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8-28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 1.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了以“寻幽访盛,溯源巴山”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巍巍巴山,千里延绵。群峰立,高耸云天。大巴山横于北纬30左右的汉水与长江之间,“巴”字所蕴含的厚重历史,造就了扑朔迷离的巴文化。

    穿越千万年时空,一片苍茫雄奇的土地,猛然崛起在亚洲的东方。斯时也,没有人类,只有[cānɡ]海横流,大陆漂移,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板块向北挤去,与东亚华夏板块发生巨大碰撞。[shà]时,仿佛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喜马拉雅横空出世,云贵高原猝然[chù]立。九州天地,日月星辰,草木葱郁,层峦[dié]嶂,河水带,山泉流青,波涛溅。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溶蚀切割出一道中华文化南北分野的屏障──大巴山。

    地壳的抬升和流水及岩溶的作用完善并形成了巴山大峡谷 , 四千多年前的夏代,这里的巴人,就进入了中华文明的史册。斗转星移,历史变迁,岁月的风尘也遮不住巴山大峡谷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巴山大峡谷所在的地域和巴人最早的记载都源于《山海经》为基础。[A]

    《山海经》载:“西南有巴国。”巴人自远古时就在今湖北、陕西、四川一带繁衍生息,发生了汉水流域的灿烂文明。但是巴楚之战中,巴国运途多舛,巴人马革裹尸 , 战争多以失败告终,据说,秦灭巴之后,巴人一支向鄂东而去,从此不见。巫山神女,缥渺如梦。就这样,被视为“神兵”的巴人,数千年里顽强征战于各强大的部族之间,虽然大多数历史阶段处境都极为艰难,但他们天性坚韧乐观,纵使不得已穿行于榛榛莽莽的秦岭、依然射虎豹、斩蛇蟒,渔猎耕种,为大巴山留下了独特的巴文化。

    巴人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以无畏与智慧在历史的洪流中铸就传奇。大巴山见证了他们的辉煌,巴文化因他们而永存!

    1.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屹立(qǐ)      横亘(ɡènɡ)    苍海    刹时 B . 屹立(yì)      横亘(ɡèn)     沧海    霎时 C . 萦带(yínɡ)    迸溅(bìnɡ)    伫立    叠嶂 D . 萦带(yín)     迸溅(bènɡ)    矗立    迭嶂
    2. (2) 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扑朔迷离 B . 巧夺天工 C . 马革裹尸 D . 榛榛莽莽
    3. (3) 文中画线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能否保护和传承好巴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成分残缺,在“能否”前加上“巴人”) B . 巴山大峡谷所在的地域和巴人最早的记载都源于《山海经》为基础。(句式杂糅,将“为基础”删去。) C . 巴人自远古时就在今湖北、陕西、四川一带繁衍生息,发生了汉水流域的灿烂文明。(搭配不当,将“发生”改为“创造”) D . 地壳的抬升和流水及岩溶的作用完善并形成了巴山大峡谷。(语序不当,将“完善”“形成”交换位置)
    4. (4) 下列填入文中[A]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仅让自古及今的学者们不停地研读考据

      ②它开创了后世神话、寓言、童话的先河

      ③这部奇书以其超群的想象力,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④《山海经》是中华古老的经典著作,与《易经》和《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⑤更给一般的读者带来神秘奇幻的艺术享受。

      A . ③②④①⑤ B . ③⑤④①② C . ④②③⑤① D . ④③②①⑤
    5. (5) 下面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悠久”“巫山神女”“铸就传奇”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B . “虽然大多数历史阶段处境都极为艰难,但他们天性坚韧乐观”一句中坚韧和乐观都是褒义词。 C . “四千多年前的夏代,这里的巴人,就进入了中华文明的史册”一句的主干是“夏代进入史册”。 D . “一片苍茫雄奇的土地,猛然崛起在亚洲的东方”,其中“雄奇”“猛然”“在”分别是形容词、副词、介词。
    6. (6) 活动中,同学们观赏了巴文化书法展览,对其中一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展开了讨论,下面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该字体是草书,狂放不拘,飞扬飘逸。 B . 该字体是行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C . 该字体是行书,行云流水,舒展有型。 D . 该字体是草书,横长竖短,一波三折。
    7. (7) 活动中,大家讨论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语文”这一学科名称,最早就是他提出的。 B . 古代有很多长度单位:丈、仞、寻等,“一寻”为八尺(一说七尺),“千寻”表意为极高。 C . 古文中的称谓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如“卿”是君对臣的爱称;“孤”是王侯的自称。 D .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性文体。
    8. (8)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即兴书对联一幅,暂缺下联,请结合材料内容补全下联。

      上联:巴山巍峨展雄风           下联: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 2.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2024年度我国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技术日臻成熟、性能愈发优越。通过技术局部提升,飞船逐步迭代升级,航天员才能持续“感觉良好”。电源分系统是神舟飞船众多分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系统之一。无论是为整船飞行提供电能的主电源、确保航天员安全的应急电源,还是为轨道舱和返回舱提供火工控制能源的火工品电源等,都可以被称为飞船的“心脏”。

    (摘编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相较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电池容量更大、系统可靠性更高,能更好支持载人飞行任务。据介绍,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上,主电源储能电池由镉镍电池改成了锂离子电池。此前,锂离子电池已成功在中国空间站、货运飞船等航天器上应用,安全性可靠性已得到广泛验证;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更高、循环寿命更长、高倍率充电更佳,而且能为整船减重50公斤左右。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式亦有创新。研发人员采用了全硬件的充电控制方式,安全冗余采用三重冗余控制方式,每一种均可独立开展工作且互为备份,相当于为电池安全上了“三重保险”。

    (摘编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本次神舟十八号乘组执行任务期间,我国空间站内将构建小型水生生态系统,将在轨搭建一个由斑马鱼和金鱼藻组成的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研究空间环境对鱼类生长发育、生态系统运行与物质循环的影响。此外,将在太空中探究植物干细胞微重力影响,以模式植物拟南芥的植物茎尖干细胞为研究对象,解析植物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干细胞形态功能与基因表达的变化,为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锂离子电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源分系统是神舟飞船分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系统之一,可以被称为飞船的“心脏”。 B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电池容量更大、系统可靠性更高,能更好支持载人飞行任务。 C . 锂离子电池已成功在中国空间站、货运飞船等航天器上应用,安全性可靠性得到完全验证。 D . 锂离子电池采用了全硬件的充电控制方式,安全冗余采用三重冗余控制方式,每一种均可独立开展工作。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B . 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技术日臻成熟、性能愈发优越。 C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构建小型水生生态系统方面的尝试,为研究空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提供了新的途径。 D . 有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理论作支撑,将有利于解析植物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干细胞形态功能与基因表达的变化。
    3. (3) 结合材料分析: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技术进步对未来航天任务有何影响?
  • 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那盏叫父亲的灯

    迟子建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

    ②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③“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咱女儿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④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⑤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⑥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吗?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灯的福气了。

    ⑦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拆洗完了,年馍蒸完了,各种吃食也准备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儿回家过年。所以,不管我身在哈尔滨、西安,还是北京,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往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那天,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⑧我们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了些纸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父亲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⑨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这一天,在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那时天将要黑了,窗外还没有挂灯,父亲便送我一个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⑩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察”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⑪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特点。
    2. (2)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

    3. (3) 文章以“那盏叫父亲的灯”为题有何妙处?
    4. (4)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迟子建的父亲送她一个叫做“迎灯”的乳名,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 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晨起后从树篱上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旁枝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⑥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影响。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一位老人从小杏树下经过,正抬头张望新绽的叶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

      杏树的成长

      杏树空间被挤占

      杏树努力生长

      “我”的情感

      惊喜

      担忧

    2. (2)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修辞手法角度)

      ②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角度)

    3. (3) “造物无言却有情”,本文与课文《一颗小桃树》都是以自然之物作为写作对象的抒情散文,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及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 5. 古诗文名句默写。

    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王维在《竹里馆》中,以“①,弹琴复长啸”,表明自己意兴清幽,心灵澄静;韩愈在《晚春》中,以“②,惟解漫天作雪飞”来表达自己对万物的歌颂,惜春之情倾泻而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③,草色入帘青”刻画出陋室的闲雅清幽,衬托出诗人清高自持的品格。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以“④,⑤”来抒发自己遇塞而通、豁然开朗的喜悦;杜牧在《泊秦淮》中,以“⑥,夜泊秦淮近酒家”,将心中亡国之悲寄寓于秦淮河岸凄清景色之中,意境悲沉。

  • 6. 阅读《望岳》和《壮游》节选,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壮游(节选)

    杜甫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 , 引臂落鹙鶬

    注释:①纵鞚:驰马。②引臂:射箭。③鹙:水鸟。鶬:黄鹂。

    1. (1) 对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近望到远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仰望。 B . “阴阳割昏晓”诗人用一个“割”字,写出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C . 《壮游》这首诗大约作于大历元年,年过半百的杜甫回想起年轻时自由不羁的游历生活,感慨不已。 D . 《壮游》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看到杜甫纵横于山野之间,春歌冬猎、呼鹰逐兽,意气风发,肆意潇洒。
    2. (2) 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美心胸气魄”。请你结合《望岳》《壮游》节选的理解,谈谈青年时期杜甫的“心胸气魄”。
  • 7.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 , 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其性,则思中立不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 , 为庭实焉。

    (白居易《养竹记》节选)

    1. (1) 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2处。

      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爱                故君子人多树 B . 君子其性            大兄何事之晚乎 C . 濯清涟不妖          自钱孔入,钱不湿 D . 则思中立不者        屠乃奔其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4. (4) “君子之风,山高水长。”[甲][乙]表面上写莲花、竹子,实际上都是写君子。简要分析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哪些共同点。
四、名著阅读(6分)
  • 8. 某校七年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任务

    跳读

    “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海底两万里》)

    任务一:根据“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可知,“尼摩船长舍身救助采珠人”。你从这件事中读出了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

    圈点与批注

    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一大气。(《骆驼祥子》第十八章)

    任务二:请给左边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作批注。

    探究性阅读

    《骆驼祥子》辩论赛

    甲方:祥子的悲剧是由个人造成的。

    乙方:祥子的悲剧是由社会造成的。

    任务三:你的观点呢?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

五、作文【答案】(60分)
  • 9. 微写作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请从以下关键词中任选一个,结合《海底两万里》中相关故事情节,写出你的阅读感受。(要求:围绕关键词,结合情节,150字左右。)

    关键词:科幻  探索  正义  忠诚  热爱  勇敢

  • 1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处处有温暖,人间时时有温情。大字不识、仁厚慈爱的阿长给鲁迅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穷苦卑微、忠厚善良的老王临终前托着僵直的身子给杨绛送去香油和鸡蛋,西南边陲驿路上,朴实热情、不求回报的梨花姑娘和解放军砍树割草方便旅人,盖小茅屋、照料小茅屋……同学们,温暖就在我们身边,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一朵花、一抹斜阳……将伴随我们前行。

    请以“想起你时真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内容具体,情感真实;②不套作,不抄袭;③不透露个人信息,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