它配上两句诗。

三、阅读与鉴赏
  • 12. (2023·兰溪)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同“汝”,你。③顾:回来。④彘(zhì):猪。⑤特:只不过,只是。⑥知:同“智”,心智,此指判断能力。⑦待:依赖。⑧所以:用来……的方法。

    1. (1) 理解字词,读懂故事。

      ①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曾子”“其子”“今子欺之”中的“子”意思不同。(A.你 B.儿子 C.对人的尊称)

       其 今欺之:

      ②“妻适市来”中的“适“意思是

      A.到,去                 B.恰好

    2. (2) 下列句子与“虽与俱学”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
      A . 曾子之妻 B . 曾子欲捕彘杀 C . 妻止 D . 今子欺
    3. (3) 梳理情节,补白人物活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请完成下面的图表。

      事情

      人物

      表现

      ①我猜曾子之妻心里可能这样想:

      ②用“”在文中画出曾子杀彘的原因。

      ③曾子是一个的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曾子之妻

      曾子

      欲捕彘杀之

      曾子之妻

      曾子

      ……遂烹彘也

    4. (4) 读完故事,同学们围绕“曾子有无必要杀彘”展开辩论。下面是正方的辩词,请代表反方表明观点

      正方辩词: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故事里的曾子如果不讲信用,就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不真诚待人的人。所以,我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反方辩词:

  • 13. (2023·兰溪) 阅读以下信息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龙虾蟹吃,人们纷纷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材料三:

    我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窝成一只小脚的形状来,塞紧包好,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

    (苏童)

    一大早张罗好艾蒿、葛蒲还有雄黄酒,吃过蘸白糖的粽子,就跑上大堤看赛龙船。小孩子荷包里装满炒蚕豆,一边嘎嘣嘎嘣嚼着,一边伸长颈子张望。河湾那头转出一条龙船,人们顿时欢呼雀跃,猜测是哪个村子的船……等看清了是黄龙还是白龙,爆竹就噼噼啪啪炸响起来。

    船上大鼓擂动,几十支桨桡同时起落,合着鼓点,动作整齐地往后划水,激起阵阵水花,朝红旗方向疾驶而去……船后高高翘起的棹杆,每落下一次,船便如同给抽了一鞭,一蹿多远。站在岸坡上的男女老少都发了狂,“加油,加油”的吼声震得河水都发颤。

    (谈正衡)

    1. (1) 读了这三则材料之后,小文对于端午节的习俗很感兴趣,她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习俗的资料,请帮助她判断以下不属于端午习俗的一项是____。
      A . 挂钟馗画像 B . 闹花灯 C . 采插艾叶、菖蒲 D . 添饮雄黄酒
    2. (2) 小语有记笔记的阅读习惯,他在不同时间读到上述三则材料,根据内容概括了小标题,梳理了材料内容,并贴上了“端午”的主题标签。请根据阅读材料将笔记补充完整。

      6月10日 星期一 ①端午节的百科知识

      ◎与春节并称四大传统节日

      ◎今年瑞午节放假日子是6月

      6月11日 星期二②

      ◎屈原死后,百姓江边凭吊

      ◎人们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

      ◎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风俗

      6月15日 星期六③名作家笔下的端午

      ◎祖母包粽子(苏童)

      ◎端午(谈正衡)

    3. (3) 小兰看了小语的阅读笔记,对“名作家笔下的端午”中“祖母包粽子”很感兴趣,也读了这一内容,觉得作者将动作描写得特别精彩,请帮助她完成积累。

      盛、

    4. (4) 读了“名作家笔下的端午”,你是否也有了感触,请留下你“笔下的端午”。
  • 14. (2023·兰溪) 阅读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温馨提醒:文章较长,先一气呵成完成第一遍默读,再根据问题默读文章。

    一顶军帽

    ①红军长征路过村子时,村里的老人告诉阿柴,红军是给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于是,他整天跟在战士们身后,看着红军带领乡亲们打土豪、分粮食,与乡亲们一起推磨、割草……他看到红军战士头上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军帽,越看心里越痒痒。一天,阿柴找到指导员,说:“报告指导员,我要参加红军!”看他一脸倔强的神情,指导员同意了。

    ②部队走得急,军装来不及发。阿柴对指导员说:“那军帽呢?头上没有军帽,算什么红军呀!”指导员摸着他的头,说:“别急,以后一定发给你!”阿柴只能一边行军,一边惦记着那顶神气的军帽。

    ③就这样,他跟着部队进了雪山。巍峨壮丽的雪山寒气逼人,泛出刺眼的白光。宣传队的战士们在队伍中穿梭着,每当走过阿柴身边,他们总是会说:“____”听了宣传队战士的话,阿柴觉得翻过雪山并不困难。

    ④进入雪山后没多久,阿柴的鞋子就破得没法穿了。他的双脚很快就被冰雪冻得麻木了,双腿也慢慢被冻僵。它们开始不听他的指挥,每一步都像灌了铅一样。“扑通”一声,阿柴倒在了地上。他想要站起来,但是怎么努力都没有用。

    ⑤指导员从后面赶过来,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看到阿柴那黄黄的小脸冻得发青,看不出一丝血色,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他急切地把阿柴无法动弹的双腿焐(wù)在怀里。阿柴摇摇头,目光暗淡地说:“指导员,这路太难走了,我实在走不动了。”指导员没说话,在干粮袋里摸索了一阵,掏出一小块煮熟的牛皮,用冻得发抖的手哆嗦着递给阿柴。阿柴没有去接,他知道这是指导员舍不得吃节省下来的口粮。更何况指导员在战斗中受过伤,现在还没恢复呢!指导员硬把牛皮塞到阿柴手里,说:“快吃,一切行动听指挥。”阿柴颤抖着接过了牛皮。牛皮下肚,阿柴感到身体暖和了一些。指导员把阿柴扶起来说:“站起来!你可以的。”阿柴慢慢地站了起来,但这时,他发现指导员的脚像是被冻在地上一样,迈不开半步。阿柴拼命帮指导员搓着双脚,又搬着指导员的脚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指导员终于缓过劲来,又能勉强迈开步子了。

    ⑥指导员拍拍阿柴的肩膀说:“我要跟你打个赌。我们来比一比谁先翻过雪山,你肯定比不过我。”阿柴说:“那可不一定,我行军速度可快了!”“要是你比我先翻过雪山,我的军帽送给你!”指导员认真地说。阿柴的眼睛亮了,二话不说,拄起木棍,迈开大步在齐膝深的大雪中走了起来。虽然又冷又饿,可一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军帽,他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指导员看着阿柴,心里想,年轻人是希望,是未来,他们一定要到达胜利的终点。指导员叫住了阿柴,不紧不慢地说:“阿柴,我看你还不一定能赢得我这顶军帽呢。”阿柴不服气地说:“指导员,我一定比你快!”对军帽的渴望让阿柴全神贯注,尽管走得吃力,但是每迈出一步都强而有力。指导员渐渐落在后面,他停下了步子,再次叫住阿柴。他庄重地把自己的军帽摘下来,戴到阿柴头上,又正了正,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说:“阿柴,你赢了。”阿柴拒绝道:“我可不需要你让我,我靠自己的真本事来赢。”“哈哈,你已经赢啦!比赛到此结束,你看你比我往前多走了一大段呢。”指导员又拍拍阿柴的肩膀,微笑着说,“快走吧,不要误了下山的时间。”

    ⑨阿柴虽然觉得指导员说的话有点怪怪的,但是掩不住戴上军帽的满心欢喜。他乐呵呵地摸了摸军帽说:“那,那我就戴着吧。”阿柴感觉自己戴上军帽,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了。

    ⑩过了一会儿,阿柴意识到指导员没有跟上来,他回头看去,发现指导员一动不动地坐在雪地里。他赶紧跑过去,喊着:“指导员!指导员!”谁知,指导员就这么突然倒了下去,脸上还留着刚才的笑容。阿柴一下子跪倒在指导员身边,大颗大颗的泪珠滴落在指导员那冰冷的脸上。

    ⑪苍茫雪山,堆琼积玉,雄伟壮丽,刺眼的白光越发犀利。阿柴的眼神却越发坚定,特别是阿柴军帽上那颗红色五角星,在弥漫的风雪中显得尤为耀眼……

    (取材于俞春放《十四岁的长征》)

    1.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2. (2) 联系上下文,将第③自然段中宣传队战士的语言补充在横线上。
    3. (3) 品味细节。

      ①指导员没说话,在干粮袋里摸索了一阵 , 掏出一小块煮熟的牛皮,用冻得发抖的手哆嗦着递给阿柴。从文中“摸索了一阵”可以看出

      ②他庄重地把自己的军帽摘下来,戴到阿柴头上、又正了正,端详了一会儿,你赢了。”

      这句话描写了指导员的言行,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指导员这样做的原因是:

    4. (4) 文章以“一顶军帽”作为题目,选出对此题目评价最准确的一项____。
      A . 指导员用“一顶军帽”不断地激励阿柴,使阿柴最终能够鼓起勇气,继续前行。 B . “一顶军帽”是串联阿柴成长经历的线索,寄托了革命前辈对年轻战士的期望。 C . 文中多次出现的“一顶军帽”,见证了阿柴翻越雪山的经历与他的精神成长。 D . “一顶军帽”是红军战士头上缀着五星的八角军帽,在苍茫雪地上显得最耀眼。
    5. (5) 选一选,并回答问题。

      A.外貌

      B.神态

      C.言行

      ①他看到阿柴那黄黄的小脸冻得发青,看不出一丝血色,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

      ②他赶紧跑过去,喊着:“指导员!指导员!”

      ③阿柴的眼神却越发坚定,特别是阿柴军帽上那颗红色五角星,在弥漫的风雪中显得尤为耀眼……

      A.联系以上描写,结合全文,你觉得阿柴是一位怎样的小战士?

      B.本文并没有交代阿柴是否翻过了雪山。你推测阿柴能翻过雪山吗?联系全文,写出你的推测与依据。

      我的推测:

      依据:

四、语言运用与表达(30分)
  • 15. (2023·兰溪) (30分)语言运用与表达。

    作家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述了自己小时候一个星期天的经历,表达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发生过特别的事情,遇见过特殊的风景,获得了别样的体验?在你的想象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经历一场奇遇,解开一个谜团,见证一个奇迹?请以“那个星期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②写出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化。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4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