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

更新时间:2024-08-08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与其生活的轨迹相距甚远,因此,非遗类短视频的内容若仅停留于非遗文化的表象传播,很难引发年轻群体的共鸣与关注。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共同经验范围”的概念,指的是“所有参与者都带了一个装得满满的生活空间,固定的和储存起来的经验进入这种传播关系,他们用这些经验来解释他们得到的信号和决定怎么样来回答这些信号。”由此可见,非遗类短视频进行大众传播,需要注重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当今社会的各种潮流相结合,以此重构话语系统,使非遗类短视频内容得以优化,得到多元化的呈现,获得更多人的认同。

    短视频内容的破圈现象,出现在媒体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的环境下,并且由于市场大力推行跨界发展,逐渐形成“短视频+”融合发展模式,以此增加平台流量,在吸引粉丝的同时推动商业变现。如“短视频+电商直播”实现了内容和商业模式的互补,拓宽非遗文化的传播渠道,达到裂变式传播的目的。短视频的时长较短,而直播播出的时间较长,同时直播可以使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与受众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有利于传承人个人权威身份的建立,与受众建立更深的信任关系,提高非遗产品的销量。

    融媒体时代,非遗与互联网结合的同时,还可以将其与其他相关产业结合谋求共同发展,如“非遗+教育”“非遗+旅游”等,以此拓宽非遗的传播渠道,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如2019年4月,奇人匠心受邀参加抖音非遗发布会,其创始人也通过峰会演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年奇人匠心还于线下举办亲子手工体验馆,邀请旗下非遗大师现场教授非遗技艺,包括陶艺、油纸伞、泥塑、石雕、木雕、扇艺、剪纸等,将线上传播延伸至线下,线上线下合力推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从非遗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路径。将非遗文化与短视频平台融合,也会对非遗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基于目前非遗市场化环境,除专门由MCN运营的非遗矩阵账号外,由于有视频行业和市场专业人员的支持,非遗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但是非遗产品及非遗文化大部分还是以个体形式进行经营与传承,不利于形成品牌,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对非遗文化进行跨界整合,有助于增强非遗文化与社会各领域的粘合度,同时,在短视频平台打造非遗IP,不仅有助于增加粉丝量,扩大传播范围,还可以增强其商业转化力,解决目前非遗账号变现困难的问题。后消费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为满足心理和精神需求,因此商品背后所呈现的价值观、财富地位等,对于个体在群体中明确社会地位和获得自我满足感非常重要。由此可见,非遗类产品通过跨界整合营销,打造非遗IP,构建非遗文化品牌,并以短视频平台为依托进行品牌营销,扩大非遗的品牌知名度,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能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摘编自李坤钰《非遗类短视频的创造性转化》)

    材料二

    首先是缺乏有影响力的民间“意见领袖”。

    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主体主要有几类:一是主流媒体官方认证的短视频账号,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二是各地共青团省委官方账号及各地文化旅游厅等的政务类账号;三是红色旅游景区及纪念馆,红色文化相关研究中心、协会等的官方账号,如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齐鲁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四是以红色文化为传播内容的个人账号,账号主体大多为红色景区、纪念馆以及从事红色文化旅游与培训的工作人员,粉丝不足百万。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短视频创作不以盈利为目的,个人创作者很少涉足与深耕,而账号的内容生产与运营需要花费时间,不少个人创作者也没有精力、能力持续地把想法转化为短视频成果,致使红色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缺乏有影响力的民间“意见领袖”。

    其次是青年用户关注不足,与受众情感疏离。

    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选取新榜指数较高的政务账号以及个人账号进行分析,会发现目前红色文化短视频受众大都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而网民占比32.9%的30岁以下青年关注度严重不足。

    青年用户关注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创作形式固化、老旧。多用“图片+音乐+出镜讲述”的形式“搬运”红色故事,内容理性严谨同质化、缺乏情感温度,宣教气息浓厚。一些账号则通过剪辑红色影视作品进行红色文化传播,虽浏览量高但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缺乏二度创作,难以获得价值认同。

    二是互动不畅,受众反馈得不到及时回应,难以固粉。评论区鲜少有互动与反馈,就不易形成观点的同频共振,也不易实现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圈层传播,达到思想引领效果。还有就是“信息茧房”桎。

    短视频平台多采用算法定向推送,“信息茧房”使用户囿于自我“兴趣”,信息获取逐渐同质化。如果红色文化相关内容不被用户选择,平台很难再为用户推送同类内容,造成一些红色文化优质内容也传播力度不足。

    (摘编自《红色文化短视频如何“破圈”》)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非遗与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相距较远,所以停留于表象的短视频传播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关注。 B . 非遗类短视频想要获得更多人的认同,需要与当下的社会各种潮流相结合,多元呈现其文化内涵。 C . 短视频拓宽了非遗文化的传播渠道,但也对非遗文化传播的有效性真实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D . 以个体形式进行经营与传承的非遗产品,不利于形成品牌,难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吸引粉丝并推动商业变现,市场大力推行跨界发展,逐渐形成“短视频+”发展模式。 B . 打造非遗IP,既可以增强其商业转化力,又能扩大传播范围,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C . 红色文化旅游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精力、能力持续地把想法转化成视频成果,影响力有限。 D . 简单“搬运”红色故事,缺乏生动有温度的讲述,使得一些青年人对红色短视频缺少兴趣。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论据是( )
      A . 抖音平台中@非遗竹编老李(兆铭),通过剧情创作并与热点结合,同时融入非遗竹编的匠心文化,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截至目前其粉丝达407.7万,总获赞3914.1万。 B . 在齐鲁频道制作的《山东历史名人防疫指南》中,李清照和辛弃疾告诉大家“知否知否,应是勤通风勤洗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疫苗接种处”。 C . @碰碰彭碰彭因在法国街头用古筝演绎《十面埋伏》《克罗地亚狂想曲》等中外名曲,推广中国传统民乐而走红网络,成为了一名千万级博主。 D . 2023年3月奇人匠心携手中国妇女基金会助力“星巴克乡村妈妈加速计划”,以女性赋能及保护非遗手工艺为目标,为贫困乡村妈妈们提供技能培训,实现居家就业创业。
    4. (4) 红色文化短视频如何“破圈”?请结合两则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5. (5) 短视频《如愿》感人至深,引起人们广泛注意。请结合材料二,对此现象加以分析。

      2022年9月16日,中韩两国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新华社发布的短视频《如愿》,除了仪式现场画面外,还用了三段老兵采访讲述抗美援朝故事。战争细节与老兵们的感性话语配以新中国成立70年前后武器装备与军事力量对比,在音乐“我也将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的烘托下,大大提升了内容的感染力。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袭人当着宝钗的面说起宝玉挨打是因为薛蟠,却被宝玉拦下,可以看出宝玉已经知道是因为薛蟠才导致他被父亲打。 B . 宝钗来看望挨打的宝玉,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显示了她的稳重,高调探望也显示了她的谙于世故。 C . 黛玉在宝玉挨打后,偷偷地溜进怡红院探望,两个眼睛肿得像桃儿一样,显示出她对宝玉的深切关心。 D . 在宝钗的话语里,可以看出薛蟠是个毫无防范之心、心直口快的人,也可以看出宝钗不认同宝玉素日与那些人来往。
    2. (2) 对文本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看望挨打后的宝玉,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袭人、宝钗、黛玉言行进行对比,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B . 黛玉见宝玉,作者写了宝玉的动作和体贴黛玉的话,宝玉反客为主,从侧面突出黛玉对宝玉的关爱。 C . 黛玉知道是凤姐来了便从后院走了,她担心凤姐取笑她哭肿的眼睛,通过细节描写,看出黛玉对凤姐的厌恶。 D . 宝钗、黛玉看望挨打后的宝玉时,语言丰富深刻,含蓄丰蕴,言有尽而意无穷,体现曹雪芹高超的艺术笔力。
    3. (3) 文中画横线处,宝钗见到宝玉后说的话中用了人称代词“我们”,而不用“我”,这体现了宝钗怎样的形象特点。
    4. (4) 黛玉看望挨打的宝玉之后说了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纵观《红楼梦》全书,分析黛玉说这句话时的复杂心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节选自姚鼐《论李斯》)

    1. (1)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设所遭值A非始皇二世B斯之术C将不出D于此E非为F仁也G亦以趋H时而已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乃”,竟然,与《庖丁解牛》中“乃中《经首》之会”的“乃”用法意义相同。 B . “业”,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乐”活用类型不同。 C . “坐”,连坐,与《鸿门宴》中“因击沛公于坐”的“坐”用法意义不同。 D . “逆”,猜测,与《出师表》中“凡事如此,难以逆料”的“逆”用法意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对比分析了“用客治国”和“逐客资敌”两种策略,从正反两方驳斥了驱逐客卿之策,比喻形象贴切,气势充沛雄厚。 B . 姚回顾了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凭借地势、逐步富强、兼并诸侯的过程,这些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也有相对应的叙述。 C . 商鞅在秦中期就让孝公焚毁《诗》《书》,到了李斯进一步推进严法酷刑,是因为秦始皇本来赞同法术之学而非习惯延续。 D . 李斯严惩儒生,毁灭夏商周的成法而崇尚督察责罚,并非推行荀子学说,而是迎合秦始皇和秦二世,只是为了趋附时事罢了。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②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

    5. (5) 根据两则材料,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材料一

      材料二

      李斯的观点

      苏轼的观点

      姚鼐的观点

      驱逐宾客是成就其他诸侯霸业的错误做法。

      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导致秦王朝覆灭。

      姚鼐的理由一

      姚鼐的理由二

      姚鼐的理由三

      法家学说让秦国灭亡,而不是李斯让秦国灭亡。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断虹霁雨

    黄庭坚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 , 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①此词写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作者谪居西南之时。②:酒名。③金荷:金质莲花酒杯。④坐来:马上。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在写赏月时,连带以三个问句发问,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 B . 词中嫦娥是作者精神的投映,她从清冷的月宫飞驰而来,悲戚哀婉,孤苦凄冷。 C . “共倒金荷”三句,写离家万里,难得今宵畅饮,举起酒杯和青年朋友相互祝酒。 D . 全词想象瑰丽,意境开阔,写景抒情完美融合,笔墨淋漓酣畅,有一种豪气充斥。
    2. (2) 《宋史·黄庭坚传》载黄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简析本词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
  • 5. (2024高一下·金华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以宏阔与渺小对举,勾勒画面的两句是“

      ”。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建筑极高|气势壮美恢宏。
    3. (3) 苏洵《六国论》中,明确齐国灭亡的原因是“”,这也论证了“”观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扇子又称凉友,本是引风消暑之物,在日用而不觉的历史长河中,悄然演绎成了独特的视觉符号:诸葛亮“羽扇纶巾”    A     、济公手摇蒲扇法力无边、唐伯虎扇面赋诗风流调……这些     B     的人物,手中皆握有一把标志性的扇子,成为历代画师描摹其形象的点睛之笔。古人爱扇,并赋予其人文价值。友人之间会相互赠扇,有的地方还有端午赠扇的习俗,更不用说戏曲、相声等曲艺形式都把扇子纳入重要道具。

    扇有千百种,为啥漆扇能够走红出圈?这与漆染技艺下的“无法预计”之美    C    。游客参与制作漆扇的技术门槛较低,①只有将白色扇面置于调制好的色漆中,②便能以漆为笔、以水为墨,③色彩交错随机而成,山川水影跃然纸上。④最妙的是,不同的色漆搭配,⑤辅以点、甩、弹、划等不同手法,⑥叠加水流方向、着色速度等“一半天意、一半人为”,造就了每把扇面纹路的独一无二。做好后还能在上头盖章或题字,留下回忆或寄寓期待,颇有一番趣味。实在要是运气不好“翻车”了,也能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新一轮调侃和“挽尊”。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B .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C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 . 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3) 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到中医,大家普遍认为它代表着传统 , 似乎落后于时代。中医学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它的理论并不落后,甚至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医认为人体经常处于“健康”与“疾病”两种状态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因此中医说的疾病,多不是固定不变的病灶, ① 。有些疾病已成病灶,中医也强调病灶的可转化性,比如,胸痹虽然略同于冠心病,但是,中医认为它是可通的“痹”,而不是具体病灶形态,一个人的气滞、痰凝、血淤, ②  , 但中医强调其可散可消,着眼点在可转化,而不是研究病灶内部结构。这样动态辩证的认识疾病,与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完全不同的。中医推崇“治未病”,主张 ③  , 就要根据征候辩证论治,这正是未来医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的人,把人的发展看作是大自然自身运动变化的结果,人内在的脏腑与自然天地四时之气相通相应,平衡协调,这是从生态和谐的角度认识生命。中医的诊疗措施完全是以人为主,望、闻、问、切的诊判方法体现出中医是地地道道的人的医学,也实实在在透射出中医包蕴的人文精神。

    1. (1) 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班主任开班会的时候夸奖说:“最近大家的学习比较努力,有一股拼劲。” B .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不足八万字,是一本典型的“大家小书”,值得我们研读。 C . 在道路上,经常看到“绿水青山是咱家,大家不要破坏她”一类的标语。 D .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公认的大家闺秀,通常很少直接表现自己的性情。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要素及表达效果。
四、作文(60分)
  • 8. (2024高一下·金华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人都倾向“大团圆”的传统审美,但我们还要去欣赏《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祝福》《红楼梦》等悲剧作品;我们都期盼现实生活的和美喜乐,但我们还要以悲悯和良知去感受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