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2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豌豆和玉米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玉米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  )
    A . 豌豆和玉米均有高茎和矮茎 B . 豌豆均为矮茎,玉米有高茎和矮茎 C . 豌豆和玉米均只有高茎 D . 玉米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 2. 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和灰色(A、a),尾巴有短尾和长尾(B、b),两对性状分别受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 F1中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F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B . F1中黄色短尾小鼠的基因型有两种 C . 让F1中黄色短尾鼠与灰色长尾鼠交配,F2中各表型的比例为1:1:1:1 D . 让 F1中黄色长尾雌雄鼠自由交配,理论上F2中不会出现短尾鼠
  • 3. 如图所示为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性别决定是最基本的生物发育过程之一,SRY基因为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研究发现,X染色体上的SDX基因突变后,25%的雄鼠会发生性逆转,转变为可育雌鼠,其余为生精缺陷雄鼠。无X染色体的胚胎无法发育。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SDX基因不可能是SRY基因突变成的等位基因 B . 雌性小鼠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性染色体的卵细胞 C . 雄性小鼠正常的生殖功能依赖于SRY基因表达 D . 性逆转的雌鼠与正常雄鼠杂交,1/2的子代含Y染色体
  • 5. (2019·全国Ⅰ卷) 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 6. S型(有荚膜)和R型(无荚膜)肺炎链球菌均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一种抗青霉素的S型突变株,记为PentS型菌。现利用上述三种菌株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将R型菌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S型菌DNA,培养基中将出现R型和S型菌落 B . 将S型菌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R型菌DNA,培养基中仅出现S型菌落 C . 将R型菌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PentS型菌DNA,培养基中仅出现PentS型菌落 D . PentS型菌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R型菌DNA,培养基中仅出现PentS型菌落
  • 7. 下图中甲、乙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乙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心肌细胞中 B . 甲所示过程为DNA的复制,乙所示过程为转录 C . 甲、乙所示过程所需酶的种类相同 D . 甲、乙所示过程分别在细胞核和核糖体中进行
  • 8. 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此种变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小鼠体内一对等位基因A和a(完全显性),在卵子中均发生甲基化,传给子代后仍不能表达;但在精子中都是非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都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DNA甲基化修饰后基因蕴藏的遗传信息不变,但表型可能发生变化并遗传给下一代 B . 雄鼠体内可能存在相应的去甲基化机制 C . 基因型为Aa的小鼠随机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约为3∶1 D . 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对其的识别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 9. 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二倍体生物有以下几种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基因a最可能来源于染色体的互换 B . 乙图中基因a不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 C . 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 丁图中基因a的出现最可能与基因重组有关
  • 10. 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B . 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 C . 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 D . 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
  • 11. 关于生物的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以下有关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B . 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 C . 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说明这些哺乳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D . 化石证据可作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 12. 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长期有毒农药的诱导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 .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C .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定向产生了适应白色环境的变异 D . 野兔保护性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二、不定项: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3. (2023高三上·河南月考) 水稻的高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抗病与易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t),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均为高秆抗病,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由实验结果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等位基因B、b与T、t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 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D . 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1∶1∶1∶1
  • 14. 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其基因组成为rr。为进行R/r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用该突变株作父本,与不同的三体(2N+1)绿叶纯合体植株杂交,选择F1中的三体与黄叶植株杂交得F2 , 下表为部分研究结果。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F2代表现型及数量

    母本

    黄叶

    绿叶

    9-三体

    21

    110

    10-三体

    115

    120

    A . F1中三体的概率是1/2 B . 可用显微观察法初步鉴定三体 C . 突变株基因r位于10号染色体上 D . 三体绿叶纯合体的基因型为RRR或RR
  • 15. 有些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外貌与正常女性一样,但无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Ⅱ-1的基因型为XaY B . Ⅱ-2与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为1/4 C . Ⅰ-1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或母亲 D . 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
  • 16. 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很多,伪装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伪装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伪装的类型很多,其中拟态(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非常普遍,如贝氏拟态(指无毒害或无攻击性生物模仿一种有毒害或有攻击性生物,从而减少被捕食)、缪氏拟态(两个有毒害或攻击性物种互相模仿,从而减少被捕食)等。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物通过伪装可以拓展其生态位,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B . 竹节虫、变色龙都有其特有的伪装方式,分别属于贝氏拟态和缪氏拟态 C . 蜜蜂与黄蜂形态类似,且都具有用尾刺蜇其他动物的能力,它们彼此模仿属于缪氏拟态 D . 若要调查某种生物是否存在贝氏拟态现象,则涉及被调查的生物至少有两种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 17. 某种小动物的毛色可以是棕色、银灰色和黑色(相关基因依次用A1、A2和A3表示)。如表为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杂交实验。

    组别

    亲本

    子代(F1)

    棕色×棕色

    2/3棕色、1/3银灰色

    棕色×银灰色

    1/2棕色、1/2银灰色

    棕色×黑色

    1/2棕色、1/2黑色

    银灰色×黑色

    全是银灰色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仅分析甲组可知:是隐性性状,产生子代(F1)数量比偏离3∶1的原因最可能是
    2. (2) 让甲组的子代(F1)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3. (3) 选取组的F1(填性状)个体与丁组的F1银灰色个体杂交,后代一定会出现三种不同表型的个体。
  • 18. 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F1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现型

    甲与乙杂交

    全部可育

    一半全部可育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填字母),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分析结果后认为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判断理由是:
    2. (2) 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种,仅考虑F2中出现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该部分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 (3) 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其后代不育株比例为
  • 19. 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家系图,其中一种病是血友病,用等位基因B/b表示,另一种病用基因A/a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系谱图中信息可判断血友病为病(填“甲”或“乙”),另一种病是染色体(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 (2) Ⅰ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已知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是1/10000,Ⅲ11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两病都患孩子的概率为
    3. (3) 若Ⅲ11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Y,不考虑基因突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20. miRNA 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其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BCL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 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 调控,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 (1) A过程是,当 酶与BCL2基因的结合时,才能进行A过程。
    2. (2) B过程的方向为(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B过程形成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3. (3) 据图分析可知,miRNA调控BCL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
    4. (4) 若MIR-15a基因缺失,则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将(填上升、下降、不变)。
  • 21. 与白色棉相比,彩色棉在纺织过程中减少了印染工序,减少了环境污染。基因型为BB的植株结白色棉,基因型为Bb、b(只含一个b基因)的植株结粉红色棉,基因型为 bb的植株结深红色棉。一正常纯合白色棉植株经育种工作者的诱变处理后,可能发生如下甲、乙变异类型,从而获得彩色棉。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用秋水仙素适时处理甲植株的幼苗,则可获得四倍体植株,上述操作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所得的四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
    2. (2) 由图可知,乙的变异类型是
    3. (3) 已知基因B/b所在染色体都缺失的植株不育(不结果实),欲探究F1粉红色棉的产生是甲、乙中的哪一种变异类型,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是。此外还可以将粉红色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观察统计可育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则该变异类型为甲;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则该变异类型为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