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好奇》节选
【乙】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①;②。
一封来自火星的信
地球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 ”号火星车。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踏上火星表面,开始为期90个火星日的工作啦
去年7月,我跟随“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蔚蓝星球顺利发射。这一路,我完成多次轨道“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机动”,一次酷炫的“太空刹车”。就这样,经过长途跋涉,我终于成功着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火星。
这次我不远万里来到火星,自然是身负重任。自古以来,对于这颗遥远而神秘的红色星球,人类最关心的问题有三个:火星上究竟有没有生命?火星起源结构和环境都是怎样的?能否在火星建立人类第2个栖息地,移民火星?为此,我国的科学家们也给我布置了具体的任务。简单说,我的工作一是拍照,看看火星什么样。二是探测,分析火星的表面有什么,内部有什么。
①别看我说的轻松,人类探测火星成功率仅有50%左右。而我国第一次火星探测就挑战了最高难度的任务:我先要围着火星转圈圈,接着收起“降落伞”,落在火星表面,然后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火星上四处溜达。现在,这次任务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
对了,谢谢你们一路上的留言,美好的祝愿我都收到啦!最后我想说,我很喜欢你们帮我选的名字——“ ___”。我会带着名字中这段古老悠远的神话、带着新的时代希望,成为一颗照亮宇宙和中国行星探测的火种。
“ ___”号火星车
2021年5月15日
发射 ① ② ③ 着陆
A.我国的火星探测挑战了最高难度的任务,这次任务现在才走到第一步。
B.句子①中“左右”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去。
①围着火星转圈圈
②收起“降落伞”,落在火星表面
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火星上四处溜达
A.巡视探测火星
B.环绕火星
C.从火里采样返回
D.在火星上着陆
资料袋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A.嫦娥:因偷食不死药而奔月成仙。 B.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有“女娲造人”的典故。 C.祝融:上古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 D.盘古: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有“盘古开天地”的典故。 |
我们该追的星
[材料一]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涌现了一代代的杰出科技工作者。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浇灌心中理想,点亮精神火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袁隆平(1930-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屠呦呦(著名药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败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材料二]我的追“星”档案
姓名:董存瑞(13岁当选儿童团团长。15岁参加龙关、赤城战斗,19岁在攻打龙化战斗中壮烈牺牲。) |
①屠呦呦、袁隆平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
②从材料二中发现董存瑞年纪虽小,但参加不少战斗,是名副其实的抗战小英雄。( )
③董存瑞、袁隆平、屠呦呦的精神都可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形容。( )
人物 | 事例 |
董存瑞 | 为了开辟我军的前进道路,舍身炸暗堡。 |
| |
|
姓名:
主要成就:
追星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