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

更新时间:2024-08-12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 1. (2024高一下·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些商业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包括直播平台、浏览器、搜索引擎、影音软件等新媒体平台,都在运用算法这个“读心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创造出一种新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信息获取已经从“大海捞针”进入“私人定制”模式,不过,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价值和利益的天平上,算法成了利益的砝码,一切围着流量转,唯点击量、转发量马首是瞻,“标题党”泛滥,导致价值取向跑偏,内容沦为附庸。

    在“网红爆款”刷屏的网络世界,用户的注意力成为最稀缺的资源,“10万+”的阅读、百亿量的点播成为竞相追逐的“眼球经济”。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新媒体平台打着定制服务、精准推送的幌子,让算法变成了打擦边球的工具。无论是有心搜索一个词条,还是无意点开一个链接,千篇一律的同质化信息,形形色色的商业广告,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打着个性化推荐的旗号粉墨登场,一股脑儿、无休止地推送过来,让广大用户被迫接受。这就好像捅了马蜂窝,各种信息瞬间扑面而来,让用户在算法的“牢笼”里被蜇得“遍体鳞伤”。

    先进技术原本应该带来的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而不是潘多拉的魔盒。技术再怎么变,传播渠道再怎么变,内容为王的地位没有变,也不会变。离开权威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内容,再强大的算法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些新媒体平台口口声声称自己只是“新闻的搬运工”,结果让大量来路不明、藏污纳垢的信息横行在网络空间。“搬运”什么要讲规矩、讲责任,决不可任性为之,更不能以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借口去搪塞。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算法隐藏着设计者的立场。有的新媒体平台频繁地调整改变算法,这是技术的创新吗?当然不是,无外乎是利用算法实现最大推送量,获得最高点击率,说到底是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新媒体平台应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担负起与媒体角色相对应的社会责任,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内容推送少不了“总编辑”,算法再精良也要装上“安全阀”,要提高平台使用透明度,畅通用户的设置渠道,将信息的选择权还给用户,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要加强内容把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以“人工推荐+智能筛选”来优化推送方式,大力传播和弘扬主流价值,不能让“有意思”代替了“有意义”。

    (摘编自羽生《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

    材料二:

    在各类资讯铺天盖地的今天,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推荐其最喜闻乐见的资讯,降低信息过载,提高阅读效率。然而个性化推荐也常常夹带“私货”,鱼目混珠,甚至会给用户带来认知风险。以新闻和评论为例,个性化推荐的结果是每个人收到的资讯都是为其量身定制的,像一份“个人的报纸”。这必然导致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越来越多自己偏好的信息,其他信息则被屏蔽,如同自己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导致思想的偏狭,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茧房”。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信息茧房”的出现,就限制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和使用,用户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是从容应对个性化推荐新生态,避免受困于“信息茧房”的主动举措。

    提高信息素养首先要着重培养“信息意识”。在个性化推荐如此普及的环境中,理解、甄别各种推荐信息的自觉和能力非常重要。当用户在购物网站寻找一个商品时,推荐列表中可能夹带着额外付费的商品;当用户打开视频手机应用时,推荐视频中可能夹带着软广告。良好的信息意识能让用户在第一时间自觉地判断推荐信息的真伪与价值,从而在面对推荐列表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做好自己的“把关人”。

    善用个性化推荐服务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另一个方面。用户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工具和资源解决复杂问题,其中就包括利用个性化推荐服务。用户的搜索、浏览记录,点赞、转发等行为是算法确定用户偏好和需求的依据。用户通过积极主动地挑选信息的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能够为算法提供精准推送的依据,克服信息过载,从而高效获取、处理、分享信息。

    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与冲击、便利与安全之间的矛盾始终共存同在。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一部分,个性化推荐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用户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是应对个性化推荐新生态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熊璋《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从容应对个性化推荐的新生态》)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用户获取信息变得更精准便捷,但同时也出现了内容质量低下等问题。 B . 为了实现定制服务、精准推送,并获得用户的注意力,新媒体平台使算法彻底沦为了打擦边球的工具。 C . 用户的偏好既是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为其量身定制推送信息的依据,也是造成“信息茧房”的原因之一。 D .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便利与安全的矛盾,用户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有助于其从容面对个性化推荐新生态。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算法仅仅用于追逐商业利益,平台用户就可能会被推送大量同质化、商业化或者虚假化信息。 B . 先进的技术应服务于传播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内容,不负责任的“搬运”会导致网络藏污纳垢。 C . 追求经济效益的新媒体平台无法担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难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能强化价值引领。 D . 受困于“信息茧房”的用户可能会失去接触更广阔的信息领域的机会,导致信息窄化、认知固化。
    3.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特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运用大量事实论据,批判一些平台忽视内容、滥用算法的做法,体现了说理的针对性。 B . 材料二辩证分析了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的弊端与好处,认为其对于用户而言利大于弊。 C . 材料一中“读心术”“牢笼”“安全阀”使用了比喻论证,使说理形象化,更易为读者接受。 D . 两则材料都认为应扬长避短地使用算法,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用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场。
    4. (4) 两则材料都能“对症下药”,针对个性化推荐存在的弊病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2024高一下·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的故事

    李浩

    事实上,自从被囚禁的那一天起,安乐公刘禅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暗暗“遥望”他曾经的蜀国。只是,他不敢在任何人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包括他的王妃。

    他表现得不思蜀。他不听蜀乐,不读和蜀有关的书籍,同时也尽可能地不亲近自己旧日的蜀臣,就是他们在求见自己的时候,安乐公也总是寻找理由推脱;就是见了,他也是一副憨直、木讷的样子,只和你谈文学、绘画、吃到的食物,而且时不时冒一两句极为愚蠢的傻话。“唉,我们的皇帝已经不再想他的蜀国啦。”他旧日的大臣们泪流满面,大幅度地摇着自己的头。

    如此过了一年,又一年。他装得很像,甚至连他自己在后来的时间里都相信了,他本是不思蜀的,他已经安于现在的境遇并真正地安乐了起来,他的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木头,是的,他的脑袋里塞满了木头,在晚年,身躯肥胖、走起路来总气喘吁吁的刘禅迷上了根雕。他带着自己的仆人、侍卫和乐师一起漫山遍野地寻找,寻找各式可以雕刻的树根,然后将它们拉回自己的安乐公府。“你们看,你们看!”刘禅一副天真而欢乐的样子,“它们多棒!我今天一定能吃掉三个馒头!”

    就在他沉迷根雕的那段时间里,强大的曹魏王朝急速崩塌,此时的皇帝已是司马炎,不过,这一巨大的变化对他刘禅的影响却是微小的,不过是侍卫、仆人和乐师更换了几个人而已。新来的侍卫与仆人继续跟着他上山挖树根,继续把那些废弃的雕塑送进灶膛。已经这么多年,没有人真正地注意到刘禅的生活,包括他的那些自顾不暇的旧臣们。

    说无人注意似乎也有点儿不妥,这一日,一位名重京城的道士受武帝司马炎之托前来探望刘禅,刘禅自然不敢怠慢。他端出了好茶,点燃了府里面最昂贵的香,并兴致勃勃地领着道士参观了他的收藏室。气喘吁吁的刘禅走得很快,他总是急于知道这位道士的看法:“先生,你看你看,这个是不是蛮好?我告诉你,我还有好的!把它弄成这样,我可费劲啦!先生你看看,你再仔细地看看……”

    周围并无耳目。道士要坐下来,他用手里的拂尘轻轻地把椅子上的尘土扫了一下,然后盯着刘禅的眼睛:“安乐公啊,你还是百密一疏,你知道自己疏在了哪儿吗?”道士用拂尘在空中挥了一下,“你所雕出的,都是鸟。各种各样的鸟。它们当然透露了你的心思。”

    “什么心思我不明白,请先生明示。”

    道士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喝下了刘禅亲手奉上的茶。“味道并没你说得那么好。唉!”临走的时候,道士悄悄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没事的时候,安乐公可以浏览一下。或许有些用处。”

    “我不看,”刘禅气喘吁吁地摇头,“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我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儿,我就是不爱看书……”

    书还是被留了下来。刘禅在道士走后不久便坐在角落里专心地看起来。刘禅的晚年,在完成他的根雕和对这本没有被记载的书的阅读中度过。后来,他更老了,即使不去爬山,单单坐在床上就忍不住气喘吁吁,根雕的嗜好也就停了下来。但他还是习惯躲进自己的收藏室,一遍遍抚摸自己雕成的鸟。它们的翅膀都是张开的,尽管刘禅的雕工让人实在难以恭维,但每个目睹这些根雕的人都能看得清楚,他雕的是正在飞翔的鸟。

    尽管安乐公府后面的波涛汹涌始终未曾对刘禅的生活有太多波及,但他的最后时刻还是一天天临近。躺在床上不能移动的刘禅患上了一种怪病,他的皮肤似乎在慢慢地硬化并且一点点变白,他的王妃用手敲击,变硬的皮肤竟然会有敲击蛋壳那样的声响。刘禅告诉王妃,在他死后先不要声张更不要下葬,就让他在床上这样躺着,他的身体会慢慢地变成一枚鸟蛋一样的东西。再过上六七天,他就会在蛋壳中重生,变成一只鸟。“我要,飞回我的蜀……蜀地去。”

    “您是不是在发烧?我给您倒点水来。”

    “不,我不是在说胡话。你要相信我,这是真的,这也是我唯一的希望啦。”“可是,您怎么会这样想……我无法理解也无法相信。”

    “你还记得前几年来过的道士吗?他送给我一本书。我是按照书里说的……”刘禅说得没错儿,在他死后,他的身体慢慢地萎缩,变白,变硬,变成了一枚硕大的鸟蛋。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王妃也真的没有向外发丧,她只是说,安乐公病得不轻,而且怕受风寒不能见人,包括侍卫和仆人都不能见。她要求厨师每日做好饭就给她送到门口,她会极为小心和精心地喂给这个病人。厨师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她。

    一天。一天。

    到了第七日。可是蛋壳里始终没有动静。一直守在一侧一眼不眨的王妃当然心急如焚,她不知道自己迎接的将是什么,她不知道刘禅会不会真的“破壳而出”并变成一只鸟。早晨,正午,黄昏。一直到半夜,这枚石头一样的“蛋壳”终于有了动静,它从一处裂开一道缝来,露出了一部分,极像鸟的喙,带着淡淡的黄色。“啊,真的是啊!”王妃自然是兴奋不已,她更专注盯着,盯着这只鸟继续破壳。

    夜半,蛋壳终于完全裂开,一只很小的雏鸟从壳里面钻出来。“我的王……”王妃抚摸着雏鸟身上湿漉漉的绒毛,心里泛起一丝丝的失望。它竟然这样小,这样弱。它竟然,一身的绒毛,它们根本不是为飞翔准备的。看来,她还需要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将这只鸟慢慢养大才行。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习惯躲进自己的收藏室,一遍遍抚摸自己雕成的鸟”,表现出刘禅表面虽沉迷根雕,实际上却时刻不忘回到蜀地。 B . 道士探望刘禅之事虽小却一波三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道士对刘禅茶叶味道的否定,表现了他对刘禅满足生活现状的失望。 C . 厨师“想了想”才答应王妃的要求,暗示出安乐公府内人际关系复杂,透露出刘禅在家中也不敢表露心思的原因。 D . “早晨,正午,黄昏”一词一停顿,在对时间平静的叙述中,隐含王妃度日如年的焦灼,富有内涵与张力。
    2. (2) 刘禅变蛋化鸟这一情节虽然荒诞,但却有其合理性,请从小说情节发展逻辑的角度简要分析。
    3. (3) 小说结尾写刘禅化为一只鸟,并特别突出了其弱小,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3. (2024高一下·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或有言征阿党亲戚者,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奏曰:“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征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稷、契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 , 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纳其言。太宗宴于丹霄楼,酒酣,曰:“魏征、王珪,昔在东宫 , 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发言辄即不应,何也?”征对曰:“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陈论,若发言辄应,便恐此事即行。”帝曰:“但当时且应,更别陈论,岂不得耶?”征曰:“昔舜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臣面从陛下方始谏,此即‘退有后言’。”帝大笑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征拜谢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

    (摘编自《旧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经国之才 雅:优雅 B . 忠臣身受诛 夷:消灭 C . 能而任之 简:简练 D . 者效其忠 信:信任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B . 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C . 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D . 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3. (3) 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党,结党营私,徇私枉法。文中是指有人举报魏征偏袒亲戚,有违法之嫌。 B . 东宫,太子住的地方。文中代指李建成,魏征在被太宗重用之前曾经侍奉他。 C . 三驱,王者田猎之制。指田猎的时候设三面网,留一面不设,以便捕获猎物。 D . 垂拱,垂衣拱手,不亲理事务。文中指国君无须多费力气,就可治理好天下。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温彦博查办魏征被谤之事,尽管查无实据,但他依然认为魏征行为失当,理应受责。太宗先接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后经魏征辩驳,才醒悟过来。 B . 魏征希望做良臣而不做忠臣。在他看来,良臣不仅有美名,而且使国君显扬;忠臣却难逃身死国灭、徒留空名的下场。太宗认可了他的观点。 C . 魏征向太宗谏言,治国应当“十思”,弘扬“九德”,让臣子各尽其能,才能达到垂拱而治的境界,这体现了魏征直言敢谏、公忠体国的品格。 D . 面对太宗“发言辄即不应”的质疑,魏征引用舜的话进行回应,认为“退有后言”不合先贤要求,太宗虽然认为他举止轻慢但还是称赞他。
    5. (5) 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

      ②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 4. (2024高一下·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泛湘江

    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注】①晞:晾干头发。②未渠央,即未尽之意渠,同“遽”,急速;央,尽。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夜滩急”“北风凉”,通过描写行舟过湘江时的环境,渲染了感伤的氛围。 B . “此事天公付我”,表面上写感谢天公作美,实际上暗含了词人复杂的情感。 C .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生动描写了湘妃在江边起舞奏乐迎接词人的情景。 D . 全词将湘江人文典故、神话传说以及屈原文字融为一体,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 (2) 本词与《念奴娇·过洞庭》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词在表现这种人格时所用手法的异同。

      附: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5. (2024高一下·杭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3. (3) 《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统治者无限度地剥削人民,又对搜刮来的财富肆意挥霍的句子是:“?”
    4. (4) 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的确就不在于战争。
    5. (5)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3分)
  • 6. (2024高一下·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鲁迅认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我们知道:封建社会不把人当人,尤其不把女人当人。《三国演义》是男人的世界,女人是附属品;《西游记》中女子无非是些陪衬;而《水浒传》中女人或淫荡如潘金莲,或粗暴如母夜叉孙二娘。唯有《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作“水做的骨肉”。豪迈如史湘云,( ① );稳重如薛宝钗,( ② );敏感如林黛玉,( ③ );而薄命如香菱,跟着黛玉学诗,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令人悲欣交织;即使风趣诙谐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势利狠毒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

    ……

    《红楼梦》与其他的作品相比绝对是____的,至今难以被超越。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曹雪芹___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对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需反复揣摩品悟,____是要不得的。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令人喜欢,甚至值得欣赏。 B . 即使精明强干如王熙凤,她的势利狠毒、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 C . 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 D . 王熙凤势利狠毒,即使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谈游都令人喜欢,甚至值得欣赏。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B . ①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C . 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②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D . 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4. (4) 19.《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比如宝玉房中两个重要的丫鬟——晴雯和袭人。在《红楼梦》研究中,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之说。请结合原著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晴为黛影”或“袭为钗副”的理解。
四、写作(68分)
  • 7. (2024高一下·杭州期末) 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段不少于120字的短评,表达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或者阐发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改编自陈景凯漫画)

  • 8. (2024高一下·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任正非曾说:“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的确,每个时代和领域都不乏“领跑者”和“追随者”,他们的角色还可能相互转换。于个体而言,选择做领跑者还是追随者,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