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5-01-03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 1. (2023高二上·唐山期末)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居民就发明了原始农业。在西安半坡遗址中,曾发掘出大量的炭化粟粒。据此可推知( )
    A . 已使用石制、木制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B . 粟的种植在我国北方已经得到普及 C . 中国是世界最早产生农耕文明的国家 D . 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发展程度最高
  • 2. (2024高二上·长沙期中) 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 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 支配。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 )
    A . 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 B . 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 C . 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 D . 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
  • 3. (2024高二下·行唐期末) 孙权统治时期,在任命官僚时,比较注意北方流寓地主与江东土著地主之间的平衡。该政策( )
    A . 阻碍了江南地区的持续开发 B . 沿袭了曹魏政权的用人政策 C . 顺应了巩固政权的现实需要 D . 消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 4. (2023高二上·唐山期末)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关于两税法曾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
    A . 导致了均田制遭到破坏 B .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 固定了国家征税的时间 D . 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征税标准
  • 5. (2023高二上·唐山期末) 并州总管刘世让威镇边陲,“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逆诛世让,籍没其家。”至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后经太宗查勘,确属冤案,遂即为之平反。这主要体现唐太宗( )
    A . 礼刑并用的思想 B . 明法慎刑的思想 C . 立法宽简的思想 D . 无罪推定的思想
  • 6. (2023高二上·唐山期末) 南宋统治者将政区规划、地图绘制视为国家政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宋孝宗(1162—1189年)就先后三次组织专业人员,将不断增设的路、州、县纳入新版“全国地图”,并将县以下新出现市镇的人口、物产、风俗、地形等详细录入《经济要纂》。该做法侧面反映了南宋( )
    A . 江南地区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 B . 国家治理的效能日益低下 C . 政府以职业定户籍来稳定财政 D . 统治者重视行政版图规划
  • 7. (2023高二上·唐山期末)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朝廷放宽了私人海上贸易,对番货实行“抽分”制度,对暹罗、满刺加等国的来华货物,俱按十分之三抽。据此可知当时( )
    A . 民间贸易所得利润是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B . 朝廷试图强化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和垄断 C . 政府对税收及外贸管理机构进行了改革 D . 朝贡贸易不再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渠道
  • 8. (2023高二上·唐山期末) 1905年到1910年,国内新设厂矿企业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中资本在万元以上者有209家,共拥有资本7525.5万元。同1895年至1898年出现过的高峰相比,其资本力量更强,投资范围更广。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B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有力推动 C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 新政客观上促进民族企业发展
  • 9. (2024高二上·滦南期中)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将华北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和西北解放区的西北农民银行合并,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当时人民币的发行( )
    A . 促进了人民政权统一、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形成 B . 确立了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C .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D . 奠定了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的物质基础
  • 10. (2024高二上·唐山期末) 2016年中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2022年SDR货币篮子的权重做出重新调整。如表中数据变化本质上反映中国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权重分布(     )

    时间

    货币

    美元

    欧元

    人民币

    日元

    英镑

    2016年10月

    41.37%

    30.93%

    10.92%

    8.33%

    8.09%

    2022年8月

    43.38%

    29.31%

    12.28%

    7.59%

    7.44%

    A . 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 . 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上升 C . 努力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 D . 人民币在世界范围自由流通
  • 11. (2024高一下·丽江月考) 福特在《统治的热望》一书中认为:“比起其他城邦的人来,雅典人允许个性更少羁绊,鼓励个人天分更加充分的发展。”而罗马元老院在没有遇到任何严峻挑战的环境下有权颁布“元老院最后决议”,并且对其决策的正确与否公民无人质疑。据此可知( )
    A . 雅典国家权力掌握在雅典人手中 B . 雅典公民具有绝对的政治自由权 C . 罗马共和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 D . 元老院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12. (2024高二下·曲周期末) 它是国际法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一个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实际的国际社会的存在,而且标志着一种对国际行为产生直接约束力的国际法的产生。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战争与和平法》 B . 维也纳体系 C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D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13. (2023高二上·唐山期末) 1871年3月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以“统一”优先于“民主”、“自由”为原则,确立了以国王为中心、而非议会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这( )
    A .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领导权 B . 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发展 C . 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 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考量
  • 14. (2024高二下·磁县期末) 工业革命使大机器工业发展起来,生产效率迅速提高,急需开辟国外新市场,通过铁路将港口与腹地成功连接起来,通过轮船把世界各国铁路连接起来,造就了国际性交通运输网,为大工业的商品输出和资金流动带来极大便利。材料主旨是( )
    A . 交通运输网便于西方国家殖民扩张 B . 工厂制度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 . 商品输出推动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展 D . 工业革命促进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 15. (2023高二上·唐山期末) 英国文官考试一开始就是通才教育,而美国的文官考试内容更加重视选拔专才。无论是通才还是专才,英美两国的文官考试都( )
    A . 沿用了传统选官制度的方法 B . 借鉴了中国科举考试的内容 C . 体现了公开考试和择优原则 D . 规范了政务官的选用和管理
  • 16. (2024高二下·宁波期中) 2023年10月16日,某国际组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了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揭幕仪式和第三届世界粮食论坛开幕式,聚焦加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加快落实气候行动,共建“零饥饿”世界。该国际组织的徽标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4分,共计52分)
  • 17. (2023高二上·唐山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恩格斯

    材料二

    针对有一种“唐宋变革”理论把唐、宋两代分割为二,唐为贵族政治,宋则变而为君主独裁,同时其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近代化”了的情况,当代学者阎步克认为,唐宋两朝的政治体制的相似性大于变异性。期间虽有变化,但其变化幅度未必就比秦汉400多年的变化幅度更大,更达不到所谓“变革”的程度。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形态演进角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内涵,用材料中恩格斯观点的角度简述这次“社会大变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中关于宋代社会的其中一种观点,并从经济角度给予说明。
  • 18. (2024高二上·唐山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它(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流弊日深。特别是道光、咸丰以后,一方面列强的入侵,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不足以应付“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方面西方文化的输入、师夷长技思想的影响,促使一批忧国之士认识到八股取士导致士子只知诗文而不通中外……

    摘编自李世愉、胡平《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清末朝廷对传统文官制度进行变革,在形式上是为了配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质上则是为了走向近代世界和实行开明专制,这也是清末预备立宪何以从官制改革“入手”的根本原因。为能选拔出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清廷开始着手对传统科举制度进行变革。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905年12月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该报于1906年7月13日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1912年2月,内务部总长呈文说,各省独立以来,唯军政一节全归我有,而地方官吏如府县各缺,皆仍清政府之旧人……伏乞速颁文官考验之令。孙中山接文后,批令法制局,仿照中外考试制度,速即拟定文官考试章程,咨参议院议决施行。

    摘编自谢青、汤德用主编《中国考试制度史》

    上表围绕“清末民初选官制度的变革”自拟论题,并运用表2中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论点明确,逻辑清晰,归纳概括)。

  • 19. (2024高二下·行唐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考察,七十年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如外交使命的层层推进,外交战略的因时制宜,外交话语的不断加强。“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对普遍价值的始终捍卫。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的进程既有内外动力,而且遵循着相辅相成、推陈出新的辩证关系。

    ——白卫东、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材料二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变”与“不变”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有关“革命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的重要方针或方案。
  • 20. (2024高一下·武汉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1848年前的60年里已经获得历史性的突破。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阵线上皆取得胜利。只要记住这一点足矣。1789—1848年的岁月—那个时期的主线是双元革命:由英国发起、主要限于英国的工业改造和与法国有关、主要限于法国的政治改造,两者异曲同工,皆是新社会的胜利,一个被法国历史学家称为“所向披靡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当时人可不像我们现在这般肯定。站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论家后面的,是一大群准备将温和自由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革命的群众。处在资本家之下和周围的,是被迫离乡背井、满腹怨言的“劳动贫民”,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19世纪30—40年代是充满危机的年代,前景未卜,只有乐天派才敢对其结果作出预测。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元革命”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当时人可不像我们现在这般肯定”的原因。
    2. (2) 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二中所述观点的前两个层次展开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