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8-29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八上·安新期中) “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天津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 2. (2023八上·安新期中)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截至2020年12月,已有7尊兽首铜像通过不同方式回归祖国。导致兽首铜像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 . 俄国、日本 B . 英国、法国 C . 美国、日本 D . 俄国、德国
  • 3. (2023八上·安新期中) “在鸦片战争开始10年后爆发,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 4. (2023八上·安新期中)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材料中的“主观动机”指的是(       )
    A .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 . 建立先进政治制度 C . 加速中国走向近代化 D .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 5. (2023八上·安新期中) 某同学正在准备制作手抄报的资料,其内容包括“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据此可知,该手抄报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 . 左宗棠 B . 张之洞 C . 曾国藩 D . 李鸿章
  • 6. (2023八上·安新期中) 导致下表数据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情况变化表

    项目

    1894年前

    1900年

    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数量

    80家

    933家

    外国输入中国的资本总额

    2800万元

    15亿美元

    中国的进口总额

    1.4亿多海关两

    2.1亿多海关两

    A . 中外共同“协定关税” B . 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C . 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 D . 洋务运动的顺利开展
  • 7. (2023八上·安新期中) 1842年,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提出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1895年,日本在《马关条约》中提出了“开设工厂”。这一变化突出体现了(       )
    A . 列强对中国领土的觊觎 B .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加深 C . 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大加重了 D .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8. (2023八上·安新期中) 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为此中国人进行的救亡行动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废除八股 C . 百日维新 D . 义和团运动
  • 9. 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 . 阶级基础 B . 斗争方式 C . 失败原因 D . 斗争对象
  • 10. (2023八上·安新期中) 观察下面的图示,下列为其制定一个主题恰当的是(       )

    A . 侵略与探索 B . 抗争与屈辱 C . 探索与发展 D . 侵略与抗争
  • 11. (2023八上·安新期中) 孙中山(1866—1925)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28岁那年”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是(       )
    A . 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B . 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 . 开展革命斗争,领导武昌起义 D . 领导公车上书,倡导变法
  • 12. (2023八上·安新期中) 《孙中山自述》写道:八国联军之破北京……议和之赔款九万万两而后……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这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
    A . 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 B .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C .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 .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
  • 13. (2023八上·安新期中)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由此可以看出该文献(       )
    A .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 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C .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 . 强调实行民主选举原则
  • 14. (2023八上·安新期中) 有民间歌谣唱道:“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下列各项对这首歌谣理解正确的是(       )
    A . 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B . 歌谣最早传唱于19世纪末 C . 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人民反对 D . 君主专制仍是当时主流思想
  • 15. (2023八上·安新期中) 文化作品是时代的印记。右图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它见证了(       )

    A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 清王朝反动统治结束 C .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D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 16. (2023八上·安新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通过瓷器及茶叶贸易,每年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而西方廉价的纺织品、工艺品却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因此鸦片战争无法避免地发生了。

    ——摘编自李事明《鸦片战争对沿海居民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的“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等

    材料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据材料一,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指出1842年的条约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该条约的哪项内容直接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3. (3) 据材料三,说明“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你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 17. (2023八上·安新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至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已经伸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并把上海变成了他们在华纺织业的中心。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站在救亡图存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制度,实行政治变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三   从6月11日……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改良运动。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但是他的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在上谕中均未提。

    ——摘编自[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卷》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在华设厂”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这一行为反映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据材料二,指出出现“新的民族觉醒”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亡图存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主张“政治制度改革”的代表人物,并概括这场“改良运动”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 18. (2023八上·安新期中)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摘编自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

    材料四   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顺不贰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紫禁城”中的朝廷之上。

    ——摘编自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1. (1) 据材料一,指出“这场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3. (3) 据材料三,列举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两个主要战役。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关系。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何在?
  • 19. (2023八上·安新期中)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勿以成败论英雄”,英雄人物对历史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走进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感受时人的艰辛与不易。

    身处晚清大变革时代,李鸿章选择了一条与他的老师曾国藩行程迥异的道路,几乎以一人之力,引领北洋集团,拉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大幕。他不计毁誉,办交涉、修铁路、建工厂、组海军,在保持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应对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从此,孙中山决心“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同时,孙中山也完成了由改良主义者向民主主义者的伟大转变。之后,孙中山进行革命,最终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陈独秀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很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反映的李鸿章、孙中山、陈独秀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与相应的指导思想(或口号)。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孙中山、陈独秀所代表的不同阶层所进行的探索对中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3. (3) 据上述材料,概括上述人物及历史事件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