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雨天气的白天,空气温度相对较低,越靠近地面,声音的射线向空中弯曲,因而地面上的人就不容易听到远处的声音。在天气晴朗时的傍晚,地面热量开始向空中辐射,使得在一定范围内,声音射线向下方弯曲,声能多半沿地面传播,人耳便容易听到声音。基层气象工作者还把夏日傍晚的雷声大小作为天气预报的辅助指标。
(1)声音以的形式传播。通常情况下,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请你根据资料推测:声音在2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
(2)声音在(选填“雨天”或“晴天”)更易传播;
(3)夏季的中午,水泥、柏油路面的温度很高,相比之下,此时声音的射线向(选填“地面”或“空中”)弯曲。
(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车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理由是。
(2)从A点开始计时,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请补全表中数据。
路程(m) | 运动时间(s) | 平均速度(m/s) |
sAB=0.3m | tAB=0.5s | vAB=0.6m/s |
sBC=0.9m | tBC=0.5s | vBC=m/s |
sAC=1.2m | — | vAC=m/s |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AB(选填“>”“<”或“=”)vBC。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与实际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需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选填“长”或“短”)一些,这可以通过(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来实现。
(1)实验中,在闹钟的下面垫一个泡沫块的作用是;
(2)在抽气过程中会发现听到的铃声(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大小不变”);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将(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
(3)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猜想A:声音响度可能跟频率的大小有关;
猜想B:声音响度可能跟振幅的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他的猜想,小东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起到的作用是,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
(2)用小锤施加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轻触音叉后被弹开的距离较;用小锤施加较大的力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轻触音叉后被弹开的距离较。由此现象可验证小东的猜想(选填“A”或“B”)是成立的;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被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①声波可以在中传播;②声波能传递。
站名 | 到时 | 发时 | 停留 |
苏州 | 始发 | 06∶40 | —— |
阳澄湖 | 06∶50 | 06∶52 | 2分 |
昆山南 | 06∶59 | 07∶02 | 3分 |
上海 | 07∶20 | 终点 | —— |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苏州站驶往上海站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列车由苏州站驶往上海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该列车全程以设计时速250km/h匀速行驶,不考虑经停时间,则从苏州站驶往上海站需要多长时间?
(1)超声波在0.3s内传播的距离;
(2)小车运动的路程(图乙中的s);
(3)求出小轿车的速度并判断其在此路段是否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