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云浮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

更新时间:2024-08-27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用115字提纲挈领,俯察审视,勾画出了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5000年的历史进程。运用所学知识,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人猿相揖别”,标志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

    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出土有青铜神像、青铜神树等珍贵文物,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发掘,可以推测出三星堆文明时期( )

    ①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突出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当时剥削的基础

    ④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文明时代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3.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说:“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②阶级是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③建立了国家就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④有了国家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从19世纪开始,迫于动荡的社会形势,资本主义国家试图解决广大劳工阶级的社会问题,如提高工人在确定工资水平中的谈判能力,鼓励员工持有公司股票,促进股权的分散化,在公司管理中设置部分工人代表等,“人民资本论”也随之产生。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缓和

    ②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不断淡化、阶级界限逐渐模糊

    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新中国的成立(   )

    ①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           ②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阶段

    ③弘扬和树立了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意义在于(  )

    ①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给探寻救亡图存的中国人民提供了全新选择

    ③掀起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变革的浪潮           ④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出发,科学地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点。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①离不开无产阶级先锋队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

    ②意味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得以确立

    ③得益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④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李大钊曾经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是因为十月革命(   )

    ①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这表明五四运动(    )

    ①使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④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马克思所说的“看不见的线”指的是(    )
    A . 资产阶级所掌握的国家政权 B .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C . 雇佣工人和资本家订的契约 D . 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11.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

    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充满血腥和暴力

    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阶级斗争

    ③团结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④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3.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了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②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初步基础

    ③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④使社会主义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4.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为了宣传农业合作化取得的成果,1957 年12 月30日, 中国人民邮政发行《农业合作化》 特种邮票,一套4 枚,分别描绘了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使用双轮双锋犁耕地、植树造林、操作打谷机的情景 。这套邮票图案统一在画面下方装饰着麦穗图形,寓意农业合作化将带来粮食丰收 。农业合作化意味着(  )

    ①彻底告别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②在农村地区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奠定了基础

    ③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村经济加速发展

    ④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创造了制度和政治前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1959年,毛主席在会见某外国友人时指出,一个国家的党要领导革命走向胜利,“不通过自己的路线、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手,而靠别国帮助就不行。靠别国帮助太多是不好的,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帮助为辅”。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中国已经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建设过程

    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验适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④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完成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许多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与此相关的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③→①→② D . ①→④→③→②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每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均有不同,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新的生产关系的代替,又会使得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等发生改变。

    1. (1) 生产关系包涵哪几个内容?
    2. (2) 结合生产关系的内涵,说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 18.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还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材料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 19.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6年秋,中共八大的决议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一次比较成功的探索,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

    试结合过渡时期的历史内容,分析作出有关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这一科学论断的依据。

  • 20.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影响。

  • 21. (2023高一上·云浮月考)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分析毛泽东的讲话对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