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

更新时间:2024-08-28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据此完成问题

     

    江苏

    广东

    福建

    新疆

    西藏

    青海

    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千米)

    743

    511

    338

    10

    2

    8

    民族(个)

    56

    56

    56

    55

    20

    54

    1. (1) 根据表格,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A . 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少 B . 东南人口稀少,西北人口稠密 C . 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稠密 D . 南部人口稀少,北部人口稠密
    2. (2) 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的格局是(    )
      A . 大散居,小聚居,分区独居 B . 小散居,大聚居,分区独居 C .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 . 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 2. 我国地势大致呈甲、乙、丙三级阶梯分布(如图)。以下阶梯信息描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②海拔在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

    ③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A . 第一级阶梯—甲—①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丙—③ B . 第一级阶梯—甲—③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丙—① C . 第一级阶梯—丙—①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甲—③ D . 第一级阶梯—丙—③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甲—①
  • 3. 福建海坛岛面积约277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问题。
    1. (1) 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 . 降水多 B . 风力大 C . 日照强 D . 气温高
    2. (2) 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 . 高大、屋顶尖、窗大 B . 低矮、屋顶缓、窗大 C . 高大、屋顶尖、窗小 D . 低矮、屋顶缓、窗小
    3. (3) 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 . 种植业 B . 林业 C . 渔业 D . 牧业
  • 4. 下列关于浙江省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②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在0℃以下

    ③全省地形主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④钱塘江自西南向东北,经杭州注入东海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5. 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线路全长1838千米。2021年6月25日,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开通运营,预计2026年底全线建成通车。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1. (1) 据图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
      A . 经过渝、川、滇、藏四省区 B . 经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 . 气温低,降水少,风沙大 D . 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
    2. (2) 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②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

      ③完善路网结构,增强进藏交通能力   
      ④消除沿线的地震等自然灾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关于黄河、长江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游多峡谷且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②中游地形破碎,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③下游都具有江阔水深航运便利的特点   
    ④近年来黄河长江的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下表是“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 .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中国手工业技术比较薄弱 C .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 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
  • 8.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此诗歌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黄海大战 C .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 中法战争
  • 9. 听闻《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时,张之洞发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商利、饷力、兵权一朝夺尽,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仅割占数地而已”的感慨。该条约签订后出现的后果有(    )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京师大学堂

    ②民报

    ③青年杂志

    ④江南制造总局

    A . ①③④② B . ④①②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④③①②
  • 11. 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改革政府机构;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A . 虎门销烟 B . 洋务运动 C . 公车上书 D . 百日维新
  •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辈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
    A . 推翻满清政府 B . 挽救民族危亡 C . 实现民主共和 D . 实行君主立宪
  • 13. 1905年,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    )
    A . 提出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 . 首先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C . 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 . 标志着清朝统治走向崩溃
  • 14. (2021八上·浙江期中) 为纪念某次起义,有人书写了以下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次起义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黄花岗起义 C . 广西起义 D . 安庆起义
  • 15. 民国时期,保守的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B . 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 . 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D .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
  • 16. 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属于该运动的口号有(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反对华北自治”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7. 20世纪20年代,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先后发表了《统一的国民运动》、《孙传芳自己想想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名文章,不懈地揭露封建军阀反动本性,动员工农群众投身革命。由此可见,该刊(    )
    A . 直接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B . 反映出中日矛盾的尖锐 C . 强调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 D . 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展
  • 1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军队建设。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七大 B . 三湾改编 C . 古田会议 D . 八七会议
  • 19. (2020九上·新昌月考)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 .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 20. 下列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 . 国民革命运动 B . 工农武装割据 C . 开辟敌后战场 D . 解放战争胜利
  • 21. (2022八上·宁波期末) 有学者评价“长征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之所以称之为“分界线”是因为长征(   )
    A .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B . 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 C .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 .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22. 爱国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1936年发动的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    )
    A .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 .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 . 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D . 终结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23. 有人认为,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 国民党军队取得抗战首次大捷 C . 中国军队开始战略反攻 D . 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 24.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材料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 进行正面战场的抵抗 B . 中华民族实现了全面觉醒 C . 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D .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25. 以下关于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或军事行动所取得的战果表述正确的是(    )

    序号

    战役或军事行动

    取得战果

    孟良崮战役

    打退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强渡黄河天险,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辽沈战役

    攻占辽宁、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6.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 . 南京解放、七七事变 B . 抗战胜利、九一八事变 C . 南京解放、八一三事变 D . 抗战胜利、一•二八事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水系由海河干流和上游的五大支流组成,支流众多。历史上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是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经过近50多年的治理,海河流域防洪减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图甲为海河流域水系及其水利工程示意图。图乙为海河流域某地的气温与降水量。

    图甲 海河流域水系及其水利工程        图乙 海河流域某地的气温与降水

    1. (1) 海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为;其夏季的气候特征是,受其影响此时海河流域进入(汛期/枯水期)。
    2. (2) 海河流域的河流在流向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气候和地形角度简析历史上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3. (3) 指出在海河上游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并说出海河流域新开河道的主要功能。
  • 2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著的复兴气象。……保持与外国列强之间的和平,以及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对于孙中山领导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胡锦涛认为,20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中共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请写出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据材料说明清政府“自强”的手段。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识之士“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是从哪一层面着手的?“中国的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失败说明了什么?
    4. (4) “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是指什么革命?你认为这次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 29. 百年党史,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复兴的奋斗凯歌。某同学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时,以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为线索整理了下列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请在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历史事件,使材料一、二表述完整。

      ;②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示事件之间的关系。
    3. (3) 任选材料三中的一则信息,阐述材料二中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