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以上材料判断,圆山文化大致存在于( )
时间 | 地点 | 参与诸侯国 | 概况 |
公元前354—前353年 | 桂陵 | 齐、魏、赵 | 围魏救赵,魏军大败 |
公元前341年 | 马陵 | 魏、齐、韩 | 齐败魏军干马陵 |
公元前260年 | 长平 | 秦、赵 | 秦军坑杀赵国40多万降兵 |
第二幕 | 好国君秦孝公:求贤若渴 |
第四幕 | 舌战群儒: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第八幕 | 身虽死,法尤存,大秦帝国正崛起 |
成语 | 揠苗助长 | 杞人忧天 | 滥竽充数 | 东施效颦 |
来源 | 《孟子》 | 《列子》 | 《韩非子》 | 《庄子》 |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以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作为判断文明的标志,具有可辨识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建筑——宫殿的出现(往往与其他区域相隔离)、随葬品丰富且具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礼器的大型墓葬的出现,贵重资源和高等级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为统治者所掌控、战争和暴力成为社会常见的现象、稳定的分层级的区域社会等,核心要义是国家的产生。
——王巍《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丘陵地带有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祭坛上权责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诸侯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
材料一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要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质地坚固,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后来又有了人工贝、金属贝。
材料二
(楚)庄王以为币(指蚁弄钱)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指楚相孙叔教)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司马迁《史记·循史列传》 | 楚国蚁鼻钱(长约1.5—1.9cm,宽约1.1cm,重量一般为2g左下) |
材料三
秦统一中原后,制定了统一的货币(如下图),并将其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钱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这一货币的造型是秦代“天命皇权”的象征。《吕氏春秋》曰:“天道圆,地道方,圣人所以立上下。” ——摘编自张功臣《钱眼里的中国》 | 秦半两钱 |
材料一 “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其极致处,则要君主完全以法为教,扫除异己……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交融、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