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基...

更新时间:2024-08-20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

    竞跃

    晓雾将

    其奇者

    至承天寺

    交横

    盖竹影也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五色交

    ②晓雾将

    ③夕日欲

    无与为乐者

    竹柏影也

    相与步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 文学常识填空。
    1. (1)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2. (2)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字子瞻,号,是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三苏”,都被列入“”之中。
    3. (3) 从思想感情看,《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最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 4.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1)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5. (2023八上·东乡区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航拍下的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崔颢曾形容此画面为“”。《黄鹤楼》
    2. (2) 黄昏时分,池塘中的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让人想起《答谢中书书》中的画面“”。
    3. (3)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前文的“”一句相照应。《三峡》
二、阅读理解
  • 6. (2023八上·简阳期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婴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至于夏水陵    襄:冲上、漫上 B . 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C . 互相轩    邈:往高处伸展 D . 泉水石    激:冲击,撞击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乘奔御风        神龟寿 B . 春冬时        夫君子 C . 相与步中庭        我如浮云 D .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3. (3)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A .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断绝。 B .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C .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D .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断绝。
    4. (4) 下列句子中前后两句所写景物的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B .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 .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7. (2023八上·吉林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1) 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苏轼。
    2. (2)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B . 相与步于中庭(相信,信任) C . 竹柏影也(大概是) D . 少闲人(只是)
    3. (3) 作者夜游承天寺,邀张怀民相伴,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二人有着相同的志趣?
    4.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5. (5)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综合运用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四川的峨眉山有一副化咏这个内涵的楹联:“刚日读史柔日读经,____________。”(古人把单日称为刚日,双日称为柔日)。我们把这些话引在一起来看,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其实这是用一种“道法自然”的方式来解释“仁”和“智”的内涵,就是用有形的方式来表达叙述无形的内涵。

    材料二

    遇见山水,你会身似行云流水,心如皓月清风,得到清静自在。南北朝有谢灵运“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的风韵秀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有白朴“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赏心悦目;明有杨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谈笑洒脱。

    1. (1) 阅读材料一,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2. (2) 阅读材料二,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 9. 苏轼被贬,心中忧郁,月夜游寺正是他排遣抑郁心情的具体行为。为此,有同学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