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9-19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3八上·萧山月考) 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 .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 2. (2023八上·萧山月考) 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侵略与反抗 B . 近代化的探索 C . 内战烽火 D . 殖民扩张
  • 3. (2023八上·萧山月考) 《全球通史》中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上述材料所描写的景象最早开始于(   )
    A . 鸦片战争后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4. (2023八上·萧山月考) “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A .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 使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 C .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斗争 D . 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
  • 5. (2023八上·萧山月考) 下表是江南制造总局大事记(部分),据表可知,江南制造总局 (    ) 

    1865年

    李鸿章筹措经费 54 万余两而创立

    1867年

    迁址扩建,其中设洋枪楼,生产毛瑟步枪,并设翻译馆,翻译西方科技书籍

    1898年

    设立工艺学堂,学生学习机械、化学等

    ①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②培养了大量近代科技人才

    ③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停办     ④属于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3八上·萧山月考) 洋务派出版机构翻译出版的图书偏重于自然科学、实用工艺和军事方面。而维新派刊印的图书以介绍各国政治、历 史、地理、律例和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居多。这表明(   )
    A . 洋务派主张变法图强 B . 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 C . 维新派主张制度改革 D .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 7. (2023八上·萧山月考) 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 .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 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 . 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 . “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 8. (2023八上·萧山月考) 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60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下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A . 自强、求富 B . 有田同耕 C . 民主、科学 D . 变法图强
  • 9. (2023八上·萧山月考) 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夜间,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团民仍然挥舞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这描述的是(   ) 
    A . 天津人民抗击英军入侵 B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 中国民众抵御俄国蚕食 D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10. (2023八上·萧山月考) 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万恶之政府’’指的是(   )
    A . 清政府 B . 湖北军政府 C . 南京临时政府 D . 北洋政府
  • 11. (2023八上·萧山月考) 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向参加会议的会员宣称:“自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孙中山有推翻清朝的坚定信念 B . 清朝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 C .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D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 12. (2023八上·萧山月考) 小勇正在准备五四青年节的演讲比赛。下列素材中,可以作为演讲内容的是(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②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五四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④五四运动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2023八上·萧山月考)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
    A . 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 . 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 C .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 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
  • 14. (2023八上·萧山月考) 以下两组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   )

    A . 洋务企业的发展 B .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C . 辛亥革命的背景 D .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 15. (2023八上·萧山月考)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 民主科学,思想解放 D . 反袁复辟,护共和
  • 16. (2023八上·萧山月考) 下图所示布满弹坑的遗迹记录了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下列事件与该遗迹直接相关的是(   )

    A . 一二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淞沪会战 D . 南京大屠杀
  • 17. (2023八上·萧山月考) 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 .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B .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 .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 .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 18. (2023八上·萧山月考)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一书中有段文字描述了1935年底的一件大事:“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他的这一记录见证的是 (   )
    A . 五四运动 B . 九一八事变 C . 一二•九运动 D . 西安事变
  • 19. (2023八上·萧山月考)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

    A . 北伐胜利进军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国共两党合作 D . 国共十年对峙
  • 20. (2023八上·萧山月考) 江西省以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闻名于世。这三大摇篮对应的革命圣地分别是(     ) 
    A . 南昌 井冈山 瑞金 B . 井冈山 延安 南昌 C . 瑞金 南昌 井冈山 D . 井冈山 南昌 延安
  • 21. (2023八上·萧山月考) 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会宁、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陕西延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B . 长征会师 伟大胜利 C . 革命圣地 战略后方 D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22. (2023八上·萧山月考) 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有人创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东北军,西北军,欲抗日寇,与红军罢战,兵谏上峰成事变”;下联是“张司令,杨司令,拯救家国,同共党合谋,暂休私怨赴国仇”。对联说的是(   )
    A . 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抗战 B . 西安事变的爆发 C .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 . 国共联合抗日
  • 23. (2023八上·萧山月考) 下列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与意义搭配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战役

    意义

    A

    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B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D

    武汉会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

    A . A B . B C . C D . D
  • 24. (2023八上·萧山月考)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土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这场营救(   )
    A . 配合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B . 粉碎子日军对根据地甘锁 C . 打击了国民政府投降政策 D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5. (2023八上·萧山月考)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一次会议,此次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A . 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B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C .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 .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26. (2023八上·萧山月考)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    ) 
    A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 .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大统一 C .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27. (2023八上·萧山月考) 下列对下图所示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全国人民热烈欢庆抗战胜利 B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C . 国共两党消除分歧,共同抗日 D .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 28. (2023八上·萧山月考)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说:“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标志着“胜利的欢呼”彻底幻灭的历史事件是(   )
    A .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 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发动重点进攻 C . 国民党军队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D .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 29. (2023八上·萧山月考) 某公众号推出了一期纪念专题,包括“状元实业家张謇小传”“大生纱厂的兴衰”“福新面粉公司的崛起”等文章,据此判断,这期公众号的主题是 (    )
    A .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B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近代文化艺术的发展 D . 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
  • 30. (2023八上·萧山月考) 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杭州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 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 . 学校孩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C . 书店里陈列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 D . 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2023八上·萧山月考) 出国留学是伴随着我国近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赴欧美】1872年,清政府选派120名幼童赴美,开启了近代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其后,又派遣留学生赴欧洲学习海军炮舰等技术。詹天佑、严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摘自《留学的世纪回眸》

    【东渡扶桑】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留学日本的高潮。

    陈独秀 

    1902年留学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 

    鲁迅 

    1902年留学仙台医学专科学校

    李大钊 

    1913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 

    ——摘自《留学的世纪回眸》

    【以俄为师】国民革命期间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年苏联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

    ——摘自《留学的世纪回眸》

    1. (1) 幼童赴美留学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詹天佑、严复中任选一位,结合所学,简述他的历史贡献。
    2. (2) 说说上述人物共同参与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运动,并结合所学,说说他们是如何启发民智,唤醒国民的?
    3. (3)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留苏潮”出现的时代背景。
  • 32. (2023八上·萧山月考) 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

    ——摘自《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

    材料三:亿万获得土地、粮食、房屋的农民,以“保田参军”为口号,踊跃加入解放军。……粮食、棉布、军鞋等各种物资源源输入军队。蒋家王朝在大陆生存的最后一个机会,就这样在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之下化成了泡影。

    ——摘自《北京日报•土改风暴》

    1. (1) 该文件是中国近代哪次运动颁布的文件,并说说该文件颁布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3. (3) 当时的农民获得土地、粮食、房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指出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胜利之间的联系。
    4. (4) 结合上述材料,从土地政策的变迁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33. (2023八上·萧山月考) 某学校电影社团拟以“光影记忆中的历史”为主题开展影视观摩周活动,社团成员找到以下六部电影,请你一起参与策划。

    1. (1)  请你按照电影海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协助社团成员完成影片观看的推荐顺序。

      A→B→ → → E → 

    2. (2) 电影作品往往反映不同时代的历史事件,从上述电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以来列强发动的哪几次战争?
    3. (3) 电影《建党伟业》上映后好评如潮,片名即表达了主创者对建党者的致敬之情,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伟业”的理解。
    4. (4) 电影《长征》于1996年上映,全景刻画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若你是导演想重拍长征系列微电影,可自选一个电影主题,并选取相应历史事件来展现该电影主题,请结合所学,简述你的电影设想。

      电影主题并简述理由:

      相应事件并述历史事件或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