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更新时间:2024-08-29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八上·保定期末) 有学者评论说:“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深远……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他评论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2023八上·保定期末) 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联军从北京安定门入城,进而控制了整个北京城。与上述场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
  • 3. (2023八上·保定期末) 有学者评析说:“太平一役,实为民族革命之斗争,曾予清廷以致命伤之打击,大业虽未成,固已存天地之正气。”他说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三元里人民抗英 D . 太平天国运动
  • 4. (2023八上·保定期末) 下图的数据说明江南制造总局(     )

    1867-1894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武器装备统计

    枪支

    火炮

    水雷

    炮弹

    铜引

    5.1万余支

    585尊

    563具

    120万余发

    441万余枚

    A . 保证了甲午战争的胜利 B . 维护了清政府专制统治 C . 促进了我国军事近代化 D . 刺激了民族工业的诞生
  • 5. (2023八上·保定期末)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设银行、办工厂、筑铁路、采矿产,争夺势力范围,强行“租借”一些战略要地。直接引起帝国主义这些侵略行径的因素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6. (2023八上·保定期末) 下图是晚清报纸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的节选,其主张是(     )

    国有议院,凡国事均与议院议之,无论上下人等,均可入院听议。如有百姓所不惬于心者,可以另择公正诚实之人以理院事……此事实有益于朝廷,能上下无所隔阂。

    A . 维护专制 B . 维新变法 C . 引进技术 D . 创办学堂
  • 7. (2023八上·保定期末) 1900年6月,联军司令西摩尔轻松地鼓励军队,“将作一趟十分顺利的行军”,没准儿还可以“在北京公使们那儿进晚餐”。他带领联军正在做的事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义和团反帝斗争
  • 8. (2023八上·保定期末) 1912年孙中山在阐述推动社会发展时说:“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这体现了他的(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主主义 D . 民生主义
  • 9. (2023八上·保定期末)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这些起义打击了清政府,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可见这些起义的重要作用是(     )
    A . 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B . 宣传了改革思想 C . 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D . 发动了人民群众
  • 10. (2023八上·保定期末)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纷纷电告清廷:不要“以一人号位,涂炭海内生灵”。这是要求(     )
    A . 南京临时政府北伐 B . 清朝皇帝退位 C . 袁世凯投降 D . 在北京建立民国政府
  • 11. (2023八上·保定期末) 孙中山曾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当作根除帝制、实现共和的灵丹妙药,但其结果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封建主义受到人们拥护 B .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有宪法 D . 北洋军阀混战割据的影响
  • 12. (2023九上·梅州期末) 1919年3月31日《申报》报道说,有参议员认为北京大学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他可能针对的是( )
    A . 《民报》 B . 《时务报》 C . 《新青年》 D . 《国闻报》
  • 13. (2023八上·保定期末) 1919年5月,一场联合抵制日货的行动紧随而至,人们停止购买日货和乘坐日本汽轮,而码头装卸工拒绝卸载日货。人们此举是为了(     )
    A . 举行武装起义 B . 改善生活条件 C .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D . 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 14. (2023八上·保定期末) 1923年2月4日总工会一声令下,京汉铁路两万多工人在三个小时内就完全停止工作,“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决不上工”。这充分表明了工人阶级的(     )
    A . 英勇作战 B . 积极上进 C . 开拓创新 D . 坚决斗争
  • 15. (2023八上·保定期末) 有学者认为,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没有自己的军队,只有拉拢、依靠一派军阀去攻打另一派军阀”,这使他“深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才有出路”。因此孙中山创办了(     )
    A . 中山大学 B . 黄埔军校 C . 中国国民党 D . 革命统一战线
  • 16. (2023八上·保定期末) “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府,有田分穷人才有饭吃”。这些口号有可能出现于(     )
    A . 中共成立时期 B . 北伐战争时期 C . 土地革命时期 D . 五四运动时期
  • 17. (2023八上·保定期末) 下图的歌曲节选歌颂的是(     )

    A . 四渡赤水 B . 飞夺泸定桥 C . 过雪山草地 D . 强渡大渡河
  • 18. (2023八上·保定期末) 1937年中国华北地方当局与日本驻屯军表面上相安无事,其实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战争一触即发。最终点燃战争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八一三事变 D . 西安事变
  • 19. (2023八上·保定期末) 1937年12月16日一名在南京的德国人在日记中写道:“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他记载的是(     )
    A . 武汉会战 B . 淞沪会战 C . 南京保卫战 D . 南京大屠杀
  • 20. (2023八上·保定期末) 1938年,陈云在一次演讲中说:“今天许多人归向了共产党,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A .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 B . 国民政府腐败 C .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D . 平型关大捷
  • 21. (2023八上·保定期末)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第二天,蒋介石授意国民党军事机关密令印发《剿匪手本》;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阎锡山部对上党解放区发动进攻。可见,蒋介石(     )
    A . 主张国共合作 B . 假和平真内战 C . 无法掌控局势 D . 积极中止谈判
  • 22. (2023八上·保定期末) “我们将惊诧于国共两党在四比一的军队人数,三比一的人口,悬殊的装备——这样对比鲜明的实力,如何被共产党一点点消灭,从中明白赢得战争胜利不是靠装备,不是靠人数,靠的是胆略与决策,更靠的是团结与民心。”这位教师的开场白是准备讲哪一时期的历史
    A . 北伐战争 B . 十年内战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二、非选择题(共6分)
  • 23. (2023八上·保定期末) 探究问题。

    材料:《论持久战》相关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37年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国内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论调。有些人认为“战必败”“再战必亡”;也有些人幻想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和外援能迅速取胜,出现了“速胜论”。

    1938年

    毛泽东在延安抗战研究会上作了几次《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深刻指出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决定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又决定了中国不能速胜,必须进行持久战。

    1938年

    武汉会战结束后,在蒋介石支持下,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把《论持久战》的精神作为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

    1939年

    新华日报刊载了一篇国民党将领白崇禧元旦发表的关于持久战的文章,题目为《实行持久战才能致敌于死地真正全民动员胜利方有保证》,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持久的全面抗战思想。

    1939年

    《论持久战》英译本行销海外,受到西方政要的高度评价。共产国际领导人发表文章说:“有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样透彻过,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问题:据上述材料,归纳《论持久战》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