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中考真题】山东省聊城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4-08-23 浏览次数:25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4·聊城)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了解中国原始农业发展状况,最可靠的史料应是
    A . 神话传说 B . 甲骨卜辞 C . 遗迹遗存 D . 史书记载
  • 2. (2024·聊城)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值。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A . 休养生息 B . 平抑物价 C . 盐铁官营 D . 尊崇儒术
  • 3. (2024·聊城) 胡床,椅子和方凳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这主要得益于
    A . 科技文化发展 B . 民族交流交融 C . 中原人民南迁 D . 江南地区开发
  • 4. (2024·聊城)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直到今天仍发挥重要作用。”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段颁奖词评价的是
    A . 灵渠 B . 都江堰 C . 漉水 D . 大运河
  • 5. (2024·聊城) 唐诗通常会把时空背景转换成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宋词经常提及不为两宋控制却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中国西北地区,如辛弃疾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这主要表明
    A . 唐诗宋词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B . 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C . 家国情怀是超越时空的情感 D . 秦朝汉朝边境贸易较为兴旺
  • 6. (2024·聊城) 宋朝时,“士常出于农民之秀者,后世之所诩耕读传家,统治阶级不断自农村中来”,如政治改革家王禹俩"世为农家,本人是一个‘磨家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朝实行
    A . 重农抑商政策 B . 奖励军功制度 C . 重文轻武政策 D . 科举取士制度
  • 7. (2024·聊城) "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段材料评价的应是
    A . 分封制度 B . 郡县制度 C . 三省六部制度 D . 行省制度
  • 8. (2024·聊城) 学者王世桢论述明朝社会状况时写道:“今宗藩之最巨者,不过以财自娱,如江南一富室而已。"这一状况主要反映了江南地区
    A . 文学艺术发展 B . 社会经济繁荣 C . 市民阶层扩大 D . 农业科技改进
  • 9. (2024·聊城)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这里的"捷音"是指
    A . 《尼布楚条约签》 B . 东南沿海倭患解除 C . 平定噶尔丹叛乱 D . 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 10. (2024·聊城) 1850年,马克思在论述某一战争的影响时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8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该战争指的是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2024·聊城) 19 世纪60年代到9年代,清政府彀育改革的重点是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19世纪90年代以后,清政府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民族危机加深 B . 洋务运动兴起 C . 《辛丑条约签订 D . 革命思想传播
  • 12. (2024·聊城) 1913年2月23日出版的《独立周报》中写道:“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訾庭目面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段材料最有助于了解辛亥革命的
    A . 背景 B . 条件 C . 过程 D . 影响
  • 13. (2024·聊城)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中国近代某一领域的重要变化,该领域是

    A . 社会习俗领域 B . 文化教育领域 C . 物质生活领域 D . 城市生活领域
  • 14. (2024·聊城) 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

    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里丘吉尔强调的是

    A . 中国抗战的作用 B . 中东地区的重要性 C . 侵华日军的狂妄 D . 中英矛盾的消失
  • 15. (2024·聊城) 根据形势变化,1950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中央对我国财经工作方针作

    了及时调整;战争的支出第一,维持市场的支出第二,带投资性的支出第三。这里的“形势变化”主要是指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C . 朝鲜内战爆发 D . 土地改革取得咸效
  • 16. (2024·聊城) 1962年,我国农业生产力开始恢复,农业生产水平上升,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关系得到改善。

    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 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 C . 工业布局的明显改善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 17. (2024·聊城)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主要是因为,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
    A . 互相尊重主权原则 B . 求同存异方针 C .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D . 平等互利原则
  • 18. (2024·聊城) “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罗马法大全》中的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A . 重视物权保护 B . 注重诉讼程序 C . 倡导法律至上 D . 保护人身安全
  • 19. (2024·聊城) 对于欧亚非地区而言,“美洲对旧世界作出的真正正面贡献,是它的植物大军"”"。这支“植物大军"中包括
    A . 葡萄 B . 玉米 C . D .
  • 20. (2024·聊城)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K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

    传世艺术作品广为人知。这些艺术作品均体现了

    A . 苦行禁欲观念 B . 神权至上思想 C . 人文主义精神 D . 民主共和理念
  • 21. (2024·聊城) 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A . 三角贸易的出现 B . 工业革命的影响 C . 奴隶制度的消亡 D . 殖民争霸的加剧
  • 22. (2024·聊城) 林肯在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这说明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A . 缓和南北矛盾 B . 废除奴隶制度 C . 进经济发展 D . 维护国家统一
  • 23. (2024·聊城) 某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资料,准备制作一期板报。这期板报最恰当的主题应是
    A .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B . '紧张的国际局势 C . 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D . 殖民体系的崩溃
  • 24. (2024·聊城) “开足马力,全速前进"是─幅宣传1930年苏联经济政策的画作的标题。如果给这幅画作

    添加一个副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 . 面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决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 C . 大力推动私营中小企业发展 D . 争取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 25. (2024·聊城)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中写道:“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二战前“一些大国”
    A . 遏制经济危机 B . 行绥靖政策 C . 抵黜纳粹势力 D . 倡导欧洲和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 31. (2024·聊城)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各陈其说,史称“百家争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岛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这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意乎!

    ——以上材料摘自《吕氏春秋》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分别属于哪一学派。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影响。
  • 32. (2024·聊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站带顿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关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新民主生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大革命失败与第五次反“国剿”失败两次生死考验。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共产党人愈加坚毂与成熟,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愈加深刻。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革命新阶段,实现了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高中华《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两次生死考验中走出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两次生死考验”中走出来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能够从“两次生死考验”中走出来的原因。
  • 33. (2024·聊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部分)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3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984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0年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侣议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 (1) 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3. (3) 中国改革开放特点鲜明。根据下表中的“说明”,在A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特点

      说明

      全面性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生态等各个领域。

        A 
       

      以试点为先导,边总结边推广。

      创新性

      不断突破旧有观念和体制束缚,进行制度创新等。

      人民性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34. (2024·聊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不可能在其他地方诞生。

    ——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历程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并概括工业革命的特点。
  • 35. (2024·聊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简表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在世界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2.3

    2.9

    5.6

    9.1

    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所占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在世界所占位次

    1

    2

    4

    5

    ——整理自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等

    材料二   1950—1980年期间,美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从40%降到22%,而日本的比重从2%上升到9%,欧洲的比重从21%上升到30%。

    ——史敏《美国经济地位衰落的症结》

    1. (1) 综合上表内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 (2)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一,材料二所述现象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